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王長順
圖源:網路
冬季,是新兵入伍的季節。近日,在市區主幹道上看到一隊隊新兵,穿著嶄新的軍裝揹著揹包,向火車站集結的場景,禁不住勾起了我入伍那年的點滴記憶。
那是1978年夏,連續兩年高考落敗的我,似步入了人生的冬天。經過幾個月的猶豫彷徨,我毅然放棄復讀,從豫北重鎮新鄉登上北去的列車,跨入綠色的軍營。
說起來你可能不太相信,當時的中國剛剛從“文革”的噩夢中醒來,百廢待舉,百廢待興。上級安排運送新兵的軍列,既不是高鐵動車,也不是直快普快,而是用來運輸貨物的那種悶罐列車。這種列車不但行進速度慢,而且車上的裝置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程度——沒有窗戶,沒有座椅,沒有開水,沒有照明的燈具。那天上午從火車站上車的時候,天空晴朗,陽光燦爛。可等人進入車廂後,隨著“咣噹”的關門聲,“天”一下子就“黑”了。我們在黑暗的車廂裡呆了好長時間,視覺才逐漸適應過來,彼此間勉強地看到對方那模糊的面容。“長征不是難堪日,戰錦方為大問題。”最尷尬的是車廂裡解手,小便還好有應急水桶,大便就不好辦了,只能等火車停下來時才能解決。
圖源:網路
車廂雖暗,條件又如此之差,但並沒有人感到絲毫的心裡委屈,也沒有人流露出丁點的消極埋怨情緒,這是因為在每個新兵的心中,都亮著耀眼的一盞明燈——那就是立志在軍營裡做一番事業的理想和信念。接兵的部隊是瀋陽軍區空軍,其所轄的地域包括黑、吉、遼3個省份。東北廣袤的國土,過去大家只是從中學地理課本上了解個大概,無非是同前蘇聯接壤,天氣寒冷,有大片黑土地和茂密的森林等等。新兵中大多數是農村青年,又大都是第一次乘坐火車出門遠行,大家相互依偎在一起,談論最多的是會到什麼地方,以及今後從事怎樣的工作。十七八歲正是充滿幻想的年齡,大家為即將到來的軍旅生涯設計了多種方案,並彼此間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這種眾人積極參與的“研討”活動,徹底解除了長途旅行的單調和乏味。
入伍那年的冬天,改革開放的序幕徐徐拉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理念逐步確立,為保證其它客貨車正點執行,我們乘坐“悶罐”走走停停,到東北本來一天多的路程,我們卻跑了三天三夜。12月22日上午11點多鐘從新鄉發車,火車行駛半天才爬出河南到達河北地界。在河北邢臺我們下車吃的晚飯,晚飯之後接兵的首長讓我們開啟揹包躺下來休息,可躺下後大部分同志都毫無睡意。當時,每節車廂裡都備有一個烤火用的鐵爐,需要兩個人值班為爐子不斷添煤,最後我和一個姓楊的“知青”幸運地爭到了這個“美差”。由於小楊下鄉的地方在我的鄰村北新莊村,這樣我們聊起來就有很多話題,一晚上就在我倆的聊天中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23日清晨,列車到達天津,這是解決我們吃飯問題的又一個兵站。在新兵臨時編制序列裡,我任新兵連二班班長。在河北邢臺停車吃飯時,我發現班裡很多同志只有飯盒沒有小勺和筷子,這樣吃起飯來很不方便。天津站下車後,我趕忙讓副班長劉長宏去站內的商亭裡購買勺子。劉長宏買回勺子後,我們已在飯盒裡盛好了飯菜,有了勺子後吃起飯來就方便快捷多了。但當大家解開口袋給劉長宏買飯勺用的錢時,劉長宏說啥都不要。我是班長不想讓劉長宏吃虧,飯後就主動掏出十元錢硬塞到了他的口袋。看我這樣做,一時間劉長宏臉頰脹得通紅,眼睛瞪得溜圓,又將錢掏出塞到了我的口袋。我知道他之所以不高興,是覺得我太較真,並有些門縫裡看人——小瞧了他。要知道剛入伍的時候,老家生產隊一個壯勞力,一天的勞動日值不過三四角錢。幾元錢在農村不管是稱鹽打油,還是買菜買肉,還是很管用的。平日裡街坊鄰里之間,誰用誰幾元錢,不會輕易拉倒。可從上車伊始,情況變了——我們由青年農民,轉變成了光榮的解放軍戰士。人與人之間一旦成了同一戰壕裡的戰友,彼此關係就有了質的昇華,那種情份豈能用金錢衡量?
