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雙11結束了,但外媒對中國的討論才剛剛開始。原本以為雙11只是中國人的節日狂歡,卻沒想到迎來了世界各國媒體的聚焦。不同的是有人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有人坐立不安,還有人充滿擔憂。
先來說說“酸”了的英媒。面對中國雙11各大電商平臺消費的火爆,英國《路透社》竟然發文感慨說中國的雙11是在過度消費,甚至用了“揮霍、不環保”來形容。即便中英兩國相隔萬里,這股酸味也是撲面而來。當然,這也不能全怪英媒,畢竟英國目前因為供應鏈斷裂,很多超市的貨架無貨可賣、空空如也。看到中國雙11消費爆發。冰火兩重天的場景令英媒心態失衡,發酸也再所難免。
再來說說坐立不安的美媒。面對中國各大電商平臺驚人的交易額,美國人有點坐不住了。美媒《財富》雜誌直言,自家黑五與中國這次雙11毫無可比性,甚至用“地球上最大”來形容。語氣中充滿了羨慕和無奈。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美媒不僅在關注成交額,而且還看到了今年中國雙11背後的減碳環保。《赫芬頓郵報》報道說,今年,很多電商平臺不再那麼花哨,而是把“綠色”和“低碳”放在主要位置。
不得不說,這一次美媒說的是實情。確實,今年中國的各大電商平臺都在為推動“碳中和”貢獻自己的力量。比如京東在物流全鏈條上減少了2.6萬噸碳排放。而阿里則瞄準了塑膠,減少了50%的膠帶實用率。唯品會研發的可持續包裝,使每個紙箱減少用紙面積約13%,僅去年減少的原紙使用量就高達2210噸。這是很多人都看不見的,但美媒這次卻看得很清楚。
最後是充滿擔憂的日媒。今年的雙11,日媒把目光放在了國貨上,不斷感嘆中國國貨崛起,以及中國消費者態度的轉變。日媒直言,以往哈日、哈韓的中國年輕人,如今徹底變了。《日本經濟新聞》發表文章感嘆:“中國年輕人更喜歡穿國產,並且他們覺得相比歐美品牌 ,中國品牌更讓人有新鮮感。”
的確,今年雙11,國貨的佔比明顯提升。在天貓平臺,體育服飾銷量排在第一的不再是耐克和阿迪,而是國產品牌,國產安踏“橫掃雙十一”。在京東上,國貨家電品牌5分鐘成交額破20億,前10分鐘,高階膝上型電腦品牌成交額更是猛增260%。還有唯品會,國產百麗在唯品會大牌日上一天就賣出了近5500萬。安踏雙11銷售額超過46.5億,同比增長61%。李寧雙11銷售額10.6億,超過了去年一整年的總和。與此同時,今年雙11開幕24小時,唯品會站內女裝銷售額TOP10就有8個國貨品牌,男裝TOP10國貨品牌更佔了9席。
今天,英、美、日三國媒體對中國電商的態度,其實就是“羨慕、嫉妒、恨”的完美體現。也是中國消費復甦、低碳環保說到做到、國貨崛起自信迴歸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