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敏
近年來,職高及高職教育越來越收到重視。教育部甚至曾提出,要把一半的普通高校改成職業技術學院。但社會上對高職院校評價卻很低,即使是入讀高職院校的學生,也有超過一半的不想進工廠做技術工作。有學生這接受採訪時說:“進國企或其他單位,讓我規規矩矩地上班寫程式碼,那種生活太枯燥了。”
顯然,這一觀念應該轉變。但怎麼轉變呢?我覺得,首先是讓學生明白:在很多情況下,工作與生活是兩回事,工作是為了生活但不一定就是生活,工作是為了賺錢,枯燥一些是沒有關係的。要讓生活有趣、快樂,需要在工作之外去尋找。人生的價值也是這樣,工作未必就能實現人生的價值,人生的價值,往往是在工作之外的時間實現的。
法國哲學家文學家盧梭就懂得這一點。他的工作是為別人抄樂譜,他用這個工作來攢錢。而他實現自己的價值,卻是依靠著書立說。這用的是業餘時間。
荷蘭的列文虎克,一直做著給鎮政府看門的工作。一干就是60年,沒有換過工作崗位。但這只是他的謀生手段,他的興趣是打磨鏡片。他的業餘時間都用於打磨鏡片,經多年的努力,他打磨出了世界最好的鏡片。被法國科學院授予院士頭銜。英國女王也去拜訪過他。
這告訴我們,選擇工作固然也重要,但沒有重要到我們想象的程度。工作,還是應該被視為謀生手段。工作是為了攢錢。人生的價值,固然也有在工作中實現的情況,但並非都是如此。工作不理想,沒有樂趣,其實也沒有多大的關係。人生的價值和樂趣,往往在工作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