尐微,您好。經常看您的文章和評論,也長進不少。今天,我想寫寫我的故事,不是想讓您幫忙拿主意,而是想讓大家看看我的情況,透過我的事情,讓現在的父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
1
我父母是 40 / 後 ,當年上山下鄉,響應國家號召,晚婚晚育。我是 80 /後,從小家教就很嚴,我爸和我溝通基本靠吼,我就是被吼大的。
記得上小學的時候,一次我和我哥(我倆是雙胞胎)坐在桌子旁寫作業,那是一個橢圓形的小桌子,它是我爸當年迎娶我媽時自己做的。小孩子嘛,寫著寫著就說笑起來,我爸當時在廚房做午飯,聽到我倆的嬉笑聲,就趕了過來,二話不說,抬起一腳,就把桌子踹爛了,然後又不聲不響地走了。我們當時正說得高興,完全沒有防備,所以嚇得當場大哭起來。
我媽回來,看到這樣,就說他,你踹桌子幹啥?他們的腿在下面,把孩子的腿踹斷了呢?你還不如揍他倆一人一頓呢。本來以為我媽是幫我們的,沒想到是和他一個陣營的。
這就是我爸媽的育兒觀。
我們早上起床都是我爸一嗓子吼起來的,從來沒有溫柔地叫過我們,所以我們每天早上都是被嚇醒的,起來的時候,頭還在“嗡嗡嗡”。
還好,我爸經常出差,他一走,我們都很輕鬆,因為我媽沒有他那麼嚴厲。我媽不在家的時候,和他在一起,再晴朗的天感覺都是陰的,就盼著我媽早點下班回家。他很少笑,就是看電視的時候笑笑。我們都很怕他。
但是我們看電視,他不怎麼管,所以我沒少看電視。不過到了晚上電視就是我爸媽的了。晚上經常是我們在一個屋裡寫作業,他和我媽在另一個屋裡看電視,然後邊看電視,邊數落我們,我哥聽到了就在這邊小聲地反擊。唉!
就這麼慢慢上了初中。上初中以後,我開始春心萌動,喜歡上了一個住在我家附近的男生。我們經常一起上學放學,但是我不敢再有進一步的行動,因為家裡、學校不允許早戀,就我爸那樣的,如果知道了,不得扒了我的皮啊!
後來那個男生看我總是用很熱烈的目光注視著他,他也慢慢明白了我的心意。我從小就很敏感,看出來他也喜歡我之後就很害怕。
2
上初三的時候,我們搬家了,搬到了離我原來的家很遠的地方。一想到再也不能和他一起上學放學了,我就偷偷躲在被窩裡哭,哭了好久。
我哥和他是好朋友,就給他畫了地圖,沒想到,他真的在放暑假時找來了,當時我真是狂喜啊!我們三個,在我的房間裡聊天,中途,我哥出去上廁所,我倆繼續聊,就在我們聊得正高興的時候,我爸突然進來大喝一聲:出去說話!我倆都驚著了,面面相覷,感覺有點尷尬。
那時,因為我的感情問題無處傾訴,只能自己一個人琢磨,一方面覺得這是不對的,很害怕,也很害羞,另一方面又忍不住整天想著他,導致學習也不太好,最後只考了個職專。他也沒考好,也上了另外一個職專。
他上職專之後,開始給我寫信。我們剛開始的書信交流,都沒涉及感情問題。那時候學校裡經常有偷拆別人信件看的事情發生,我就很害怕,怕讓別人知道了,就讓他別再給我寫信了,所以我倆的感情也就逐漸淡了。
畢業後,暑假他約我和我哥去他家玩,正好那天我另一個要好的女同學也約我出去,我就沒去。我哥自己去了,回來後我哥說他一個勁兒地問我怎麼沒來,很失望的樣子,還說他做的飯可好吃了。
再後來,就聽說他參軍去了。參軍回來,他給我打電話,讓我加他 QQ 號,我加了,但那個時候我覺得我們已經沒有共同話題了,所以也沒怎麼聊。
我哥的婚禮,他來參加了,那時候他也已和一個護士結婚了。參加完婚宴,他說,咱倆出去走走吧?我拒絕了,因為覺得已經沒有必要了。
再後來我參加工作了,開始相親,有一天我媽突然跟我說:那個初中的男生,你爸說你喜歡他,你倆當初怎麼沒在一起呢?我苦笑,能說啥?
