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無一物感」的家,我見過不少,大多是極簡風格,收納設計藏得巧妙。但今天這個家,可是真·空無一物。
客廳沒有沙發,沒有電視;
衛生間不需要收納櫃,護膚品就 3 種;
臥室衣櫥,掛著整個夏天的三四套衣服……
浙江紹興的屋主@末末呀,第一次看到她家,我幾乎立刻就想到了那部經典日劇。但和劇裡稍顯不同的是,這個看起來很空的房子,生活氣息又十分豐盈。
《我的家裡空無一物》
以下不妨一起來看看,入住兩年,這個家還是那般「空無一物」嗎?
1
談儲物都多餘
真沒什麼「物」需要「儲」
“我有點完美主義還有點強迫症,雖然也喜歡看別人滿滿雜貨風的家,但又很困惑之後的衛生要怎麼搞?”
在安置這個家之前,末末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有了獨居的機會,一切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裝修前就確定了這樣的極簡風格,與其說是風格,不如說是末末想要的一種生活狀態。
盤算下來,整個家像樣的儲物傢俱,只有櫥櫃、書櫃、衣櫃,也都沒有刻意去追求大容量。末末對於「收納」這件事,似乎並不放在心上,因為東西是真的少。
進門處鋪地磚順勢抬高一些,與客廳地面有個高低落差,用作玄關。甚至沒有鞋櫃,門口三層置鞋位,長凳下方可以再放幾雙,就是全部了。
所有木質傢俱都用了木蠟油著色,打磨上色也是末末獨立完成。全屋無主燈,2700 的色溫並不十分明亮,但也讓夜幕下的家有一種安寧感。
起初去布料市場扯了幾米燈芯絨,塞了厚厚的珍珠棉製成客廳地墊,後來也因為打掃衛生有死角而撤掉,被宜家的一把藤椅替代。
我問末末,家裡真的不需要沙發嗎?如果有客人來要怎麼坐呢?
末末表示還是喜歡坐硬板凳,白天癱著不是自己的風格。偶爾有朋友來,就把長條凳和餐椅搬來圍坐著聊天。畢竟更多時候,家還是一個人的。
沒有沙發,自然也沒有固定的電視機。偶爾用投影儀看看電影和日劇。四白落地的好處,哪裡都可以是幕布,這面白牆是最常用的。
“以前的和父母住的老房子,我一個人在家有時會覺得不安。但是現在一個人卻一點也不覺得空落落,像擁有自己的小世界那樣的安全感,或許孤獨的盡頭是自在吧。”
2
真心喜愛的物品
又怎麼會留著它落灰呢?
廚房是末末每日待得最多的地方,也是全屋唯一看上去有點「滿」的空間。原本覺得這樣一個清潔強迫症,廚房檯面應該無物吧?或者至少不會用開放式收納。事實恰恰相反。
喜愛烘焙,日常輕食,末末的廚房並不「油膩」。而關於落灰的問題,末末也從不擔心,因為一切都太過常用了,都是心愛之物,怎麼會放任它們像擺設一樣吃灰?
