記憶移植在當今發展的社會來看依舊還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嗎?但根據俄羅斯“informing”新聞網報道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一個研究小組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報告稱,試驗結果證明人死後可以透過移植記憶來保留自己的身份。
該機構稱,研究人員可以從死者的大腦裡提取資訊,但只能透過特定的形式移植到另一個生命體中。
該訊息一經報道立刻在全世界引發了軒然大波,除了研究成果討論的本身,人們也在擔憂其背後存在的道德方面的爭議。
因為死者雖然能夠進行記憶的移植,但接受死者精神以及智力遺產的人或許會採取並不合理的方式來處理這些資訊。
因此,將死者的個人資訊移植到另一個人的身上之前,誰願意來做接受者這一問題也值得人們的研究。
移植記憶真的能夠給人類帶來好處嗎
從古至今,人類對自我文明發展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歷史研究,而考古也成為了歷史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人類不斷地考古發現,正是證明了人類具有記憶的遺忘性,記憶並不能像DNA一樣直接遺傳給我們的後代,而這也導致了人類的文明存在著斷層。
而這也恰恰證明了文中開頭處的“記憶移植”可行性的說法,但記憶移植真的就能夠給人類帶來好處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先搞清楚什麼是記憶?記憶是人腦對經驗過的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或者重新確認的一個過程,它是進行思維,想象等高階心理活動的基礎。
記憶作為一種基礎的心理活動過程,它和其他的心理活動過程緊密相關,但記憶從來都不是記錄在膠片上的電影,更不是一本刻撰文字的自傳,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明明記得我帶著了呀”?
“我的手機放在哪裡了”?
從小到大,我們似乎都或多或少地在找自己遺忘的東西,有時候甚至自己清楚的記得東西放在哪裡但就是找不到,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
有時候你覺得這是一場惡作劇,因為那些你“以為”的記憶真的是太真實了。
但記憶並不存在一定的真實性,因為上文說過,記憶是一種心理活動過程,因為作為人的個體,人們都只關心自己,使得記憶具有充分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對於記憶而言,並沒有“忠實原著”。
記憶移植,另一種層面的“永生”
另外從另一層面來說,記憶的可移植性等同於人的第二次重生,那從某種層面來說也打破了人在壽命這個根本性的束縛,並且從這個層面來看,人生的意義似乎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上,事實真的就是如此嗎?
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後,我們漸漸會發現所謂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它的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到了一定的年紀之後會逐漸的發現我們所以為的日常其實是無常。
每一個人都清楚的知道自己將會面臨死亡,既然生命終將逝去,那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怎樣的意義呢?
兩千多年前,塞涅卡就說過:“我們何必為人生的片段而哭泣,我們整個生命都催人淚下”,在塞涅卡的眼裡,生命不僅僅只有坎坷,更多的是指生命過程中的那些壯闊。
正因為每一個生命都有追求極致綻放的權利,即使你沒有耀眼的光芒,沒有過人的才能,沒有富裕的資產,甚至是沒有健全的身軀,但人的內心可以足夠的豐盈和完整,足夠讓我們在曇花一現的生命中找尋到屬於自己的意義。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這是一個十分深奧的哲學問題,正如一萬個人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一樣,這個問題的本身並沒有標準答案,但今天我們從宏觀與微觀進行一個分析。
生命的意義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來看,從宏觀來看,即使一個人能夠活三萬多天,那這三萬多天都是沒有意義的。
但從微觀來看,我們可以為自己的生命自賦意義,這個自賦意義我認為有三個層面,一個是從個人層面來看,一個人可以追求快樂,比如過一個快樂而又平靜的美好人生,這個對於自己來說是很有意義的。
心情的舒暢以及精神層面的愉悅就是屬於自己個體的意義。
第二層便是對他人有意義,例如有親朋好友去世的時候,很多人為逝者感到傷心,因為從他人的角度來看,逝者的生命的離去對於周圍的人來說是有意義的。
第三層面來看,這是對社會的意義,例如社會上有聲望的藝術創作者,他們可以用自己的創作作品從而來影響到社會上的其他人,從而對社會創造價值,因此在這些藝術創作者的眼裡,他們對於社會以及廣大人民群眾是有意義的。
因此,宏觀角度來看,生命是沒有意義的,而在微觀角度來看是可以自賦意義。
所以關於記憶移植這樣的話題來看,記憶的移植的確可以保留一定程度的文明傳承,但從宏觀來看,這樣的行為是沒有意義的。
生亦何所歡,死亦何所苦
哲學中的發展觀來看,新事物的產生必將取代舊事物,舊事物是不斷走向衰亡的,逐步喪失其存在必然性的事物,因此新事物的產生是不可戰勝的。
最後借用一句動漫《火影忍者》的臺詞:“人生本就毫無意義,但活下去,你卻能發現很多有趣的東西,如你遇見這花,如我遇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