在天津吃過早飯後,列車繼續向北前進,24日晚到達河北重鎮山海關,再往前走就進入冰天雪地的東北了。在豫北老家時就聽說東北天氣寒冷,但沒有感性認識,那天到山海關一下火車,立馬就有了切身的感受——那凜冽的寒風像利刃一樣直刺人的臉,不一會兒功夫露在外面的臉頰,就被風刺得一片通紅,之後是火燎般的熱燙生疼。儘管早已做好了不怕吃苦,不怕困難的心理準備,但第一次遇到如此嚴峻天氣的考驗,還是令心頭禁不住微微一顫:這才只是山海關,如果是到滿洲里或者到最北端的漠河,那該怎麼辦?一時間眾多的年輕戰友的心裡,像是十五個吊桶井中打水——七上八下的沒了譜。
值得慶幸的是,列車到達東北重鎮瀋陽後,沒有再向北開,而是調頭向南駛向了遼東半島。我們在一個叫普蘭店的小鎮下了車,即被接到了空D師新兵教導隊接受新兵入伍訓練。普蘭店距離遼東最南端的大連市並不太遠,新兵入伍訓練結束後,大部分同志被分配到大連周邊的空軍航空兵部隊,從事空軍航空工程機務維修工作。這裡的氣候雖比豫北家鄉要冷,但並沒有傳聞中說的那麼邪乎,我和同鄉的大多數戰友不但很快地適應了當地的氣候環境,也逐漸地適應了部隊較為緊張的生活節奏。
仔細想來,1978年不但是新中國歷史上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年份,同時也是我個人命運改變和轉折的重要年份。入伍伊始,伴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颳起的改革開放強勁東風,部隊同其它行各業一樣開始撥亂反正,練兵習武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形成風氣。在這種大好形勢下,我趕忙給老家的父親寫信,讓他把我的中學課本全部寄來,立志在軍營裡把過去耽誤的時間搶補回來。我在當時的日記本上一筆一劃地寫下了這樣的誓言:“社會就是我的課堂,部隊就是我的大學。”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多的努力,1981年春我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軍校,並在完成有關專業的學業後順利入黨提幹……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一晃數十年過去了,我早已脫下軍裝轉業地方,成為一名國家公務員,但不管工作崗位如何變化,人生角色如何轉換,我始終忘不了入伍時那段不平凡的入伍旅程,忘不了自己曾經是解放軍隊伍裡一名普通士兵,那段刻骨銘心的履歷告訴我:一個人首先要有理想有信念,並把為理想為信念所進行的努力和奮鬥,與民族和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生命才會熠熠生輝。
與數十年前相比,如今的中國已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現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朝著中華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這為一切有志青年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願即將入伍的新兵朋友們不負韶華積極進取,爭取在綠色的軍營裡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的光輝業績。
作者簡介:王長順,1959年生,河南省輝縣市人,中共黨員,大專學歷。1978年12月參軍入伍,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空兵第四師獨立大隊機械員、機械師,師司令部作訓參謀,陸軍航空兵第一直升機團司令部作訓股長等職,1997年轉業至河南省新鄉市人民政府蔬菜副食品辦公室,先後任辦公室科長、中共新鄉市紀委、監察局駐農業局紀檢組副組長、監察室主任等職,2019年6月退休,曾在河南日報、新鄉日報上發表多篇散文。
來源:老兵原創之家
責任編輯:夢醒
編髮:鐵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