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50年1月,在戰場上摸爬滾打20年多年的開國上將楊得志,返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縈的家鄉——湖南株洲。
自從參加革命後,楊得志便再也沒有回到家鄉,這次,楊得志終於能夠有時間,帶著自己的妻子申戈軍,女兒楊華榮、楊柏華回到老家,看看建國後株洲的發展情況和鄉親們的生活現狀。
踏上故土的那一刻,開國上將楊得志感慨萬千,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是一個籍籍無名的戰士,而是擁有赫赫戰功的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司令員以及陝西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對自己的妻子申戈軍和兩個女兒說道:“這是從他參加革命後,第一次回到株洲老家,沒想到,這一別竟有20多年了。”
初次回鄉,得知眾親人離世,楊得志直言對不起他們
在妻子申戈軍和兩個女兒的陪同下,楊得志來到了株洲縣南陽橋三旺衝村,當他們的車來到村口後,村口早已經人滿為患。老鄉們很早就得知了這位將軍回鄉的訊息。一傳十,十傳百。十里八村的父老們全部趕來,歡迎這位為國爭光的將軍榮歸故里。
楊得志和家人們看到村口的這一幕十分吃驚,隨後他們在老鄉們熱烈的歡迎聲中下了車。看著一個個親切和藹的鄉親們,楊得志一一與他面前的老鄉們握手。隨後,楊得志告訴大家,這次回鄉,除了看看家鄉的發展情況和父老鄉親的生活現狀。他最重要的任務便是看看家裡的父母和親人。
就在他和妻子、女兒往家裡走的時候,幾個老鄉突然攔住了楊得志的去路。最初,楊得志以為老鄉們遇上了什麼難事,想讓自己幫忙。就在楊得志準備詢問的時候,老鄉突然向路兩邊散去,一座嶄新的四人轎突兀地出現在楊得志面前。隨後,老鄉們讓楊得志上轎。楊得志這才明白了老鄉們葫蘆裡買的藥。
對於老鄉們的舉動,楊得志十分感動。隨後他對老鄉們說道:“從前我和大家一樣,也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儘管我現在成了將軍,但是,我依舊要全心全意為大家服務。我的地位依舊和大家一樣,我的本質還是一個農民。
在參加革命前,由於社會的黑暗,我和大家一樣,幫著地主老財抬轎子,勉強幫助家裡維持生計。現在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我身為共產黨的一員,堅定地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怎麼可能讓人民群眾抬我呢。我絕不會站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我的親人和孩子也絕對不會這樣。”
聽完楊得志的話,老鄉們頓時感動得熱淚盈眶。老鄉們依舊堅持要把楊得志抬回家。楊得志拗不過老鄉們,無奈之下,他只能讓自己的小外甥女代他坐轎,自己談笑風生地跟老鄉們一邊走一邊拉家常。
在和老鄉們拉家常的過程中,楊得志瞭解了株洲老家依舊發展十分落後,還有很多老鄉依舊過著食不果腹的生活。這些情況,讓第一次回鄉的楊得志聽後十分揪心。這次回家,他決定到老家的各個地方進行實地調研,針對老家的現狀具體制定以後的發展計劃。
在老鄉和家人的陪同下,楊得志來到了自己的家門口。看著眼前熟悉的景象,楊得志的眼眶逐漸溼潤了。隨後,他拉著妻子,小跑進了院子裡。隨後,楊得志在院子裡喊道:“爸、媽、姐姐,不孝子楊得志回來看望你們了。”
然而,院子裡只有楊得志的聲音,屋子裡悄無聲息,沒有一點回應他的聲音。楊得志繼續喊著,空蕩的院子裡依舊只有他的聲音。一種不好的預感湧上楊得志的心頭。他立即撒開了妻子的手,瘋了似的跑回了屋裡。正屋沒有父母和大姐二姐的影子,側房也沒有。
看著楊得志發了瘋的尋找自己的親人,在場的老鄉們不由得潸然淚下。一些老鄉實在忍不下去,其中的幾個老鄉心情沉重地來到楊得志面前。其中一位老鄉說:“你參加革命後,你的父親、大姐、二姐和弟弟先後被國民黨軍殘殺。他們永遠都是株洲的英雄。”
聽完老鄉的話,楊得志內心十分悲痛,思念親人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楊得志對著妻子和兩個女兒艱難地說道:“我不孝啊,不僅沒能讓兩位老人享清福,反而因為自己參加革命,兩位老人因此付出生命。我對不起父母和親人。”
