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在2013年的1月26號下午4點進行的首飛,應該說從那一刻之後我國結束了沒有自己自主開發的一款空中大飛機運輸平臺的歷史。也許與我們的第5代戰鬥機殲20的首飛相比,運20的首飛似乎要更加的平淡一些。但其實對於瞭解我國航空工業實際發展歷史和現狀的朋友們來說,運20的首飛其意義或者說複雜的程度要遠遠高於殲20的。
殲10不是最好的卻是我們自己的
翻開我國幾十年的航空工業研究製造發展歷史,我們會明顯地看到一個現實,那就是我們在戰鬥機或者說小型飛機的領域之內,我國雖然對比世界上最先進的水平,都會有著某種不足或者是短板,但我們在這方面其實是可以透過自力更生髮展研製自己的戰鬥機的,即便是不能夠做到百分的滿分水平,我們至少也能夠達到六七十分及格,當年的殲10就是這樣的一款戰鬥機,雖然對比世界上同時期的三代戰鬥機,殲10還是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航程短,載彈量低和航電系統相對來說不算太過於的先進等問題,但仍然可以做到六七十分的水平!
在這樣的一種前提之下,我們在戰鬥機領域之內可以搞出先進的五代戰鬥機,應該說是有一定的技術積累和相關的經驗的,但是對於像運20這樣的大型運輸機平臺來說,我們要搞出這樣的大飛機,其難度和複雜程度要遠遠超過戰鬥機的困難的。不同於一款戰鬥機的研製過程,像是這種起飛重量超過百噸的大型運輸機所,需要多個單位的密切協作和配合,這樣的複雜程度,即便是殲20的研製專案也無法與之相比。上千家的工廠研究在總設計師的統籌規劃之下進行研製和生產,對於大型運輸機專案來說是很平常的事情,我們的運20自然也不會例外。
而數千個單位同時統籌工作就會帶來一個比較現實性的問題,那就是很多的矛盾有可能會牽一髮而動全身,一個單位做出的小小改動,很有可能會引發蝴蝶效應,引起全線設計和製造工作的變動。運20的總師唐長紅曾經說過,為了能夠全面的統籌協調各個單位之間的工作,為了能夠讓設計師們的設計,能夠第一時間送到一線的研發人員和工人師傅的手中,運20在短短5年的設計研發工作過程之中均是採用的電腦圖紙,只要是設計師做出哪怕一點細微的改變,這個改變就能夠很快地傳輸到一線的設計師和工人師傅的手中,全面的杜絕了看紙質圖紙的習慣,從而大大提升了設計的效率和縮短了一定時間。
當時我國對於大型運輸機的發動機系統,一直沒有能夠很好地掌握,以至於現在的運-20所使用的仍然是D-30發動機。這種航空發動機與伊爾76上是同一款,但是我們的運20在設計標準上,運載能力是要超過伊爾76的。所以,這樣的航發是無法達到運20的設計標準和引數的。為了攻克運-20的技術難關和在五年之內搞出實機,在西安閻良,這個全國有名的航空城裡,廣大的航空設計者和工作人員長期的加班加點,甚至連家庭也顧不上,他們只為著一個目標,那就是早日設計出我們具有完全自主產權的中國第一款大型運輸機。
當時的閻良城內甚至存在著一種24小時全託管的幼兒園,在校園我們能看到這樣的一幅標語:型號交給你,孩子交給我。這主要是因為在航空研發戰線上工作的設計師或者是工人,有很多是雙職工的情況,他們由於把自己的幾乎所有的精力和時間全部都撲在了研發運20這個專案上,以至於連家庭和孩子都無法顧及當地的幼兒園,考慮到這種情況才做出這樣的改變,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放心,毫無後顧之憂地投入到研發工作之中,應該說這樣的情況在全世界的範圍之內也只有在咱們國家能夠看到。
也正是由於我們的航空工作者廢寢忘食地搞研發,我們的總設計師團隊提出了更加合理高效更加科學的統籌辦法才使得運20的專案整體上在設計週期準備週期和製造工期三個方面上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效率。世界上沒有什麼神仙皇帝,也沒有什麼救世主,在大型運輸機研發這條路上,我們能靠的只有自己,當年我們求過俄羅斯,也求過烏克蘭,但最終都沒有什麼結果,人家要麼是核心技術不願意給我們,要麼就是獅子大開口。也使我們最終認識到,我們就算是買再多的俄羅斯的伊爾76,再怎麼想得到美國的C17,都不是最終的解決辦法,只有我們掌握了生產研製大型運輸機的核心技術之後,才能夠在這領域之內不受制於人,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咬緊牙關搞研究搞開發,最終讓我們的運20橫空出世,彌補了我國航空工業的一個短板。雖然說現在的運20在發動機方面仍然沒有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但是,我們已經看到,咱們的下一代的大涵道比的渦扇發動機已經開始在最新款的運20機體上進行試驗了。最終一款更強更新的運20完全體也會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到那個時候除了擁有自己的大型運輸機之外,像大型的反潛機,大型的預警機平臺都會應運而生,從這樣的一個意義上來看,運20的專案無疑是我國航空史上最複雜,難度最高的一個專案了。鯤鵬展翅震九霄!這對於我們整個的航空工業和國防建設來說,意義是十分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