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日傍晚,賀湘閩(圖右)、梁成二人在防城港用餐。受訪者供圖
54歲的賀湘閩帶著多年好友、52歲的梁成,從湖南株洲出發,駕駛一輛二手面包車南下。據新京報報道,梁成在今年9月初確診罹患舌癌晚期,他選擇放棄治療,與好友開始人生最後一次旅行。
這場不同尋常的旅行,也讓網友們思緒萬千。佩服他們的友誼,誇讚他們是“中國好兄弟”的有之;感嘆他們勇敢,敢於以“向死而生”的態度面對噩運的有之;欣賞他們的行動,覺得他們既悲壯又浪漫者有之;懷疑他們的動機,認為是炒作的有之;反思起當下人們對癌症的醫療手段,以及普通人在巨禍臨頭時無奈應對方式的有之……
無論他人如何評說,賀湘閩和梁成的腳步並未停止。梁成對疾病的豁達、賀湘閩對朋友的仗義,都讓人感佩至極。在他們的故事中,不僅有人間最溫暖的友情,還有諸多讓人感動的小細節,那些朋友圈中為他們發去紅包的旁觀者,為他們加班加點辦過戶手續的交警,都讓人心中有微微一顫的感覺。
原來這些溫情,都潛存於人們時常感嘆的漸涼的世態裡,一遇小風,依舊會被喚醒。每一件讓人眼眶一熱的小事,都是一次風源。
10月2日晚間至10月3日清早,賀湘閩、梁成露宿在廣西陽朔一農家樂邊,梁睡在車內,賀睡在車旁的帳篷中。受訪者供圖
梁成儘管身患癌症,卻依然對生活保持熱愛。當他決定放棄治療,走上最後的生命旅程時,讓我們看到人們對待癌症的態度,已然不是隻有恐懼一種。
面對不可抗的噩運,有人選擇躲閃,有人選擇直面,梁成的選擇讓我們意識到,還可以有更主動的一種方式——你們可以毀滅我,但不能讓我屈服。帶著絕症旅行,更是一次對厄運的抗爭。
“中國好兄弟”之所以引發人們的感慨和共鳴,也說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關於死亡和生命的意義。
在不同的生命認知體驗之下,人們選擇了不同的應對方式。318國道和各種險奇的道路上,充滿了插著各種標籤的“掙扎”。人們在找尋人生意義的過程中,得出各自的答案:有人因此更莊重,有人因此更灑脫。
10月3日傍晚,賀湘閩、梁成二人在防城港的海灘邊。受訪者供圖
事實上,近年來這樣類似的故事也越來越多。前幾年,我身邊兩位中年喪妻的朋友,一個背米一個背電飯煲,相扶相攜走了大半個中國才緩過神來;我的一位前同事,在得知其父親患了絕症之後辭職,買了輛二手車帶著老人去他夢想要去的地方,直至去世;還有一對東北夫婦,自從妻子前幾年查出癌症之後,兩個人賣掉房子,丈夫每天推著半噸重的車子馱著病妻翻山越嶺去旅行,最近都要走到拉薩了……
我們不確定賀湘閩和梁成從旅途中找尋到了什麼,後續又會有哪些奇遇和故事。可以確定的是,在這趟註定會結束的旅程裡,他們也將收穫獨一無二的體驗和答案。
就像一個故事中所言,每個人其實都是懸在一條藤條上,下有萬丈懸崖,上有猛虎咬藤,而這個時候,崖壁上有一顆草莓,鮮豔無比。多數人會忽視那顆草莓,而智慧的人,會撿起它,放入口中,體會到片刻的幸福也是幸福的道理。
賀湘閩和梁成已經擁有了這種智慧,他們行李中的吉他和鼓,以及前方的星空和大海,可以作證。
特約撰稿人丨曾穎(專欄作家)
編輯丨徐秋穎
校對丨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