過於悲傷的楊得志幾度昏厥,在妻子的攙扶下慢慢走向正房。看著正房裡的一磚一瓦,往日裡,楊得志與父母親人的往事慢慢浮現在自己眼前。隨後,楊得志和老鄉以及妻子、女兒分享了自己與父母參加革命前的點點滴滴。
圖|1963年,時任濟南軍區司令員楊得志、申戈軍夫婦與6個子女在家的合影
楊得志回憶幼年經歷,父母遭遇讓他潸然淚下
楊得志回憶道:自從他開始記事起,家裡始終是一貧如洗的狀態。家裡經常遭受地主老財的盤剝,打鐵出身的父親,一天辛苦的勞作依舊很難維持這個家。
從小見慣社會黑暗的他,很早便跟著父親學習打鐵,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幫助父親分擔家裡的重擔。父親總是對他說,窮苦人永遠沒有出息,永遠都是被壓迫的一代。孩子,我們還是認命吧。
對於父親的話,楊得志並沒有放在心上。他想:人生而平等,憑什麼自己一出生就要被壓迫。自己的命運應當自己主宰,總有一天,他要憑藉自己的力量,推翻社會的黑暗,推翻這剝削階級的統治。
隨著年齡的增長,家裡的生活情況越來越難。迫於生計,14歲的他不得不與哥哥楊海堂去安源煤礦挖煤。在與哥哥挖煤的那段日子裡,楊得志再次見證了社會的黑暗。他們辛苦的勞動,最後全被領導階級盤剝。半年之後,兩人最終返回了家。
回到家後,父親經過打聽,又給兄弟倆找到了修路的活。於是楊得志和楊海堂兄弟倆決定去衡陽修路。父親深知,修路不比其他工作,處處充滿著危險,一個大意便有可能身死道消。於是,臨行前,父親非要送楊得志哥倆。
父親在家給他們準備了厚重的行李,在送行的路上,父親堅持要背行李。此時的楊得志第一次感受到了父親深重的厚愛。楊得志看著父親清瘦的面龐,已經成拱形的腰。楊得志第一次落淚了。楊得志知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他真正明白了這句話的含義。那一刻,他十分心疼自己的父親。
以前,儘管家裡十分貧困,但是家裡有父母、桂泗姐還有眾多兄弟姐妹,一家人在一起其樂融融。自從1921年母親去世後,父親便開始變得鬱鬱寡歡。桂泗姐出嫁後,父親更加變得不愛說話。母親去世後,楊得志和家裡的兄弟姐妹成為父親活下去的希望。
如今楊得志和哥哥就要遠離父親,父親心裡肯定不好受。眼看就要來到車站,楊得志想了一路,終於開口對父親說:“爸,你等著吧,日子好過一點,我馬上就回來。掙了錢也會及時帶給你的……”
看著就要離去的哥倆,父親心裡不是滋味。楊得志回憶:那是他第一次看到父親哭泣。父親雙眼含淚說道:“孩子,我擔心你年紀太小,在外面遭人欺負,你那火暴性子我曉得……孩子,你要做個有志氣的人!記著爹,有空就回來!”讓楊得志想不到的是,那一面,竟然是他和父親的最後一面。
楊得志一邊和妻子、老鄉們講述,一邊抹去流出的眼淚。妻子和老鄉們能夠理解楊得志此刻的心情,他們被楊得志與父親之間深厚的情誼深深感動著。
看望桂泗姐,楊得志:我看到了母親的影子
和老鄉們說完自己的經歷後,楊得志和妻子商量後決定,帶領兩個女兒一起祭拜父母和親人。站在父輩的墓前,楊得志百感交集,父母的養育之恩以及早年的艱難歲月的生活像電影一樣,歷歷在目。憑弔了父母的亡靈,楊得志決定探望桂泗姐。
在回到自己的家鄉前,楊得志多次和妻子申戈軍回憶桂泗姐。楊得志說道:在桂泗姐身上,我看到了昔日母親的影子。自從母親去世後,桂泗姐一直母親的身份照顧我。從小對我特別關心,親手給我製衣服。
桂泗姐遠嫁後,依舊一直照顧著家裡。當她聽聞我和海堂哥將要出遠門時,桂泗姐連夜為我和哥哥縫製衣服和布鞋。桂泗姐就是我的另一個母親。
楊得志和妻子回鄉的訊息,胞姐楊桂泗並不知情。等到他和妻子來到桂泗姐的住處時,桂泗姐才知道她回來了。看著桂泗姐年老的樣子,楊得志緊緊地握著她的手,說道:這些年,弟弟一直在戰場,沒有時間探望你和父母,實在是我的不孝。
桂泗姐卻沒有一點責怪的意思。桂泗姐說道:“回來就好,回來就好。你走之後,父親一直在向我打聽你的訊息,生怕你參加革命後遇到什麼不測。直到去世前,父親依舊在呼喚著你的名字,沒有見你最後一面,成為父親一生最大的遺憾。”說完,兩姐弟緊緊地抱在一起,感受著雙方帶給彼此的親情。
然後,楊得志向桂泗姐介紹了自己的妻子申戈軍和兩個女兒。看著自己的胞弟有了妻子和子女,桂泗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聽著楊得志的話,楊桂泗突然想起一件事,她向著自家的牆壁走去,隨後拿出了一張塵封已久的照片和一封信。
桂泗姐說道:“胞弟,還記得這張照片嗎?這是在1935年紅軍勝利到達陝北時,你給胞姐我寄的照片和你寫的親筆信。那是你參加革命後,第一次和家裡聯絡。你在信中說道:經過革命的長期洗禮,你多次為紅軍立功,已經成為紅軍的一名團長。收到信和照片,我立即跑到了家裡,和父親還有兄弟姐妹們一起分享了這份喜悅。父親得知你還活著的訊息後欣喜不已。父親說道:你永遠是全家人的驕傲。”
