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紅利消失疊加數字化浪潮的背景中,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智慧化升級正成為大勢所趨。同時,在國家政策支援以及科創板、北交所等資本市場紅利的影響下,科技與製造領域正成為VC/PE機構所追逐的焦點。
在過去一二十年的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投資時代,VC/PE機構的投資專注於尋找足夠大的平臺型公司,也由此成就了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美團、位元組跳動、拼多多等科技巨頭企業。
當前,隨著北交所的開市,很多“專精特新”類中小企業正走到聚光燈下,迎來全新的歷史發展機遇。加之2019年科創板開板對硬科技企業敞開大門,硬科技、專精特新成為新時期科技投資的關鍵詞。
這同時也意味著,對後期PE投資機構來說,投資空間正在被壓縮。因為許多企業可能還沒有走到後期PE投資階段,就已經實現上市。所以我們看見,一些大型PE機構也都在往早期走,成立面向早期專案的創投團隊,諸多VC/PE機構開始真正踐行“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理念。
雖說大的平臺型機會越來越少,但仍有新風口挑動著VC/PE機構的興奮點,比如元宇宙,它被看作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的最新形態。元宇宙概念的火熱,不僅吸引了Facebook、微軟、英偉達、騰訊、位元組跳動等科技巨頭的入局,也吸引了五源資本、創世夥伴CCV、高榕資本等諸多創投機構參與其中。
但需要注意的是,根據gartner曲線,新技術的發展都會經歷啟動期、高峰期、低谷期,隨後再爬坡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對元宇宙技術概念來說,現階段正是風口形成的階段,可能會逐漸出現價格與價值的偏離,形成泡沫。當退潮之後,真正踏實做事的公司和耐心的資本,將推動行業長期向前發展。
在製造領域,我們看見數字化轉型、智慧化升級正成為趨勢,同時碳中和正在引領行業的發展。在電力、交通、工業、新材料、建築等諸多細分領域,正在不斷湧現一些新的綠色技術和模式,孕育著重要投資機遇。
在製造業垂直領域中,最讓人振奮的還屬汽車領域。縱觀過去數十年,技術的演進為各行各業帶來革新的力量。但很少有行業像汽車行業這樣,新能源、自動駕駛等多種技術變革幾乎同時來臨,為行業帶來巨大的創業投資機會。而且汽車本身就是體量非常大的行業,電動化、智慧化等趨勢的疊加,為行業發展帶來巨大的創新潛力。
從退出角度來說,科技與製造領域的企業也有著亮眼表現。清科研究中心資料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先進製造業、半導體行業誕生的IPO數量分別為83起、49起,在行業前三名中佔據兩席位。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網際網路IPO數量則大幅度減少了,我們正在見證著行業的歷史交替。
同時,VC/PE機構重金逐鹿的AI領域,也在今年逐漸迎來上市收穫期。但需要注意的是,AI公司現階段普遍仍沒有實現盈利,它們還需要更多時間證明自己的盈利能力。
21世紀創新資本研究院認為,目前科技與製造領域正呈現出這些投融資趨勢值得關注:
一、“專精特新”迎歷史性機遇,投早投科技成共識
11月15日,籌備兩個月的北交所正式開市,“專精特新”企業由此備受市場矚目,也成為VC/PE機構關注的焦點。
依據定義,“專精特新”四個字分別指向: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新穎化。分別對應對中小企業的四項核心要求:聚焦於細分市場和領域,具備差異化、精細化的技術和較強創新能力。既包括目前存在的各個細分領域中的“隱形冠軍”,又包括具備較強的進口替代和創新能力、能夠保證我國供應鏈安全的初創企業。
過往,投資此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可能會面臨風險大、投資週期長、退出難等諸多現實問題。但現在,北交所的設立,讓專精特新的中小公司也能夠縮短IPO的時間週期,從而獲得流動性。退出通道的順暢,讓VC/PE機構敢於大刀闊斧的投資“專精特新”企業。
21世紀創新資本研究院注意到,紅杉中國、高瓴、CPE源峰、深創投、君聯資本、藍馳創投、九合創投等諸多VC/PE機構正在搶灘佈局“專精特新”類企業,真正踐行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理念。
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專精特新企業深紮在細分領域,如何判斷企業核心技術的真實含金量,以及如何判斷企業未來究竟能夠做多大、機構投資效率能有多高,將是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
二、元宇宙站上風口,機遇與泡沫並存
