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四川真漂亮啊,隨便哪個地方都像公園一樣!”前不久,一個西北的朋友過來出差,我帶他到周邊景區遊玩,很平常的一個小景區,他卻發出來這樣的感嘆!
確實,這幾年四川自然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越來越好了。據權威報道,2020年底全國森林覆蓋率達23%,四川森林覆蓋率達40.02%。曾經荒山變青了,汙水河溝也基本都變清澈了,在成都看到川西雪山的天數一年比一年多了。
回想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筆者那時候還很小,放學回家都要幫著父母放牛、撿柴、割豬草。那時候農村人很多,豬牛羊食用的草、煮飯燒的柴等需求都很大,山坡、田地邊基本都是光禿禿的。割豬草、撿柴基本都是靠尋,大半天下來能在山野裡收集到大半背篼就算不錯了。而放牛相對較輕鬆,把牛放在山坡上,只要不跑到田地裡吃莊稼,都是任其啃食地面上那點點幾公分高的雜草。但畢竟草不多,牛是吃不飽的,晚上回去還要新增幹稻草。
大概從2000年以後,外出工作、求學的人越來越多,農村地區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守下來,人口越來越少,對草料、柴禾的需求也越來越少了。特別是汶川地震後,四川省加大了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走了幾千年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公路,還通到了家門口;住了幾千年的土坯房變成了別墅一樣的獨棟樓房;耕田幾千年的耕牛變成了機械!
發展起來的人們對自然的索取突然就變少了,大自然依靠強大的恢復能力,迅速修復了那些傷痕般的荒山!慢慢地,草長一年比一年多了,灌木一年比一年茂盛了,樹木一年比一年高大了。曾經的荒山變成了人都鑽不進去的森林,而那些曾經能通行汽車、行人的機耕道公路,也因使用率低,被草林佔領,慢慢地與山林融為了一體,有些地方別說過車,人行走都變得困難了。
隨著森林的大面積恢復和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大,山野裡各類野生動物也日漸多了起來,曾經常見的野雞、野兔、鳥類越來越多了,那些不常見的麂、豹貓都能經常看到了,野豬、豬獾這類繁殖快的動物甚至達到了氾濫成災的程度了(有興趣的朋友可點選之前發而的文章瞭解:拱豬子、野豬氾濫成災,打不得、趕不走,四川山區人民很無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青了、水綠了、空氣清新了,基礎設施越來越好了,山裡人不再靠山吃山,人們的生活與自然的發展也形成了良性迴圈,這也是近年來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矚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