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學生找合適的實習單位是個大難題,有了協同育人聯盟作支撐,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今年我們本科畢業生的畢業設計題目100%來自聯盟企業。”近日,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許崇海告訴記者。
這樣的變化,要從原齊魯工業大學與原山東省科學院,這兩家科教機構規模體量相當、而性質職能又差異較大的單位合二為一開展科教融合探索說起。
為了進一步推進科教融合探索,努力建設“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應用研究型大學”,讓齊魯工業大學成為科教融合的示範、產學研合作的示範、體制機制創新的示範、高校黨建的示範,2017年,山東省統一部署,兩家單位合二為一。
該校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和原山東省科學院下屬的山東省機械設計研究院,其學科一致性和契合度高;學院的優勢是學科、專業、人才培養,而研究院的優勢在於其擁有的科研平臺、協會學會、行業企業資源。兩院開始實行實質性融合、一體化執行探索,聯合組建起由60餘家企業單位組成的協同育人聯盟。每個企業接收5—7名畢業生,每名學生配備來自學校和企業各一名導師,在企業中實現真題真做,在企業現場做。“既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還可以為企業和學生提供雙方互選的機會;既有利於學生就業,又有利於企業招聘到合適的人才。”許崇海說。
強強聯合後,不僅學生受益,科研實力也進一步凸顯,兩院科研團隊參與申報的山東省重大創新工程等多個專案獲批,獲得上千萬元經費重點支援……
這兩個二級單位的融合只是該校科教融合探索的一個縮影。
該校黨委書記王英龍介紹,為了最大程度發揮融合作用,學校在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面探索出了“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兩種職能”的院所一體化執行機制。根據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需要,整合學科領域相近的科研單位和教學單位組建新的科教融合體,實行一體化執行機制,保留原山東省科學院所屬機構的二級法人地位。
“院所一體化有利於教學資源與科研資源共享公用,高層次人才隊伍同時兼具教師與科研人員雙重身份,共同服務於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以建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共同體為目標,為打造教學、科研雙軌制執行的一流科教發展平臺提供條件支撐。”該校網路空間安全學院、山東省計算中心黨委書記王玉立表示。
像這樣的融合,已在校院雙方原二級單位穩步推進。目前,全校已有14個單位進入實質性一體化執行階段,在發展規劃、目標任務、人力資源、財務管理、資產管理、考核評價等6個方面實現統一。
原山東省科學院人才隊伍的加入,也使得學校師資隊伍結構得到最佳化。“學校教師隊伍的博士佔比由43.3%提高到60.9%,師生比由1∶21最佳化到1∶15。”該校副校長任民介紹,學校同時鼓勵學科相關的原科學院科研人員承擔教學任務,近兩年就有977名科研人員取得教師資格證,347名科研人員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承擔教學任務,55個青年教師團隊融入相關研究所、開展科學研究,培育出了一大批跨學科、跨領域、跨系統的教學科研團隊。
“原山東省科學院有16個二級法人單位,相對獨立執行,具有成熟的管理執行模式,為我們進行學院法人管理改革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該校黨委副書記吳衍濤說。
在借鑑原山東省科學院二級法人單位緊密結合產業需求、以貢獻求發展的管理模式基礎上,該校建立起了具有鮮明特色的學校宏觀管理、學院自主執行、責權利明晰的校院兩級管理機制,進一步推進管理重心下移,擴大學院辦學自主權,推動學院從管理實體轉變為管理主體,形成放管服相結合的良性互動機制。
學校將這一管理模式植入學院管理中,在人事管理、財務管理、人才培養及學科建設、資產管理等方面賦予各二級學院充分的自主管理許可權,形成“學校宏觀管控,職能部門服務、指導與監督,學院自主執行”的格局。
任民介紹,辦學自主權的下放,著力解決了當前束縛學院發展的深層次問題,特別是重點解決啟用學院改革創新活力與在人、財、物等資源配置方面的痛點難點問題,持續激發學院發展的內生動力。
科教融合的持續推進取得顯著成效,讓學校的辦學實力得到較大提升: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農業科學4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3年累計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近60項;年科研經費突破10億元,經費數量位居省屬高校前列……
“未來幾年,學校將在物理融合、制度融合之後,實現理念和文化融合,在一種目標、一種理念、一種文化下,全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初步建成一所功能完備的山東省重點大學,主要辦學指標進入全國百強,為建成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應用研究型大學打下堅實基礎。”王英龍說。
作者:本報記者 王強 通訊員 閆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