說完,桂泗姐將信和照片交給楊得志,楊得志激動地說道:“信和照片還儲存得如此完好,桂泗姐你有心了。”桂泗姐說道:“這樣的相片,讓壞人看見,是要殺頭的。”“現在不怕了,壞人讓共產黨打倒了!”說完,桂泗姐笑了。楊得志說:“胞姐,你笑的樣子像極了母親。”
楊得志含淚憶兄,桂泗姐:你們都是英雄
說完信和照片後,兩個人開始聊起了家常。從桂泗姐的口中,楊得志深刻了解了建國後株洲老家的發展情況和老鄉的生活現狀。
楊得志說道:胞姐,這次回來,我帶著兩個任務:第一是為了探望家人和老鄉們。第二便是瞭解株洲的發展情況和大家的生活現狀,然後到老家各地進行調研,隨後寫成報告向中央進行彙報,然後制定株洲發展計劃,早日讓株洲的老鄉們脫離貧困,過上好日子。
吃完午飯後,桂泗姐突然想到楊海堂沒有和他一起來。於是向楊得志詢問楊海堂的情況。當她提起楊海堂時,楊得志的眼角再次溼潤了起來。楊得志內心難受地說道:“海堂哥在革命中犧牲了。”隨後,楊得志向桂泗姐講述了兩人在參加革命後的點點滴滴。
1926年夏天,楊得志和楊海堂兩人在衡陽修公路。在年底,當地卻傳出北伐軍來衡陽的訊息。這個訊息讓楊得志看到了從軍的希望。1926年年底,衡陽修路工地發生工人暴動,築路工地的老闆和工頭看到形勢不妙也準備溜之大吉。工頭髮給每個工人25斤大米,讓大家各自回家。楊得志和楊海堂及其他23名築路工一起,揹著行李,前往韓家村投靠了北伐軍隊伍。
當時,兩人參加北伐軍的軍隊名稱為工農革命軍第七師,楊得志當時被分在師部當通訊員,楊海堂被分在師部特務連。不久,楊得志也調師部特務連三排七班當戰士,他當時很高興,不但能與哥哥在一個連隊,還可以領到一支槍呢。誰知到了七班後,只發了一個梭鏢頭,還得自己找木棍裝上,他不願意要。
幾天後,楊海堂教訓他說:“那梭鏢頭是農會會員打土豪得來送給革命軍的,不容易哩,你怎麼可以不要?”
楊得志說:“等打仗的時候我拼死奪兩支槍,送給班長和你一人一支還不行嗎?”楊海堂說:“那好吧!”哥哥這才滿意地笑了。
1928年4月,楊得志和楊海堂兄弟倆隨部隊上了井岡山,在礱市會師後,他和哥哥都被編到了紅四軍特務營三連,哥哥在一排三班當班長,他在三排七班當戰士。
紅四軍在毛主席的正確領導下,巧與數倍的敵人周旋,多次打敗了敵人,一連粉碎了敵人四次“進剿”,發展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但當時的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經趁著毛主席率部遠在江西的永新開展擴紅工作之際,利用二十九團士兵戀家的故土觀念,擅自調動紅軍二十八團和二十九團攻打湖南的郴州城。
因敵人援兵迅速增援反撲,我紅軍部隊只好退守城東來水橋。但是二十九團六七百多人還沒來得及過橋,就遭到敵軍瘋狂反撲,楊海堂隨二十九團的戰士只好沿河向南撤退,途中又遭到敵人伏擊,楊海堂不幸被國民黨團丁抓住殺害了……
當楊得志知道海堂哥犧牲後,他一度不能接受這個事實,畢竟兄弟倆一起參加革命,兩人約好要活到革命勝利的那一天,海堂哥先一步而去,讓楊得志久久不能忘懷。楊得志一邊向桂泗姐講述,一邊擦眼角流出的眼淚,妻子申戈軍和桂泗姐感同身受。
桂泗姐說道:“胞弟別哭,男兒有淚不輕彈,我們楊家人都是好樣的。古有楊家將保家衛國,今天同樣有楊家將保家衛國,你和海堂以及為革命犧牲的父母,你們都是我們楊家的英雄,你們為革命所做的貢獻,國家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英雄一生,親冒矢石奮不顧身,走的每一段路,都在奉獻自己的熱血與青春,楊得志上將,以及那些為新中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先輩們,他們不為名、不為利,更不是為了我們今天對他們哭天抹淚的悼念。
他們頂著敵人的炮火前進,是為我們今天能夠挺直腰桿,站立在國際上不被人小覷;我們能夠因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更是為了我們的後人不像他們一樣艱難。
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該銘記,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如何來的,更要時時刻刻謹記,我們要報效祖國,成為新中國的接班人。
驀然回首,炮聲隆隆,無數偉大的身影在腦海中升起,無數先烈鑄就了我們新的長城。謹以此文緬懷偉大的楊得志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