櫥櫃是磚砌的,沒有發黴的後顧之憂。廚房和餐廳之間的這道室內窗,是末末最得意的設計,用了三種不同的玻璃,美貌又讓光線通透。
老闆油煙機、能率燃氣熱水器、林內燃氣灶、摩恩大單槽,抽拉水龍頭來自海達水暖。廚房裝置上,末末投入了不少,兩年用下來都還滿意。
另一邊的冰箱,貼著烘焙愛好者的武林秘籍。
從餐廳一側看過去,廚房架子上擺滿瓶瓶罐罐。或許正因為有這樣的廚房,才讓整個家都看起來更溫暖生動。
3
少少物件 常挪常新
除了客廳的一把藤椅,入住以來沒再添過什麼傢俱。有足夠的留白,傢俱也可以常常變換位置。這是餐廳最初的格局,後來長凳挪到了玄關處。
桌椅調整到室內窗邊,百葉簾落下的樣子。末末最喜歡晨光和日暮之下的家 ,照片也大多是這些時段捕捉的。
最近的格局又變換了桌子的方向。以前在父母家很少有機會下廚房,獨居後末末每天都會給自己做早餐,從清晨開始,每一天都更值得期待。
到了書房這邊,細看屋裡的陳設,會發現椅子還不就是餐廳裡那幾把?桌椅板凳一直在挪挪換換。
書房的陽臺也是空無一物,窗外綠植就是最好的裝飾了。
4
沒那麼多選擇
就不會有「選擇困難症」
書房的隔壁是臥室,兩個房間都用了輕柔的亞麻窗簾。
臥室用宜家艾格特+樟子門做衣櫃,定製了櫸木框,末末親手貼的紙。
一個夏天就三四套衣服,大多是亞麻材質,一件可以穿很多年,作為一個女生的衣櫥實在是過分簡單了。而且這樣的衣櫥面貌,並非是靠定期「斷舍離」,而是從購買源頭上的剋制。
“我覺得空的可以適當補充,但是滿的狀態要請出去可是有點難咯。一個人需要的東西真的很少,每次迫不及待想擁有的,真得到其實也就一瞬間的喜悅。”
衛生間的洗手池也沒有儲物區。末末不化妝,僅有的護膚品就是洗面奶、面霜、防曬霜,最多冬天再加上護手霜,三兩個瓶子都放在洗衣機旁的窄架上。
“東西多光是選擇的話也很耗神,可能我是個懶人吧。”
小窗簾也是末末的手作。浴室鏡是用一個相框,再去玻璃店裁了一塊鏡子。
不喜歡玻璃房的密閉感,用一塊好看的浴簾,一年換兩次,簡單又幹淨。「外貌協會」接受不了整合吊頂,改用石膏板+衛浴漆。松下風暖取暖器,有涼暖兩種模式,洗澡時開啟,鏡面不會有霧氣。
所有瓷磚填縫都是末末獨立完成。衛生間和廚房地面算是末末有點遺憾的地方,選了不是光面的復古磚,對強迫症來說總覺得藏汙納垢。
“裝修也是學習的過程,會勸自己不要執著於完美,就像不執著於物質一樣,順其自然吧。”
5
別跟「斷舍離」的風
末末覺得「極簡」或者「斷舍離」只是一種生活方式,就像有人喜歡熱鬧,有人喜歡清靜,沒必要去跟這個風。當你內心達到那樣狀態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說到開始「極簡生活」的契機——
“可能我本來也是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吧,不喜歡複雜的人際關係,不逢迎不扎堆。前些年進了幾次手術室,讓我開始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學習與自己的焦慮和解。斷舍離最大的意義,我想不是物質的拋棄,而應該是精神上的有所舍,有所領悟。”
“以前買個東西還有贈送會覺得很划算,現在買一送一的我都想離遠點兒。朋友圈有紅點時總忍不住去刷,我就取消了紅點提示,再後來徹底遮蔽了朋友圈,只偶爾去翻看幾個熟悉朋友的近況。”
家裡物件少,打掃起來很盡興,迎光依然潔淨透亮的地面,龍頭擦得閃閃發光,看起來真是治癒啊。
在清爽通透的空間裡,似乎更能對這些平凡瑣事保有好奇。末末還會自己在廚房種些芽苗菜,看著它們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變成桌上的菜餚,也是一種欣喜。
<< 左右滑動檢視>>
末末自在的獨居生活,不免讓人羨慕。我們通往「極簡」的路上似乎阻礙重重:家人的不配合,空間上的侷促……可拋開這些外界阻力,環顧四周,我也很難說自己沒衝動購買過無用之物。
末末家我也重新思考起什麼是「空間的利用」。是榨乾每一寸,去塞滿幾乎不會再用到的東西?還是舍掉一些不必要的,留出點空白去生活。
你的選擇是什麼呢?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