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1687期)
在非洲大地上,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國,阿爾及利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非常久遠的時代,但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阿爾及利亞的地位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都是作為羅馬帝國等強國的附屬而存在。直到二戰時期,阿爾及利亞才在世界大局重新洗牌的過程中,於1962年真正獨立,第一任總統是本·貝拉,但是本·貝拉的政府很快被時任國防部長的胡瓦里·布邁丁推翻,胡瓦里·布邁丁成為第二任總統。第三任總統是沙德利·本·傑迪德(1979年)。時間走到1991年,阿爾及利亞內戰爆發,原因是在大選引發的衝突:伊斯蘭拯救陣線在首輪大選中獲勝,但遭到軍方的粗暴干涉。面對如此亂局,總統沙德利·本·傑迪德在1992年宣佈辭職。
在這樣的背景下,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登上了歷史舞臺——當時阿爾及利亞成立了一個五人最高國務委員會,由該委員會行使總統職權,以穩定國家大局。而該五人委員會的主席是穆罕默德·布迪亞夫,也就是說,此時的穆罕默德·布迪亞夫就是國家的代總統或臨時總統(元首)。
為了穩定國內形勢,穆罕默德·布迪亞夫上臺後,於2月9日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接著第一件事是對伊斯蘭拯救陣線出臺了一個政策,那就是對該陣線實行黨禁。但時過不久,穆罕默德·布迪亞夫再次對伊斯蘭拯救陣線打出一記重拳,在3月份宣佈“陣線”為非法組織,並下令取締。
該指令算是伊斯蘭拯救陣線方面與以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為首的政府之間的導火索。
但是事件還在惡性發展,因為不久政府方面逮捕了兩名重要人物,一名叫阿巴西·梅達尼,一名叫阿里·貝哈達吉,他們都是伊斯蘭拯救陣線的高層領導人物,但是卻被政府軍事法庭審判。這導致了雙方矛盾的升級,政府警察抓捕了更多的人,伊斯蘭拯救陣線面對政府的強力手段,轉入地下活動和抗爭。
儘管如此,穆罕默德·布迪亞夫依然沒有手軟,在他看來,要徹底解決國家混亂問題,必須一步一步紮實進行。在對待伊斯蘭拯救陣線重拳出擊的時候,他還認識到國家的問題,不僅僅是伊斯蘭拯救陣線,還有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掌握國家實權的民族解放陣線內部的腐敗,尤其是高層軍方的腐敗情況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
因此,穆罕默德·布迪亞夫決定大力整頓,但是因為涉及更多軍方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所遭受的反對和壓力,實際上不比伊斯蘭拯救陣線所帶來的壓力小,甚至可能反而更為嚴重,因為這種利益衝突更為直接。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剛剛上任僅僅約166天的穆罕默德·布迪亞夫在1992年6月29日,離開了首都阿爾及利亞,前往工業重鎮安納巴市。穆罕默德·布迪亞夫來這裡的原因是,安納巴市建了一個具有城市地標意義的建築,即文化中心。在落成典禮這天,作為擁護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的安納巴市政府向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發出邀請,希望總統能夠前來主持。
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知道自己的一系列政策得罪了一些人,但是也得到了大部分群眾的擁護,此時正是要不斷走出去的時候,因此他答應了安納巴市政府的要求,如約前來。
這天上午11點,穆罕默德·布迪亞夫在人們的歡迎下,來到了安納巴市的文藝之家大廳——他將在這裡舉行一場面向全國電視觀眾的演講!但他不知道,他在這裡的演講將是他人生最後的演講!
這場演講的有趣之處,或者戲劇之處在於,穆罕默德·布迪亞夫在演講了各種話題之後,包括經濟等,總之他的演講充滿了魅力,令人聽了之後頗為激動和深受鼓舞。人們都毫不懷疑他會成為一個有能力和正義的總統,會讓阿爾及利亞“重振雄風”!但是某種難以道明的命運之神卻在此時降臨了——
在演講至某個階段時,穆罕默德·布迪亞夫忽然調轉話題,開始感嘆人生,他說道:
“我們必須明白人生是短促的,我們何苦緊抓權力不放呢……其他民族已憑藉科學技術超越我們……”
言談及此,忽然一聲爆炸聲從演講臺的左邊發出。
就在這個緊要關頭,除了大廳的群眾被這突如其來的爆炸聲嚇得爬倒在地之外,穆罕默德·布迪亞夫和他的警衛的目光都被演講臺左邊爆炸之處吸引了過去,他們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想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但不及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的警衛走到演講臺左邊一探究竟,演講臺帷幕後面又突發一聲爆炸。眾人,大驚失色!
