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系病證之胃痞
一、概述
胃痞是指以自覺心下痞悶脹滿不舒且一般觸之無形,按之柔軟,壓之無痛為主要症狀的病證。又可稱“痞滿”。胃痞(痞滿)之名首見於《黃帝內經》,稱為痞、痞滿、痞塞、痞膈等。如《素問·五常政大論》日:“備化之紀……其病否”,“卑監之紀……其病留滿否塞”等。《傷寒論》中則指出:“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根據胃痞的臨床表現,西醫學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疾病以上腹脹滿、痞塞時,可參照本病辨證論治。中醫學中認為本病的發生與感受外邪、內傷飲食、情志失調有關。基本病機為中焦氣機不利,脾胃升降失調而發生胃痞。本病病位在胃,與肝、脾關係密切。
案6(許自誠醫案)
李某,女,50歲。
初診(2000年10月16日)
主訴:發現萎縮性胃炎6餘年。
患者患胃病6餘年,自訴飯後上腹部飽脹,沉重,打嗝,口苦,舌麻木,睡眠差,大便稀。舌淡嫩,水潤苔,脈沉細。胃鏡檢查:萎縮性胃炎伴輕度腸化。
中醫診斷:痞滿;西醫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
證屬:脾虛氣滯偏寒兼肝鬱膽滯型。治宜:疏肝利膽,和胃降逆。自擬健脾理氣湯加味,處方:
生黃芪20g 、炒白朮9g、枳殼15g、厚朴15g、制半夏12g、丹參15g、炒棗仁20g、鬱金15g、金錢草15g、白花蛇舌草30g、炙甘草9g、延胡索15g、陳皮10g。
6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2000年10月23日)
服藥6劑後,胃沉重、舌麻木均明顯減輕,仍口苦,睡眠差,大便稀。
前方加桂枝12g、乾薑6g,患者共服藥 24 劑後,腹脹症狀消失,胃鏡複查達到淺表性胃炎。
【按】從中醫理論看,脾主運化,胃主受納。患者能食,表示胃納未受大的虛損,患者食後飽脹,沉重,顯然是脾的運化失常。因此,病變主要在脾,其次在胃,脾虛而後影響了“胃以和降為順”的生理功能,致使中焦升降失常而產生氣滯。許老選用枳術丸加味,自擬“健脾理氣湯”治療,以炒白朮健脾為主,枳實理氣,因其大便稀故易為枳殼,配合厚朴、制半夏、陳皮等通腑氣,降胃逆。因患者舌象脾氣虛甚故加生黃芪以益氣健脾。另患者有口苦的症狀,此為肝鬱膽滯,膽不能通降,胃也不能下降而出現肝(膽)氣犯胃的症候,故以鬱金、元胡、金錢草疏肝利膽。許老提出“久病必瘀”的觀點,故用化瘀通絡法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用丹參等活血化瘀,以改善病灶處的血迴圈障礙,疏通胃粘膜瘀血,使氣血通暢,以利炎症的消退。
案7(楊維平醫案)
李某,女,29歲,幼兒教師。
初診(2016年3月10日)
主訴:上腹脹滿、時感疼痛,伴噯氣、納差1年餘,加重1個月。
患者上腹脹滿、時感疼痛、噯氣、納差1年餘,加重1個月。伴心煩易怒、食後噁心嘔吐、疲乏無力、體重減輕。在本地多處就醫,療效不佳。2周前在當地縣醫院行電子胃鏡、B超檢查,均未見明顯器質性病變,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給予多潘立酮、多酶片、維生素B6口服治療,噁心嘔吐有所減輕,他症未見好轉,遂於我院就診。複查電子胃鏡、B超未見異常。診見:患者表情憂慮、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疲乏無力、上腹脹滿、時感疼痛、心煩易怒、噯氣納差、口乾苦、時噁心,大便乾燥,3~4日一行,舌紅苔黃膩,脈沉弦稍數。
中醫診斷:痞滿;西醫診斷:功能性消化不良。
證屬:肝胃不和、鬱而化熱。治宜:調和肝胃。以自擬香櫞佛手飲去姜棗加元胡、赭石、黃連、酒大黃治之。處方:
香櫞12g、佛手12g、 茯苓12g、白朮9g、半夏9g、厚朴9g、柴胡12g、枳殼12g、陳皮9g、元胡12g代赭石30g、川黃連6g、酒大黃9g、甘草6g。
囑取5劑,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飯前溫服。
二診
諸症減輕,原方再服5劑。
三診
患者上腹痛止,噁心、口乾苦消失,大便正常,仍食後腹脹。舌質偏紅,苔薄黃,脈沉弦稍數。
以上方去大黃,加炒麥芽15g、六神曲12g。繼服5劑。
四診
前症消失,活動後乏力氣短。舌質淡紅苔白,脈沉細。
上方加太子參9g,調治7天。症狀好轉,原方繼服5劑,以鞏固療效。囑患者作息規律,飲食有節,勿過食辛辣、油膩及寒涼之品。一個月後隨訪,病情未復發。
【按】患者因工作、生活壓力導致肝氣不舒,橫逆犯胃,患病日久,耗損氣血,故見表情憂慮、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疲乏無力、上腹脹滿、時感疼痛。肝鬱久而化熱,損傷胃陰,胃氣不和,故心煩易怒、噯氣納差、口乾苦、時噁心、大便乾燥3~4日一行。舌質紅、苔黃膩,脈沉弦稍數均為肝胃不和、鬱而化熱之象。治宜疏肝和胃、洩熱通便。方用香櫞、佛手理氣解鬱和胃為主藥;輔以白朮、茯苓補氣健脾;佐以半夏降逆止嘔,厚朴行氣導滯,柴胡疏肝解鬱,枳殼理氣寬中,陳皮理氣健脾,元胡活血止痛,代赭石降逆止嘔,川黃連清胃瀉火,酒大黃洩熱通便;使以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疏肝解鬱、清熱和胃之功。待肝胃和,鬱熱清,大便通,遂去黃連、大黃加麥芽15g、神曲12g,繼服治療,當臨床主要症狀悉除,唯有輕度氣虛,故加適量太子參補益元氣、健脾益胃調治而愈。
【作者簡介】康橋,男,甘肅省中醫藥研究院主任醫師。依崆峒山,傍涇河水。生桫欏塬,學哈爾濱。年逾五十,歷經風霜。出身醫科,偏愛詩文。弄情筆墨,習修武學。“蘭馬”擁躉,萬步有約。運動達人,健康橋樑。曾在《散文選刊》《飛天》《視野》《家鄉》《甘肅日報》《平涼日報》《甘肅農民報》《學習強國》等媒體發表散文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