今年以來,元宇宙概念快速破圈,成為海內外市場關注的熱點,Facebook、微軟、英偉達、騰訊、位元組跳動、網易等科技公司均已躬身入局。在一級市場,已經有超引數科技、MetaApp、rct AI、Rangers Protocol等元宇宙概念創業公司,獲得五源資本、創世夥伴CCV、高榕資本、SIG海納亞洲資本等的投資。
21世紀創新資本研究院認為,元宇宙發展仍在早期階段,商業化落地、監管政策等都尚不明確,所以現在無法絕對預測元宇宙概念將在什麼時間點被升級或者被遺忘。但可以確定的是,當資本方、巨頭科技公司的投入增大,元宇宙概念背後的技術生態將快速發展,VR/AR、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很多垂直領域的技術,將進一步得到最佳化提升。隨著技術生態發展的逐步成熟,人們也將越來越接近元宇宙所構想的理想虛擬世界。
元宇宙可能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的最新形態,這也是引發科技巨頭公司進軍元宇宙的主要原因。對新興的初創公司來說,抓住破壞性創新中的機會也容易快速崛起,從而引領下一個時代,這也是風投樂此不疲的挖掘元宇宙概念初創公司的主要原因。
同時,根據gartner曲線,新技術的發展都會經歷啟動期、高峰期、低谷期,隨後再爬坡進入穩定發展階段。對元宇宙技術概念來說,現階段正是風口形成的階段,可能會逐漸出現價格與價值的偏離,形成泡沫。當退潮之後,真正踏實做事的公司和耐心的資本,將推動行業長期向前發展。
三、人工智慧企業迎上市潮,盈利難題仍待解
VC/PE機構重金逐鹿的AI領域,在今年逐漸迎來上市收穫期。11月5日,專注於AI視網膜影像領域的鷹瞳科技正式登陸港交所。21世紀創新資本研究院統計,推想醫療、數坤科技這幾家醫療AI公司已紛紛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AI四小龍中曠視科技、雲從科技均已科創板IPO過會,商湯科技和依圖科技也都在IPO程序中。
AI公司近期形成上市潮的原因在於,AI公司的演算法確實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產品的成熟度、被認可程度比較高。產品服務被證明之後,AI在二級市場上也能夠得到投資人一定程度的認可。同時,上市能夠幫助AI公司補充現金流、樹立品牌形象。
但值得注意的是,產品服務被證明的AI公司,收入仍有一定的滯後性,無論是醫療垂直領域的AI公司還是機器視覺領域的AI四小龍,現階段都普遍沒有實現盈利。這也是AI公司受市場詬病的主要原因,它們還需要更多時間證明自己的盈利能力。
同時,市場中為了估值做概念的AI公司並不在少數,它們也能拿到融資,但究竟哪條業務線能夠落地帶來收入卻並不明晰。隨著上市潮的來臨,財務遮羞布被掀開之後,人們將真正看清楚,哪些是真正有業務實力的AI公司,哪些是在裸泳的AI公司。
四、碳中和投資驅熱,責任擔當背後也有經濟價值驅動
當前,全球正處於從高碳向低碳及淨零碳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國內也提出“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製造業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來源,也是碳中和影響下最先迎來革新的行業。在電力、交通、工業、新材料、建築等細分領域,正在不斷湧現一些新的綠色技術和模式,孕育著重要投資機遇。
實現碳中和可以帶來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在低碳領域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和創業機會,帶來經濟競爭力提升、社會發展、環境保護等多重效益。碳中和的投資,能夠帶來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共贏。21世紀創新資本研究院注意到,越來越多VC/PE機構開始將碳中和理念貫穿於投資全流程中。同時,還有許多VC/PE機構開始成立專門的團隊或基金,“掘金”碳中和投資。
比如今年3月,高瓴創始人張磊在公開場合提到,高瓴成立了專門的氣候變化投資團隊,推出專項綠色基金,成為股權投資領域內首支以“綠色產業”為投資主題的純市場化投資基金。當月,遠景科技集團與紅杉中國宣佈,將共同成立總規模為100億元人民幣的碳中和技術基金。
今年10月,遠景科技集團旗下遠景能源與遠景動力兩家企業獲得春華資本戰略融資,金額逾6億美元。據瞭解,這筆交易是目前碳中和投資熱潮中金額最高的專案。
在以科技與製造投資作為重點關注方向的諸多投資機構中,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創新資本研究院透過對數百家投資機構的調研、走訪與問卷發放,收集各基金募資,科技與製造領域投資、退出,及被投專案的後續輪融資等業績表現,同時參考第三方機構CVSource投中資料、同花順iFinD的資料,再結合行業專家評委會對擬上榜機構在ESG等方面的考量,“2020-2021年度科技與製造領域投資競爭力研究案例”由此新鮮出爐。
下為具體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