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昨天在德國的柏林工廠舉辦了一場參觀活動,首次對外展示了Model Y的技術細節及生產過程,其中包括4680 structure battery(CTC),前後端鑄造件,電機電控,以及自動駕駛等,這裡我們重點探討下4680 structure battery一些具體設計以及它在整車上的裝配。
1、4680 structure battery的9個設計
首先,結合下面這個半剖圖,我們先梳理下電池包內部6點設計,分別是:
- 電芯放置、蛇形管佈置、電芯側擋板、Penthouse、busbar與電壓取樣;
然後再看下另外3處:
- 熱失控防護、上蓋整合體、下箱體的結構方案。
(1)4680電芯正極朝上放置,在正極端完成電芯的串並聯連線;這與當前2170電芯的方案相反,2170電芯是正極端朝下;
(2)仍然採用單根蛇形管對電芯的側面進行冷卻,每兩排電芯之間佈置一個,這與2170的方案類似;所不同的是蛇形管的走向不同,2170方案的蛇形冷管是沿行車方向(即車身的軸向),4680電芯間的蛇形管則是垂直於行車方向,即沿車身寬度方向,這樣的設計可以減少蛇形管的長度,從而減少流阻,增加冷卻均勻性;
(3)結合之前流傳的樣包圖,這裡蛇形管與靠近它的最外側電芯處應該有塑膠的側擋板設計,蛇形管介面之間透過黑色塑膠的集流管連線起來;
(4)Penthouse從位置和外觀來看,改動是不大的,但在內部的電連線上會有調整,結構之前的樣包圖,整個電池包的正、負輸出極在靠近在一側,有可能是在快充介面這一邊;
(5)結合上圖和下面的細節展示,可以看到在4680中第一個較為大的變化:這裡特斯拉捨去了“鋁絲”的電芯連線方案,轉而採用“鋁片”busbar的連線方式,這應該與單個電芯需要承受更大的電流有關,鋁絲已經沒法滿足電流的要求了。另一個有趣的變化在於,特斯拉有可能取消了用於電壓取樣的FPC,直接利用busbar引腳到電池管理系統從控CSC上。由於主控BMS佈置在後端的Penthouse中,推測這些CSC是佈置在電池箱體後端一排電芯上。
(6)我們再透過下面這個細節圖,來探討下電芯在箱體中的固定,圖示來看,應該是某種膠,將電芯與電芯、電芯與下箱體、電芯(含匯流排)與上蓋元件都粘連在一起,讓這三者形成一體。這種膠應該具體備兩種突出的特性:(1)粘結強度;(2)阻燃特性。這兩點可以從Musk之前的採訪中得到:
But by essentially bonding the cells in there and where the bonding foam serves asboth an adhesive and fire retardant.
有兩處不太理解:(1)從剖檢視看,膠填充了電芯與下箱體側邊的空間,這用量不是一般的大,是否如此?我們知道這種工程展示產品在一些細節上與量產產品會有些差異;(2)上蓋整合體是否與下方的電芯(及匯流排等)粘接在一起,這在工藝上還挺不容易的,考慮到後面penthouse的部分。
無論如何,特斯拉透過膠粘劑將電芯與上、下殼體構建成了一個蜂窩狀結構,這使得整個電池系統具有很強的結構特性,在強度、剛度和抗扭、抗剪下力方面。
(7)熱失控防護:除了上面提到的膠粘劑本身具有阻燃作用外,4680 structure battery在熱失控洩爆上應該是綜合了Model S/X和Model 3/Y上的方案,如下所示,電池包的一側有8個橘黃色的閥,這個與Model S/X/3/Y中的傘閥類似,但體積更大,推測是主要的洩爆通道;
在四個角又佈置有1個黑色+一個白色的結構,這個與Model 3/Y的flood port類似(在之前的特斯拉報告中有單獨分析,即防冷凝水和熱失控的,位於penthouse內;最初採用的是白色件,後面新增了黑色件,二者功能相同,但設計有差異,其中黑色的設計與專利更一致)。這裡注意的是,展示的這個樣件,另一側橘黃色的傘閥數量較少,正常來說,這個設計應該是對稱的,即也是8個。
(8)上蓋整合體的設計,在我看來,上蓋整合體(原電池包上蓋+原車身地板)是整個structure battery中最難的一個結構創新。結合上下圖來看,上蓋應該是一個拼接件,共有5個,前排座椅的承載結構所在箱蓋應該有加強設計,即座椅承載件與上蓋之間還有一層結構件。這裡座椅承載件橫向佈置,也是對整車橫向碰撞的一個加強。
(9)下箱體設計,從上面的3張圖來看,下箱體的底部有不少的底護板,不知道它具體的防護位置,這裡另一個技術難點我們還看不到它的解決方案,即整個structure battery在與車身裝配時,它的密封是如何實現的。
2、structure battery與車身的裝配
特斯拉的這個CTC(structure battery)屬於承載式車身技術路線,即它是電池框架與車身下車體(門檻梁、縱梁、橫樑、地板等)整合。所以,在裝配時應該在上方整個車身完成裝配(主要是車身+前鑄件+後鑄件,如下圖)後,再將structure battery與車身完成連線。
3、小結
特斯拉的每一次技術展示都給人一種酣暢淋漓的激動,令人驚歎它工程技術的不可思議。隨著4680 structure battery更多細節的披露,以及搭載該技術的量產車型上市,將再一次加速行業內的變革。其中最明顯的應該是朝向CTC邁進的一種“多功能設計”思路,到現在這種整合是非常明顯了。
國內企業在CTC這塊都在暗地裡使力,相信很快將會有基於方形電芯的CTC量產方案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