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7月份以來,中國樓市行情開始“急轉直下”。
首先是各大房企開始陸續爆發“債務危機”,到處“降價砸盤”回現,包括恆大、華夏幸福基業、富力、融創、泰禾等房企都開始大規模的促銷。
緊接著是各個城市陸續釋出“限跌令”,目前已經有超過14個城市公佈了樓市“限跌令”,但是依然無法阻攔房企的降價促銷。
最後是從9月份開始,全國土地“流拍潮”開始湧現。
2021年9月15日,杭州第二次集中供地地塊10宗,其中9塊地無人問津,大規模“流拍潮”。
這對於連續好幾年“土拍冠軍”的杭州來說,首次由於房企報名不足而流拍,簡直是“破天荒”。
9月23日南京集中供地23宗,但最後的結局也是“因故而取消競拍”,全部收回。
10月8日上海忽然宣佈終止7塊地的競拍,這也是上海不多見的大規模收回土地競拍的情況。
9月份的時候,上海公佈了第二批集中供地的27塊地,但最終還是終止了7塊地的出讓。
10月9-10日武漢進行了第二批土地一共49塊地的出讓,最後18塊地因無人報價而最終“流拍”。
10月9日,根據“樂居網北京”的報道:二批供地朝陽10宗無人報價,或全部撤牌,這是北京首次如此大規模的“土地撤牌”。
這11塊地中,包括了王四營、管莊、孫河前葦溝等10宗地均無人報價,或全部撤牌!
以上土地的新房“指導價”都在7萬/平米以上:朝陽十八里店7.5萬,王四營7.1萬,管莊6.98萬,孫河前葦溝高達7.98萬。
由此可見,中國這一輪樓市“遇冷”有著非常明顯的內在傳導邏輯:
“三條紅線”+“兩條紅線”,內部銀根收緊 —— 房企大規模爆發債務危機+買房貸款限制 —— 房企陸續降價砸盤,引發市場預期下降 —— 買房人開始大規模觀望 —— 土地開始流拍。
面臨這種“危機”,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麼政府公開“救市”,徹底扭轉政策風向;要麼只能公開降價促銷。
2021年10月10日,根據媒體報道,哈爾濱9個部門聯合釋出“救市16條”,正式公開宣佈對樓市實施“救市”。
這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顯得格外的顯眼,哈爾濱打響了中國樓市的“救市第一槍”,成了第一個公開“吃螃蟹”的城市。
在哈爾濱的這個“救市16條”中,最重要的其實就是四大看點:
第一,對符合條件在哈爾濱購房的群體實施“現金補貼”。
其中博士生10萬,碩士生5萬,本科生3萬,大中專2萬,大學在校生和其他新市民購房,符合條件直接補貼1萬元。
第二,降低房企財務負擔。
對符合條件的房地產專案,商品房預售監管資金只要滿足條件,應該儘快返還。
第三,全面降低土地增值稅。
從2021年10月1日起,全市普通標準住宅和非標準住宅的房地產土地增值稅,預徵稅分別按照1.5%,2%來執行徵收。
第四,放寬二手房公積金貸款房齡年限,二手房公積金貸款年限從20年提高到30年。
根據8月份的資料顯示:哈爾濱商品住宅呈現明顯下降趨勢,供應面積下降14%,成交面積下降26%,成交金額下降33%,成交均價下降10%。
就算是在“國慶期間”,哈爾濱各個樓盤進行了各種促銷活動,但效果依然非常不好,樓市情緒萎靡不振。
降價已經行不通了,哈爾濱政府不得不走向前臺公開救市。
哈爾濱這樣的大城市都撐不住了,何況是東北的三四線城市,基本上就是“哀鴻遍野”。
他們不是鶴崗,就是在鶴崗化的路上。
隨著哈爾濱的公開救市,後面一大堆三四線城市將會加入救市的大隊伍,尤其是環京、環滬等周邊三四線城市,是這一次的最大看點。
因此我們第一個判斷是: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將會越來越多的加入到政府的救市行列,因為降價已經無法拯救城市地產,只有救市。
而對於中國的一線城市和準一線城市,政府公開救市的可能性不大。
比如像深圳、廣州、杭州、上海等熱門城市前期漲幅已經透支了未來若干年的行情,就不要指望政府會公開出來救市。
這些城市就不要指望短期再起大行情了。
最後是北京,我們認為房市政策大機率會繼續穩,放鬆和大幅加碼的可能性都不大,就是現有狀態持續保持穩定。
這就意味著北京樓市極有可能爆發“價格戰”。
北京上一輪樓市“價格戰”出現在2018年,當時“限競房”的大規模入市,市場需求不足,從而引發了開發商之間的“降價拼殺”。
2018年價格戰最慘烈的片區是亦莊。
當時亦莊一共有超過10個限競房在售,市場均價都在5.5萬/平米左右,大規模供應,引發了腹地內“貼身肉搏”,價格一度跌破5萬,最便宜的專案曾經賣到4.2萬/平米。
可以說每平米暴跌了25%以上。
而2021年北京第一輪集中供地就達到了30個專案,這些專案在短時間內將會集中入市,新盤供應規模極大。
最關鍵的是,第一輪集中供地的專案指導價還是偏高的,比如像朝陽崔各莊,指導價居然達到了8.8萬,明顯超過了市場預期。
很顯然,北京第一輪集中供地最大的特點就是:新盤價格遠超周邊二手房,而房企還不掙錢,後面產品質量很難保證。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北京政府不救市,開發商就只能被迫“降價自救”了,尤其是第一輪集中買地的專案,我們判斷降價不可避免。
綜上所述,中國樓市的全面遇冷,已經開始從商品房市場傳導到土地市場,逐漸形成了市場過冷的局勢,這顯然不符合“穩定”的政策預期。
因此後面會出現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允許三四線城市出臺救市政策”,包括環京、環滬以及大部分的三四線城市,可能會在這一輪政策調整中逐漸走出一輪行情。
第二種是“一二線城市保持政策穩定”,包括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杭州等城市,將會繼續保持政策穩定。
也就是說,三四線可以救,一二線不能救。
在目前北京價格戰一觸即發的背景下,目前北京新房,最值得買入僅有三類房子:
第一類是“地鐵或準地鐵的小戶型專案”,稀缺性較強,總價低,門檻低,不管是投資,還是自住,都比較合適。
由於總價低,這類房子不會降價。
第二類是“限競房”,價格優勢很明顯了,非常值得入手,很多六環內位置不錯的限競房,價格僅有5萬+,價效比極高。
與2021年第一次集中供地的專案比,這些限競房專案簡直太便宜了。
第三類是“新型共有房”,價格低,位置好,除了限售五年,其他的跟商品房沒有區別,值得入手。
【加入北京群,請私信大山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