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是唐代四川人李白對家鄉發自肺腑的感嘆,也是自古以來蜀道的真實寫照。
四川古稱蜀地,四周高山環繞,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東靠巫山,南臨雲貴高原,北近大巴山脈秦嶺天塹。
自古外界通往蜀地的路途就充滿艱險,大家習慣把這些道路統稱為“蜀道”。包括從三峽溯江而上的水道,由雲南入蜀的樊道,自甘肅入蜀的陰平道和自漢中入蜀的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等等。
在四川盆地北與秦嶺交界的崇山峻嶺間有一條古蜀道,是蜀國通往秦國的交通要道,由於修建於先秦,古稱之為“先秦古道”。此道分為幾段,其中漢中到蜀地有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等;漢中到關中又有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儻駱道。
我今天要講述的就是金牛古道的一段——攔馬牆,位於四川梓潼縣與劍閣縣之間,就在國道108旁邊。
停車場
到達攔馬牆的時候已是下午四點,停車場顯得很破舊,四周雜草叢生,發黃的公示欄上還保留著收費標準。停車場一側是遮天蔽日的森林,另一邊有一棟三層小樓,四周錯落著幾間平房,都是大門緊閉悄無聲息,空曠的場地裡除了我之外再無旁人。
停車場最裡面有一座衛生間,不過已經斷水不能使用。房前停了一輛川A牌照的轎車,看樣子也是過來自駕的。我選了一塊平坦的位置停好車,就迫不及待地朝古道入口走去。
剛走出停車場,原本寂靜的突然傳來震耳欲聾的聲音:“你已進入林區,請不要攜帶火種……!”尋聲望去才發現是自動感應語音播報,冷不丁還嚇了我一跳。
水泥路左邊的林間有一條小路就是古蜀道,東西走向,因為此時的太陽剛好位於我身後。和煦的陽光灑過,層林盡染,就像披了一層金色的薄紗。踏在古老的石板上迤邐而行,兩邊是高大遒勁的古柏群,陽光從樹縫間漏下,在青石板上留下東一塊西一塊的光斑。
入口路旁立有“先秦古蜀道”石碑,古道建於先秦,以青石板鋪成,是連線秦蜀的唯一陸上通道,可以說是秦國的國道,更是中國古道文化和歷史的活化石。
金牛道
關於金牛道,還流傳著一段故事。《華陽國志》記載,開明氏(從帝)九代孫蜀王在褒谷中打獵時,和秦惠王嬴駟(亦稱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11年)不期而遇。秦惠王將一笥金贈送給蜀王,蜀王回送的珍玩禮物卻化為泥土。秦惠王大為惱怒,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群臣卻祝賀說:“這是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大王將得到蜀國土地。”
秦國欲吞滅蜀國, 無奈蜀國地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軍隊不容易通行,硬攻顯然不是辦法。狡猾的秦惠王便想出一條妙計:叫人做了五頭石牛,每天在石牛屁股後面擺上一堆金子,謊稱石牛是金牛,每天能拉一堆金子。
蜀王聞此訊息,想要得到這些所謂的金牛,便託人向秦王索求,秦王當然應允了。石牛很沉重,怎麼搬取?當時蜀國有五個大力士,力大無比,叫五丁力士。蜀王就叫他們鑿山開路,把金牛拉回來。五丁力士歷盡千辛開出一條石牛路,拉回這些金牛,回到成都才發現他們不過是石牛,才知道被秦國忽悠了。
