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去年我國農機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533.39億元,同比攀升7.81%,今年上半年農機市場呈現先抑後揚的趨勢,整體情況好於往年。面對不錯的“上半場”,我們依舊不能掉以輕心,今年如何完美收官又成了農機人的新課題。此外,上半年的細分市場行情如何?今年又有哪些風口領域?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行情,又該如何從容應對?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國農機流通協會秘書處總監張華光,從他的分析中,或許能找到答案。
據統計,上半年全國累計銷售各種型號拖拉機21.13萬臺,同比小幅增長4.71%。總體來看,中拖在大中拖佔比中依然佔據七成以上的份額,今年上半年銷量佔比高達75.96%。“今年農機市場能否延續2020年的井噴行情,主要取決於去年農機市場利好因素能否延續,和影響今年市場走勢的利好與利空因素之間的激烈較量。”張華光指出,由於大中拖結構性調整加速等利好因素與利空因素相比,顯得較為單薄,預計今年大中拖市場下滑的機率很大。
多年來,收穫機市場的競爭從未停歇,目前市場已進入了以產品為王的時代。其中,輪式穀物聯合收穫機集中度高。銷量前五的品牌中,上半年累計銷售1.99萬臺,同比增長6.99%,佔比83.61%。玉米收穫機市場集中度大幅度提升,前七大品牌累計銷售9524萬臺,佔比85.99%,提升10.33個百分點。“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洗牌’加劇,80餘家年銷量不足百臺的小品牌,上半年同比下滑6.28%。”張華光指出,履帶式收穫機市場也集中在少數企業手中。上半年六大品牌累計銷售2.65萬臺,同比大幅度增長23.83%。“在第三季度,玉米、水稻以及各類經濟作物陸續進入收穫季節,將形成‘三箭齊發’的市場形勢,成為推動市場增長的主要推手,第四季度市場進入收官階段,年底將處於市場淡季。”張華光預測,市場將穩健增長,但增幅會下調。
上半年插秧機市場則呈大幅度增長、市場需求結構逐漸最佳化的發展趨勢。截至6月底,國內累計銷售各種型號插秧機5萬餘臺,同比大幅增長45.64%。張華光預計,今年插秧機市場仍將保持較好增長,全年銷量有望突破8萬臺,同比增幅在10%左右。
“畜牧機械是一個正在高速增長的領域。目前國內累計銷售各類畜牧機械16.62萬臺,同比增長100.97%。”張華光分析,畜牧機械的9個細分機型均呈現大幅度攀升,除鍘草機、畜禽精準化飼養裝置大幅度增長外,其他機型均出現飆升。從市場需求結構分析,飼料(草)粉碎機佔據了36.49%的份額,佔比上揚11.47%。“透過對近十年畜牧機械市場走勢的分析,我們判斷,當前市場仍處於發展機遇期,市場的結構性調整方向為大型高階化農機,且不可逆轉。今年市場或進入整盤期,銷量在18萬臺左右,同比增幅不超過10%。”張華光預測。
近兩年來,打捆機在秸稈資源化利用以及“糧改飼”等各項政策的推動下,從原來的低速增長一舉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去年打捆機市場銷量大幅度增長,累計銷售各種機型3.63萬臺,同比大幅度增長17.81%。“今年隨著市場進入週期性調整期,以及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將進一步聚焦與糧食作物相關的農機作業環節和裝備領域,預計今年打捆機市場銷量在3.6萬臺左右,同比與去年持平。”張華光說。
“果蔬烘乾機也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談及原因,張華光認為,當前新鮮蔬菜已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脫水蔬菜開始越來越多地走進現代人的生活。加上當前補貼政策對烘乾機進行打包補貼等因素,去年我國果蔬烘乾機累計銷售8.84萬臺,同比增長91.76%。累計實現銷售額10.56億元,同比增長23.65%。今年銷售額則有望突破12億元,同比保持10%以上的增長。
張華光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表示,展望中長期,農機市場正面臨著良好的發展機遇,未來3年由於國際、國內雙迴圈的驅動,我國農機制造業提升全球競爭力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今年農機市場最大的轉變則是朝著結構性調整邁進。
去年的農機市場呈現高歌猛進的勢頭,但張華光提醒,這種增長並非農機市場內生性動力所致,更多源於疫情併發因素產生的驅動力。“當前農機市場正處於轉型期,而轉型形成的‘空窗期’決定了農機市場未來3-5年會是一個低速發展階段。”張華光告訴記者,我們仍然可以抓住機遇,在藍海中成長。比如在三大糧食作物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之時,經濟類作物的機械化問題變得更加突出。譬如蔬菜、棉花、油料和糖料的種植或收穫環節是農機化的短板。而我國引進的國外機型,價格昂貴。以青毛豆收穫機為例,一臺進口機械價格高達120萬元。而國內企業研發的此類產品,售價60萬元的話,利潤空間也非常大。“因此我們預計未來幾年此類市場將成為農機市場的風口。”張華光說。
市場需求則呈現碎片化的趨勢,減量提質將成為未來市場的新特點。“對生產企業來說,大企業應走多元化的道路,小企業則瞄準專業化。”張華光指出,經銷商應做好高中檔產品的組合,同時完成由大眾產品市場向小眾產品市場的轉移、商業和盈利模式的創新,實現由原來銷售為中心向服務為中心的轉移。
“此外,主要解決大田作物機械化的大型農機和主要解決丘陵山區小田作物機械化的小型農機將同時發展、雙軌並行。”張華光告訴記者,大型農機主要滿足新型經營主體的快速發展和在農業規模經營的逐漸擴大。此外,保護性耕作的推廣和補貼政策的促進,都將促進大型機具的發展。但我國特殊的自然環境也決定了,適合丘陵山區的小型機械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農機市場的新引擎。
“毋庸置疑,我國農機市場正迎來大型高階農機時代。高階、智慧農機是未來我國農機企業必爭的戰略要地。”張華光斷言,只有佔據全球價值鏈的高階位置,國產農機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擁有優勢地位。只有發展智慧農業、精準農業,比如基於高精度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定位、導航輔助駕駛技術,根據作物長勢、病蟲害等情況形成處方圖,實施控制噴霧流量,實現按需精準作業,才能形成市場區隔的重要指標。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楊夢帆 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