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在以前不限流的時候,管理非常鬆散。10多年前,我看著故宮人工檢票的工作人員,嘴裡叼著煙,一把奪過你手裡的門票,也不管多少人,先撕票再說,野蠻不講理,不能溝通。
後來換了單院長限流八萬,舉辦各種大型活動,可是他被故宮內部員工痛罵,到現在疫情限流幾千人,我們這代人也見證了故宮隨著時事而變化。
可能在故宮不限流的前些年,參觀人群都沒有1945年的今天多。
因為1945年10月10日是個特殊的日子,當天,中國華北戰區受降典禮在故宮內太和殿舉行,這天也是故宮成立二十週年的日子。
上午10點左右,故宮後的景山鳴炮,殿前軍樂響起,第十一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將軍、呂文貞參謀長步入太和殿廣場,接受了日軍司令官根本博中將、參謀長高橋坦等所上降書,日方代表在降書上簽字蓋章,隨後又舉行了''獻刀儀式''。
當時的太和殿還掛著各國旗幟,因為太和殿的受降儀式只是各戰區中的一個,但是獻刀儀式卻是其他地方都沒有過的儀式。
原來,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將軍要求收繳日軍所有武器,包括日軍投降時都不得佩帶軍刀,但中國受降主官孫連仲上將卻要求保留''獻刀儀式''。
因為軍刀代表了軍人的尊嚴,日軍但凡心中有一絲希望或者不服,他們都不會交出佩刀。孫將軍要求所有日軍都交出了軍刀,可謂揚眉吐氣。日軍曾經踐踏了中華尊嚴,他們也必要付出代價。
的是,同年新四軍和日軍在高郵作戰勝利的時候,日軍巖崎大佐輕慢新四軍,也不願意交出佩刀,但他在受降儀式見到粟裕司的時候,便乖乖把刀解下交給了粟裕司令員。
中華一洗屈辱,普天同慶,當時北京,也就是北平的人口是現在的十分之一,大約200萬左右,十分之一的20萬民眾和各國代表在曾經舉行國家大典的太和殿見證了這一時刻。
太和殿歷經幾百年,見證了數位皇帝登基,冊立皇后,大婚,冬至大典等各種最盛大的儀式,這種揚眉吐氣的大典在這裡舉辦是最合適的。
之後的每年暑假,國慶,太和殿前都是人山人海,因為這裡是必參觀的地方,我們覺得人太多了,簡直不能忍,可其實1945年的今天,才是太和殿前人聚集最多的日子。平時參觀你會抱怨,可是這一天,人再多也不嫌多,因為,每個人臉上都掛著勝利的喜悅,日軍灰溜溜腿長之後,放眼一望,都是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