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開學第一天,班裡轉來一個文靜的女孩,她叫趙婧姝。“婧”多才也,“姝”美好也,多麼有寓意的名字。可不久趙媽媽就給孩子請了長假,尋問緣由,她只說孩子被同學欺負過,怕見人。
治療一段時間後,婧姝來上學了。眼前的她低頭不語,一雙手不停地揉搓著,身體微微顫抖,無措又恐懼。我拉起她的手,她的手心冰涼。
或許是手心的溫度讓婧姝感受到了老師的善意,她平靜了許多,斷斷續續地講起自己的過往。
小學六年級時,婧姝被同學欺負,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卻說她不懂事,找理由不上學。從此婧姝選擇了忍受,認為小學畢業就好了。沒想到,初中上了一所寄宿學校,當同寢室一個女孩被欺負時,深有同感的婧姝選擇了幫助她,結果兩個人都被孤立。這次婧姝沒有告訴媽媽,因為她要學會“懂事”。
我情不自禁地抱住婧姝說:“一切都會好的,相信老師!”媽媽的電話打斷了我們的交談,我站起身,用輕鬆的語氣說,“走,我們去找媽媽”。一路上,我拉著婧姝的手,雖然誰也沒說話,但我能感覺到她很安心。
婧姝堅持上學已有半個月,這半個月裡,我每天早上都會在走廊裡與她“偶遇”,然後一起進班。平時,我會安排一些小事讓婧姝做,創造她與同學接觸、合作的機會。老師與同學的熱情、真誠溫暖著婧姝,她主動與我打招呼,主動與同學一起玩,上課時也抬起了頭。
孩子面對校園欺凌時,往往求助於最親近的人,比如家長。如果家長不能給予支援,他們的境遇就會很難,心靈會受到創傷,他們會選擇逃避、沉默甚至傷害自己。班主任與家長要幫孩子找到出路,找到安全與尊嚴。比起身體上的創傷,心理上的創傷是無形的,我們不應讓校園欺凌成為孩子“隱形的傷痛”。
(作者單位系遼寧省鞍山市第二中學)
(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中國教師報》2021年09月29日第10版
本文來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