但在大家驚魂未定的時候,帷幕後面忽然衝出一名身穿防爆警服的男子,手持小型衝鋒槍,噩夢開始了——阿爾及利亞新上任的總統布迪亞夫就這樣被殺了:兇手持衝鋒槍對其後背瘋狂掃射致死。在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的頭部、背部被子彈打成馬蜂窩之後,他倒在了演講臺上。
全國的觀眾,在電視裡看到了這一幕!
在穆罕默德·布迪亞夫倒下後,演講臺上只有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的妹夫兼秘書一人,他嚇呆了,滿臉都是淚水。
但是在驚慌恐懼之後,最重要的人,卻不見了——那就是持槍殺害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的兇手!
但是,他並沒有逃掉。因為,短暫的驚慌之後,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的警衛立即展開對兇手的追捕。結果,雙方開始了一場槍戰。當時持槍的那名兇手,在槍戰中被擊斃。
當然,人們沒有忘掉被殺害的總統穆罕默德·布迪亞夫,他被抬上一副擔架,他的貼身衛士把演講臺上的一面國旗取下,蓋在了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的遺體之上。
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的忽然被害,引發了巨大震動,尤其是在阿拉伯世界,除了1981年埃及總統薩達特被殺外,該事件被稱之為最重大的政治事件。
7月1日,阿爾及利亞為穆罕默德·布迪亞夫舉行了國葬。
第二日,也就是7月2日,阿爾及利亞成立了一個調查委員會,由六人組成,專門負責徹查此案。經過一番深入調查後,幕後組織浮出水面。現場持槍兇手的同夥落網,其中一名叫馬拉特,是阿爾及利亞反間諜局下屬機構的一個少尉,他在“革命子弟學校”求學時的一名老師叫阿里·傑迪,正是伊斯蘭拯救陣線的領導人之一。
此外,還抓捕了一共13名同夥(除了那名被當場擊斃的之外)。根據審訊,發現他們的暗殺計劃非常可怕,如果在演講會場槍殺失敗後,他們還有第二步,那就是食物投毒,並且已經在臨時總統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的午飯中進行投毒。當然如果食物投毒失敗,他們還有第三步計劃,那就是在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當日要到安納巴市哈賈爾鋼鐵公司參加活動,所以他們預先在那裡的主席臺下面也安放了炸彈。
兇手之同夥雖然抓到,但是幕後的組織到底是誰,卻還沒有頭緒,原因如下:
一般而言,鑑於穆罕默德·布迪亞夫上臺後對阿爾及利亞伊斯蘭拯救陣線所採取的措施,和雙方所造成的矛盾,大家都認為殺害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的兇手就是伊斯蘭拯救陣線組織乾的,但是事實並非這麼簡單,正如阿爾及利亞社會主義力量陣線的領導人阿哈默德所言:
“伊斯蘭拯救陣線是一群烏合之眾,而不是一個政黨組織,它內部派系林立,衝突不斷,因為伊斯蘭拯救陣線絕沒力量去組織這樣一次謀殺事件。”
因此,根據後來調查的情況所提供的資訊來看,謀殺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的兇手幕後組織,極有可能是來自內部,實則應該就是穆罕默德·布迪亞夫在整治腐敗問題時所觸及的既得利益者軍方高層,因為在該暗殺組織中,所涉及的防暴警察,以及阿爾及利亞反間諜局等,這可不是一般人能指揮得動的。
總之,雖然阿爾及利亞最高國務委員會成立了專門的組織來調查此案,但是除了懲治已經抓到的案犯外,對其幕後的組織,基本上是不了了之。而阿爾及利亞高層機構,也沒有任何機構出面表示對該案負責。
就這樣,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的死亡之因成為阿爾及利亞歷史上的一個未解謎團,只能等待後人在浩繁的歷史檔案中去尋求答案了。
但是透過這個歷史事件,也讓阿爾及利亞對總統的安保工作引起了更大的重視——因為穆罕默德·布迪亞夫的遇害,安保方面存在的紕漏也是極其明顯的。
(文/說歷史的女人·綠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