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到家好無聊啊”“週末沒地方去好無聊”這是我最常聽到的來自身邊人的抱怨。
我發現無聊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生活常態,上班無聊,帶娃無聊,沒事幹更無聊,無聊已經完全霸佔了我們的生活。
上週加班太晚,公司離一個閨蜜家比較近,她邀請我去她家住一晚,考慮到閨蜜已婚,我婉言拒絕了,她再三讓我去,“兒子跟他奶奶回老家了,我跟老公大眼瞪小眼,兩個人在家太無聊了,你過來陪我聊聊天。”
到了她家,我很快明白了她為什麼覺得無聊。她老公跟我打完招呼後,一直躺在客廳沙發上刷抖音,我倆在書房聊天,不時能聽到客廳傳來的大笑聲,後來又轉戰臥室繼續刷抖音。
結婚沒幾年就已步入老夫老妻的相處模式,無話可說各自玩手機,成了現在很多夫妻的日常狀態。他們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奇怪,如果哪天來一場深度對話,反而讓人覺得不習慣。
恕我孤陋寡聞,因為寫這篇文章,我才知道竟然存在一個“世界無聊日”,無聊的人為無聊的人發明的無聊節日。每年的7月5日,網友們分享他們做過的最無聊的事,五花八門的影片和照片,讓我們見識到人類可以無聊到什麼地步:
給石榴剔籽,解剖式吃蟹,用火龍果籽搞藝術創作……還有個網紅博主埋頭6小時數完一碗米的粒數為16250顆,與網友爭做全世界最無聊的人。嗯,他贏了!無聊彷彿成了我們體內的一股洪荒之力,爆發的威力連我們自己都害怕!
我們為什麼會感到無聊
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的娛樂方式太多了,追劇,看綜藝,刷抖音,玩遊戲……無論哪一個,都新鮮刺激,好像每天都有大事發生,吸引著我們的關注。我們忙著衝浪吃瓜,想利用網路充實我們的靈魂,當幾個社交app逛一圈,同樣的新聞和段子看了好幾遍,每一秒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可還是忍不住會感嘆,真是好無聊啊!
在心理學上,無聊是人類的一種精神狀態,一種注意力傾注的物件不符合自己的價值觀時的心理體驗。
無聊總是來得那麼洶湧,讓人逃無可逃。那麼我們為什麼會產生無聊感?
其實,無聊早已上升為哲學命題。叔本華是研究無聊的鼻祖,他是第一個把無聊進行透徹剖析的權威選手,他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說,“生命是一團慾望,慾望不滿足便痛苦,滿足便無聊。人生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他這話的意思很明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處於兩種狀態,要麼痛苦,要麼無聊,沒有第三種選擇。
叔本華還進一步解釋了二者的關係——你強我弱的對立,也就是說,我們感受痛苦的能力越強,無聊就相應地減少,我們每天的時間,不是被痛苦佔據,就是被無聊包圍。
無聊是我們內心世界的感受,人的無聊程度是由精神思想決定的。思想能力越強大,留給無聊的空間就越小。智力超群、感知力敏銳的人(比如哲學家),很少處於無聊的狀態,因為他們總是處於另一種強烈的情緒中——痛苦,沒有人比他們更痛苦!!按這個理論,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作家、詩人、哲學家會選擇自殺了……
有錢人和窮人的無聊,性質是一樣的,那就是不知道怎麼打發大把的空閒時間。有錢人還可以沉迷社交,環球旅行(現在去太空都可以實現了),瘋狂購物,任性消費、大把花錢就能把時間填滿,心底的慾望得到釋放,延遲無聊感的到來。
經濟條件差的話,可選擇性要少很多。網路成了最低成本的消費場域,無聊的情緒在虛擬的世界得到緩解,在資訊的刺激下多巴胺給我們帶來快樂,但一旦停下來,空虛無聊就會襲擊我們,“人間不值得”,“生活太無趣”,每一天都只是複製貼上,日子平淡單調得不值一提。
享受獨處,過睿智的生活
作為這個世界最有智慧的一個群體,哲學家存在的價值不僅僅是要追問“為什麼”,更重要的是要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作為“雞湯作者“中最悲觀的人,叔本華還是為我們指明瞭一條光明之路,告訴我們如何擺脫無聊:聽音樂,讀書。在他看來,經典的音樂和書籍是治癒無聊的兩大解藥。
從本質上來說,無聊是一種不快樂的情緒。只有精神得到滿足的人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感到幸福。我們要過一種“睿智的生活”:
睿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而私人生活不過是達到睿智生活的一種手段而已。
但是一般人遇到的只是膚淺、空洞而又多煩擾的日子,無法變換為另一種模樣的存在狀態。然而心智強大的人,卻始終堅守著睿智的生活勝於其他行業這一看法,隨著學問和見識的日益增長,這種睿智生活好像一個漸漸成形的藝術品,日臻堅實,具有更高的強度和固定性,生命的內在調和也更趨於一體。
睿智的生活不但可以防禦“厭倦”的侵襲,還可以避免厭倦的各種惡果的產生。它使我們遠離不幸、危險、惡友、損失與浪費。
只有無趣的人,才會一直抱怨生活無聊。一個有趣的人,擁有一套完整的世界觀,他把獨處的時間都用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有一項固定的愛好並能長期堅持下去,從中享受獨處的快樂。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沒有痛苦、沒有煩惱的狀態,達到心靈的平靜。
叔本華告訴我們,“誰要是不熱愛獨處,他也就不熱愛自由,因為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是真正自由的。”胡適也說過,“一個人的精神財富越豐富,留給無聊的空間就越小。”
那些有趣的靈魂,往往生活目標明確,能從柴米油鹽的日常發現生活的情趣,在意生活的儀式感,追求精緻人生,眼裡既有三餐四季的溫暖,又裝得下山川湖海的浪漫,一草一木皆有靈性,一蔬一菜都有禪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