周顯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47年),蜀侯派遣使者到秦國朝拜,秦惠王知道蜀王好色,答應嫁五個女子到蜀國。蜀王派遣五丁力士去迎接,回到梓潼縣時,看見一條大蛇鑽入洞穴中。其中一個人抓住蛇的尾巴往外扯,拉不動,五個人都來幫忙拖蛇。結果悲催了,造成山體崩塌,五個大力士和秦國的五個美女被當場壓死。而山分為五個山嶺,這座山就叫“五婦冢”也稱“五丁冢”(現為水觀音景區,位於四川梓潼縣七曲山下)。
五丁力士死後,秦國再沒有了忌憚。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秋,秦國大夫張儀、司馬錯、都尉墨等從石牛道攻蜀。秦軍沿著此道南下一舉滅了蜀國,從此天府之國成為了秦國的糧倉和戰略大後方,為秦滅六國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後世便把這條路稱為“金牛道”或“石牛道”。
翠雲廊精品
古道儲存完好,兩米見寬的路面鋪著大小不一的青石板。由於此道經歷年修補,也不知道哪一塊是秦磚,哪一塊是漢石,走在上面有一種穿越千年的錯覺。這一段古道從涼山鄉停車場一直延續到清涼橋,全程長五公里地勢平緩,松柏蒼翠,風景宜人,屬於翠雲廊的精品路段,非常適合徒步。
攔馬牆
前面又出現了一塊石碑——攔馬牆,這正是這段古道的精髓所在。攔馬牆,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攔馬的牆,在道路靠山崖的一側,由巨石堆砌成了一道高一米的石牆。這是古時候一種交通安全設施,以防止馬匹跌落山崖,其作用類似於現在高速路上的防護欄,後人也把這段古道稱之為“攔馬牆”。
更令人叫絕的是在下坡的地方,青石板上還刻成了一條條細長的凹槽,與現代公路上的減速帶有異曲同工之妙。
驛站
攔馬牆古道共有五戶人家,前面兩家開成客棧。第一家叫“攔馬牆驛站”,老闆是老倆口,我去的時候只有老大爺在家,巧的是第二天清晨又在樹林裡偶遇了老闆娘。
大爺熱情地帶我參觀,這是用自家一樓一底住房改建的客棧。一樓的會客廳兩邊有四間客房,擺設簡單隻有一間床,沒有獨立衛生間,住宿50元不包吃。臨走的時候,大爺讓我摘了一隻自家種的蘋果梨,盛情難卻下,正好飢渴難耐,我就嚐了一個,入口化渣甘之如飴。
任家寨就緊挨著攔馬牆驛站,這家規模比較大。走上石階,左邊是餐館,中間是一個院落,樓房呈L形佈局。隨意走進了一間房間,明亮整潔,帶獨立衛生間。這裡不能單獨住宿,包吃住110元一天。
望鄉臺
過了客棧後,古道一路走低,又經過了三戶農家,便到了“望鄉臺”。這個地名在地圖上查不到,我也是聽客棧老闆說起才知道的。所謂望鄉臺就是位於道路邊的一塊巨大的岩石,上面有方形的水槽,我琢磨了半天,覺得應該是飲馬用的。旁邊緊鄰一戶人家,或許前身是個驛站,來往的行人在此處歇腳,馬匹就在路邊飲水。
屋簷下一老一少的婆孫倆正在剝玉米,於是就向她們打聽。老人家一臉茫然,一問三不知,甚至連三國人物都不瞭解。只是說他們祖輩就生活在這裡,並不知望鄉臺的來歷,也說不清楚究竟有沒有刻有望鄉臺三個字的石碑。
清涼橋
望鄉臺以後就開始下山,山路非常陡峭,轉過彎後遠遠望見一條小河。當地人稱這條河為朱家河,據說早年附近有清涼寺,現已消失。河上現存有明代古橋清涼橋,橋身兩邊雕有兩條龍,取二龍戲水之意。可惜龍頭已被敲掉,殘缺的石龍靜靜地臥於橋墩上,聆聽著流水講述光陰的故事。
過了橋攀上石梯,就匯入了一條水泥路,路邊有幾戶農家。正好迎面走來一位村民,打聽後得知,此路一邊通往涼山鄉,一邊去向普安鎮,也就是劍閣老縣城,攔馬牆古道到此為止。
夢迴秦漢
此時已是日薄西山,夕陽把影子拉得斜長,林間萬籟俱寂,整個世界只剩下我的腳步聲在古道里迴盪......
原路返回,急行軍似的回到了涼山鄉停車場,今夜就在這裡駐車。
夜,月白風清,星光燦爛,忽遠忽近的蟲吟蛙鳴如天籟之音,令人心曠神怡。斜倚座椅,望著車窗外的一輪明月發呆。秦時明月漢時關,夜宿金牛古道邊,今夜夢迴秦漢......
#古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