職專、大學都有喜歡的男生,但是都因為害怕、害羞,通通錯過了。直到 29 歲才透過相親遇到我老公,我覺得我老公就是上天看我太慘了,特地派來拯救我的。
3
結婚以後,離開家,我感覺從未有過的輕鬆和自由。
在離開家之前,我穿的衣服不是墨綠的,就是深紅的,要不就是水泥色的,整個土裡土氣的,讓我深感自卑。但這都是我爸給我選的,我不敢說不。我媽還說,你爸給你買的衣服,只要你不扔, 8 歲能穿, 80 歲也能穿。而我自己想穿的衣服,如果穿上了,我爸非要說到我脫下來不可。
結婚以後我再回家,我爸看到我的穿著,總會嘀咕一句,這穿的啥?但他也知道他管不了我了。其實我一開始也沒意識到自己衣品的轉變,就是有一天,我同事說,“哎,你結婚後越來越會穿了,我都沒認出你來。”我才意識到的。
現在回想,感覺我爸對我在兩性方面的管教太嚴厲了,從小就不讓我和我哥胡打亂鬧,所以我上了初中後,從來都不跟男生玩,頂多說說話。但是哪個少女不懷春,有了感情問題,也沒有方式排解,也不敢對爸媽傾訴,導致整天胡思亂想,反而影響了學業。而對於我看電視、貪玩,他們又不管我,所以學習一直不好。從小也沒養成愛看書的習慣。
身體因為精神壓力,總是很瘦,我爸帶我看醫生,吃得也不少,就是不胖,醫生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現在想想應該是長期壓抑自己的感情,心情不好導致的。因為自從我結婚,搬出來住以後,體重就慢慢達標了。心寬體胖是很有道理的。
寫了這麼多,我就想說,教育孩子真是要用心感受孩子的想法,尊重他們,不要任意說教,也不要對孩子吼叫,那真的會對他們產生很壞的影響。教育是一門藝術,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定要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我以前也怨恨過我爸,但是自己有了孩子後就知道了為人父母的不易,漸漸釋懷了。前段時間,我爸來幫我看了幾天孩子,有一天吃午飯的時候,他突然對我說,他小的時候,我爺爺就喜歡吼他,吼得很厲害,都成人了,還吼他,讓他很害怕。我突然就感覺我爸好可憐,更不記恨他了,對他只有感恩。
我這人雖然沒有什麼大成就,掙的錢也不多,但是我懂得自我反省。我覺得人從出生到死亡就是一段不斷改正缺點的旅程,到死亡的時候,就是人最完美的時候。透過小時候的經歷,我知道如何對待我的孩子,才不會傷害到他們,雖然我也吼,但我已經意識到我的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傷害,我就儘量避免,改正,克服。我知道我身上還有很多缺點,但是我會盡量給我的孩子一個寬鬆、自由的童年,讓他們輕鬆、快樂地成長。
尐微回覆:
今天的文章,我一邊看,一邊會心地笑。
因為我爸對我們兄弟姐妹的教育也是吼,他把臉一放,個個都怕得要死,只要他在,我們是大氣都不敢出的。有他在,又還能感覺到放鬆的,唯有過年,因為過年他不敢生氣,也不敢罵人,我們都知道,所以我們就放鬆了。
我在很長時間內,是家中的獨子,但我從來沒有得到過像別人家一樣的寵溺待遇,我聽到我爸跟別人討論過育兒觀,他說:心裡疼,但嘴上不要疼。
但你就算知道他是這樣,就不怕了嗎? NO 。
我講我的一個後遺症:我都和卯嬸結婚了,兩個人在一起睡覺,如果在早上六七點鐘她有一個什麼大一點的動靜,我都一骨碌坐起來,然後發現不對,才又繼續睡懶覺。這個後遺症就來自於,小時候六七點鐘我爸爸必叫我起床,一叫我我必須得馬上起,然後跑去大門背拿笤帚,開始掃地,把每個房間都打掃乾淨,這是我小時候的任務。
當然,院子不用掃,因為他自己會早起來半小時,他已經掃了。
我爸爸有一個優點,他一定是自己做表率,再讓孩子做;一些事情他不是不能做,而是他故意留給孩子做。
他從來不是要求了你你不做吼,因為根本不存在這樣的時刻,他吼通常是你做得不好,以及不夠自覺,出現這兩種情況,他一開口就是吼。
吼是好的,因為他吼了就不會動手。怕的是,他不吼了,臉一放,直接走過來舉起手要打你——就是屈起四指,用手背四指的關節狠敲孩子的腦袋,柳州對這個動作的發音叫“ kuo ”,一般這麼出手會伴隨著“我 kuo 死你!”的怒吼聲,但是我爸不,他出手就不吼了。
當然,我們一生中,被他“ kuo ”的次數都不超過三,有一次我和姐姐弟弟們回憶統計,除了我姐姐有三次,我們都是隻有一次,那一次,都是我們一生中的刻骨銘心。
我、我弟弟(我姐姐妹妹更不用說了)結婚以後都是做家務的主力軍,得益於我爸爸的這種教育。我弟弟對家務更是任勞任怨,我弟媳婦回家基本可以葛優躺。但是弟媳婦也沒有,她回家是負責照顧我爸爸,因為我爸爸培養了她任勞任怨的老公。
我爸爸現在老了,身上有一些病痛,怎麼吃藥,吃東西能吃什麼不能吃什麼,我弟媳婦是專家,在對待我爸爸的問題上,現在我們全部聽我弟媳婦的。
我在以前的文章多次提過,教育孩子,一定要讓他每天都勞動,這是從馬克思的“勞動最光榮”中來,更是從我的成長實踐中來。
從勞動的視角看,我們這種,和媽寶男女那種,大概就是兩個物種。
如果你要問,尐微,那你現在對女兒怎麼樣?
