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說一個大家比較關心的話題吧,有人吐槽說聯想的部分產品在美國賣得比國內還便宜,這要作何解釋呢?司馬南也為此出來手撕聯想了。
真的是聯想傲慢自大,是“美帝”良心嗎?
我的觀點是:這裡面有市場營銷行為、品牌戰略行為,也有關於稅收、銷售渠道加成、物流等綜合成本的因素。
但一般人,估計在他們的認知層面,你去跟他解釋,他也不一定理解得了。
但其實,在國內比國外賣得貴的產品多的是。而聯想也只是部分的高階產品這樣。
最典型的,某兩個著名煙、名酒品牌,在國外就比國內便宜,有些甚至要便宜到一半。這裡我不具體說,不然有些人又要跳起來了。
當然還有一些大家很熟悉的服裝類、化妝品類的洋牌子,其實本身也是在中國工廠貼牌生產的,在國外其實是很普通的牌子,但在國內搖身一變,成了“輕奢”品牌,價格高一兩倍的也有,這點不奇怪,大家其實也都知道,但好像卻並不影響大眾的購買熱情。
所以,才要說,國貨當自強啊!但遺憾的是,有些國貨也沒便宜多少。
但另一層面,一說到我們中國的品牌,居然也這麼幹!居然國外比國內賣得還便宜,很多人就要大罵起來,就要坐不住了,要生氣上頭了!
其實大可不必呀!
因為現實是:同樣的,還有服裝、鞋類、汽車、小家電、電子產品、玩具、傢俱、建材、機械裝置等等很多品類與品牌,這個名單如果你願意,可以列很長,在國外都比國內賣得便宜。
那為啥呢?
這裡面涉及有銷售渠道、銷售成本、國內外稅收差異、出口退稅、市場環境、價格競爭、品牌策略等等諸多原因,懂我意思的自然懂,這個話題比較大,下面就展開來談談。
1、事實上,我國已經是一個外向型國家,出口貿易一直是我國GDP增長的一個重要方向,中國的企業需要拓寬國外的市場,把商品賣給其他國家的消費者。
因此,國內的這些企業為了在國外獲得市場,就會採取“低價戰略”,透過“薄利多銷”的方式留住客戶,這跟幾十年前的日本一樣,一開始也是透過“廉價、好用”來佔領海外市場的。
為了鼓勵出口,我國有專門的出口退稅政策,不同行業的稅率從5%到17%不等,這其實就是在鼓勵企業大力發展出口業務,多賺美金,多創造更多外匯回來。不瞞大家說,很多出口企業就是在靠退稅過日子,還發了財。
2、有了退稅政策的推動,大多數企業都會選擇用來降低出口商品的價格,從而換取市場,甚至在接單子的過程中,企業有時候都能開出自己都難以想象的條件,虧本出售的現象也是存在的,而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在國外打下市場,從而增加銷量,最終佔領市場。通常,這就是大家說的“內卷化”。
所以,我們以往經常被反傾銷調查、罰款,老外他們也是有理由的。懂得可以舉下手。
3、另外還有實際的成本費用,先拿物流運輸費用來說吧。在國內,高速公路、鐵路運輸等費用都很高,而出口到國外,用集裝箱走海運,大規模出口分攤下來,費用很低。公路鐵路運輸費用也低,像美國大部分高速公路就不收費,汽油還便宜一小半。所以這麼算下來,你懂的。
而在付款上,國內企業之間普遍存在拖欠賬款、壓賬期現象。而出口到國外,大多數買家都是貨到付款或者很短賬期,不存在賒欠、三角債務,財務成本、財務風險就大大降低。
4、還有些品牌,在國內由於歷史原因,有省總代理、區域代理等等,你不得不考慮他們利益,要層層加價,渠道成本高出不少,而在國外,營銷渠道很扁平化,這裡面成本相差也很大。
還有些品牌涉及房屋、店面租金、進場費、商場佣金等問題,國內運營成本要更高。
5、此外,還有國、內外的稅收政策方面也有差異,有點敏感,不多談。
6、企業戰略與定價策略問題。比如聯想,為了在美國市場有更大市場份額,維持其跨國企業地位,部分產品會在美國售價更低一點。
同樣,還有不少其它一些大牌子、大企業,為了佔領海外市場,一直虧錢的都有!用在國內賺的錢來給國外的業務輸血,就是為了先把市場搶來再說。
以上說的這幾點,就是會出現國內外價格差異的原因。
最後,有一點大家要知道,最終某一產品的價格高低是由市場來決定的,消費者也有選擇權。簡單點來說,你覺得貴,可以不買,大家都不買了,看他會不會降價、會不會倒閉。
這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上升到道德層面與民族大義,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