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永遠的精神豐碑。沒有革命先烈的犧牲,就沒有我們現在幸福的生活。我們要牢記歷史,牢記那些為我們付出鮮血和生命的先輩們!
吳景才(?-1938年10月),山東義州府人,石匠出身。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第二師政治部主任。1934年春,參加革命工作,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10月,吳景才同志在方正縣螞蟻河西老道廟一帶為部隊籌備給養和服裝。日偽軍進溝"討伐",老道廟被敵人包圍,苦戰中,吳景才同志身負重傷,搶救無效而光榮犧牲。
何畏(1900年-1960年),原名何世富,又名何敬賢。廣東省樂會縣人。原中國工農紅軍在土地革命時期的高階軍事將領,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參加了省港大罷工、廣州起義、百色起義,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9軍軍長(政委詹才芳,副軍長許世友)、中華蘇維埃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政治委員,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國工農紅軍大學、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紅軍大學政治委員、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等重要職務;後來脫離革命,回到家鄉。1960年病逝。
何信 (1913―1938),出生於廣西桂林,人民英雄,革命烈士。1938年1月,任國民黨中央空軍第八隊上尉副隊長,率隊參加魯南會戰。數次出擊,建立戰功,獲嘉獎。同年3月25日,率機14架與敵機17架戰于山東臨城、棗莊上空,擊落敵機6架,致其餘敵機逃竄。率機隊返航至馬牧集上空時,復遇敵機24架來攻。立即率隊搏戰,將敵首機擊落。激戰中,胸部被敵彈擊中,面臨人傷、機損、彈絕之境,乃毅然駕機全速撞向敵機,與一敵機同歸於盡。時年25歲。
鄒紹孟(1895-1938), 四川榮縣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41軍124師參謀長。1938年3月15日,為臺兒莊戰役贏得準備時間,奉命在山東省滕縣守城,抗擊日寇。部隊與敵激戰至17日,日軍集中火炮轟毀膝縣城垣多處,突入城內。守城官兵奮勇抗擊,與敵浴血巷戰。下午5時許,守城師長王銘章將軍在發出決以死拼以報國家的最後電文之後,即於破城後的巷戰中,與參謀長趙渭濱將軍、鄒紹孟將軍同時壯烈殉國。他們死後,騰縣守軍僅剩下300人全部用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汪成鈞(1900-1938),湖北黃岡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5軍13師37旅副旅長。1938年參加武漢會戰,率部在鄂南蒲聽一帶防守,擔負掩護友軍撤退的任務。在趙李橋戰役中,日軍以飛機轟炸和猛烈炮火向三十七旅陣地攻擊。汪奮不顧身,指揮所部奮勇抵抗,予敵以重大殺傷,使友軍得以安全撤退,在與敵激戰中,汪成鈞不幸中彈,壯烈殉國,時年38歲。
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那段悲壯的歷史,和那些為我們付出鮮血和生命的先輩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