你這麼問,我就臉紅了,因為我現在正在培養爸寶女。並不是我啥也捨不得讓她幹,而是我不會吼,她不怕我,我讓她幹她也不幹,頂多做個樣子,做樣子還跟你討價還價。
這個理念會有擴充套件的,自然就會擴充套件到,萬事不勉強她,讓她自由選擇。
是的,我女兒有一點別人都很羨慕,覺得她特別獨立自主,特別有主意,但是我知道,她的毛病可大了,最大的毛病就是,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喜歡的就不做。
我知道這種性格有很大缺陷的,因為,走進社會,豈是你不願意做的事情,就可以不做的?即便是當下的學習,豈是你不願意學就不學的?學習都是去拼愛好,拼天賦,到頭來註定一場空。因為成就,首先在於基礎,而打基礎,都是很苦很累的。
你看看那些在某一專業有突出成就的,以鋼琴為例,哪個孩子不是被父母壓哭過?
所以我現在更多的是反思,我沒有做到一個嚴父,在一定程度上是失職。
我女兒特別有書畫方面的天賦,在小學一二三年級,沒有經過任何訓練,參加小學生書畫比賽,都能拿二三等獎。四年級起,啟功的弟子農夫老師收她為學生,正式教她寫字畫畫,剛開始我很欣慰,因為她學得很快,但是一年多了,幾乎還是那個水平,我就急了,我讓農夫老師也教我,到現在為止我學了一個月,在寫字方面我已經超過了我女兒。原因是,我女兒只是老師教的時候寫,也就兩個小時,而我從拜師以後,天天寫兩三個小時,我一個月的習字時間,超過了她一年的習字時間,所以我的基本功已經超過了她。
天賦在紮實的基本功之上才有用武之地,不然等於零,一場空。
但是紮實的基本功怎麼來?我看得有一個“吼爸”。
女主其實也有一段可對比分析的經歷:她說她因為談戀愛分心,考不上大學——這難道不是沒有爸爸吼、爸爸吼不著了嗎?當然根本上,是因為既沒有了“他律”,又沒有“自律”,所以在一生最關鍵的時刻,翻車了。
再往前推,女主的爸爸因為她和哥哥在學習中嬉鬧而把桌子踢飛,其實表達的是一種態度:你們這樣學習,是絕對不允許的,我會打死你們!
但是父親即便有這種態度,仍然扭轉不了女主的學習習慣,上了初中高中管不著,所以女主只能去讀大專了。
當然,平平常常過一生,也挺好,但是我仍然願意為“吼爸”辯護,雖然我不是“吼爸”。
每一種教育理念和方法,都各有利弊,就看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
如果說有兩個極端,一端是“吼爸”,一端是“溺爸”,大家可以去觀察,“吼爸”教育出來的孩子,基本沒有不孝順的,但是性格上可能會有一些偏激;而“溺爸”教育出來的孩子,通常很溫和,但是不孝兒女佔據的比例不小。有一些極端的案例,夫妻年老了,被氣得要跟不孝兒/女斷絕關係,因為兒/女變得太不是東西了——這樣的父母,無不是“溺爸”、“溺媽”。
這是從家庭關係 來 看會有這種結果,從孩子的事業來說呢?那毫無疑問,是“吼爸”佔上風,因為玉不琢不成器。
當然,孩子的天賦和反思精神也很重要,在我看來,刻苦,發揮天賦,反思精神,這是一個人變得優秀必不可少的“三角特質”。
雖然我說得一套一套的,但是我教育女兒仍然很失敗,關鍵在於我“狠不下心”。
大家教育孩子是怎樣的呢,對打罵孩子這個問題怎麼看呢?
喜歡我的文章請新增關注和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