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個國家的命運,除了跟實力有關之外,還和外交智慧息息相關!
外交智慧是什麼?更多的是權衡,妥協,抗爭,還有利益交換的融合體,好的外交能讓弱國變強,壞的外交能讓強國變弱。
車軲轆話說一通的目的,就是詮釋一個真理,外交是國家實力中,最具彈性的軟實力。
彈性,是外交的特色,智慧,是外交的重點。
強國變弱,往往就和外交失措有關,這其中集大成者非波蘭莫屬。
波蘭外交災難的故事,人們往往對二戰前的典故知道不少,二戰前,地處德國蘇聯兩大強國之間的波蘭,將這兩個死敵都得罪了乾淨。
一戰後剛剛復國,就急衝衝干涉蘇聯,弄得新生的蘇聯記憶猶新。面對德國也是頭鐵無比,叫囂要徹底消滅德國的抵抗力量。
左右叫囂之後,就成了一戰中最先被滅的國家,滅它的兩個國家就是蘇聯和德國。
除了二戰故事之外,波蘭在歷史上的外交智慧,也往往讓人瞠目結舌,比如波蘭立陶宛時候的結盟普魯士就是如此。
一:輝煌過往。
波蘭立陶宛聯邦雛形誕生於1386年,在那一年該信天主教的立陶宛大公國君主約蓋拉迎娶了一個波蘭公主。
這場婚姻,讓立陶宛成了歐洲最後一個接受基督教的國度,也讓立陶宛接受了波蘭文化。
一個女人的到來,讓立陶宛融入了歐洲主流文化圈。
1569年7月1日,盧布林聯合成立,波蘭立陶宛聯邦正式誕生,一個強大的國家就此出現。
波蘭立陶宛聯邦,在17世紀迎來了黃金時代,在強力議會的推動下,波立聯邦藉助金帳汗國分裂衰弱的空檔期,在東歐區域縱橫捭闔。先後在對外戰爭中戰勝了北歐霸主瑞典,當時還是小國的莫斯科公國,順帶還收拾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小弟。這段時間,波立聯邦的軍隊,還佔據了莫斯科兩年多!
後續雖然經歷了哥薩克暴動和瑞典的入侵,但國家實力雖然下降,但依舊是東歐強國。
17世紀末期,在著名的約翰三世領導下波立聯邦跟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聯合在一起,大敗了氣焰囂張的奧斯曼帝國。
1683年的維也納之圍戰役中,波立聯邦的翼騎兵大放異彩,讓波立聯邦收穫了偌大的國際聲望,被稱呼為:基督教前哨。
可惜的是,輝煌過一般都是落寂,沒有永恆不變的強國!
隨後的歷史中,波立聯邦用不斷作死,詮釋了什麼是國運。
二:18世紀危機和第一次瓜分。
在經歷過17世紀的輝煌之後,波立聯邦進入了悲催的18世紀,這悲催源自內部也源自外部。
內部,波立聯邦因為獨有的議會制度,還有大貴族制度的頑疾,在國家治理方面幾乎毫無建樹,任何條款都可以在議會中被否決,弄的國家數十年毫無寸進,此消彼長間,國家漸入頹勢。
外部,沙皇俄國的野心與日俱增,對這個曾經攻入過莫斯科的對手,長期心懷吞併之心,除了虎視眈眈的沙皇俄國之外普魯士和奧地利這對德意志兄弟,也對孱弱的波立聯邦,垂涎三尺。
內外危機疊加之下,俄、奧、普三國在1772年達成了一個協議,完成了對於波蘭的第一次瓜分。
按照協議,波蘭將損失了33%的人口和30%的領土!
次年波立聯邦議會被迫承認了協議的內容,默許了三國的瓜分,波立聯邦遭遇了第一次瓜分。
三:改革和自救。
波立聯邦受辱,讓波蘭立陶宛人全部升起了空前的危機意識,亡國滅種的恐懼,讓他們不得不尋思如何救國。
可是波立聯邦獨有的自由選王制,還有議會強大的權利,讓波立聯邦從來都沒有辦法發出一個聲音,無論任何決議,在議會上只有有一個貴族代表或者議員表達反對,基於自由否決權,這個法案就沒辦法透過。
這樣奇葩的政體設定,還有議政方式,讓波立聯邦的改革難上加難。
原因無他!
對於別有用心的敵國而言,要攪亂波立聯邦的內政很簡單,收買一個議員就可以了,因為一個議員就可以否決一件事,這樣的國家太好攪亂了。
波蘭不少有識之士也認識到了政體上的弊端,還有自由否決權的孟浪,尋求改革政體。
但佔據議會大多數席位的波立聯邦大貴族們,卻對改革態度並不積極,原因無他,改革削弱的是自己的權利。
基於私心權利慾,讓波立聯邦的貴族階級們寧願擺爛也不願改革,沙皇俄國一看,你自己不爭氣,我當然也要阻止你改革啊,也不斷收買波立聯邦貴族,阻止改革,以求方便自己吞併波立聯邦。
無奈的波立聯邦,只能小範圍嘗試興辦學校、發展工業,以求自強,這小範圍嘗試的性質,連清末的洋務運動都比不上。
這樣的局面繼續下去,波立聯邦將肉眼可見的滅亡。
四:病急亂投醫,到處結盟。
1783年,沙皇俄國悍然吞併了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克里米亞汗國。
1787年,忍不下這口氣的奧斯曼土耳其決定發動報復戰爭,引發了第六次俄土戰爭。
1788年,奧地利也為了向巴爾幹半島擴張,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戰!
幾乎在同年,北方霸主瑞典眼見沙皇俄國跟土耳其幹仗,為了爭奪芬蘭,選擇了跟沙皇俄國開戰。
奧地利、俄國、奧斯曼土耳其還有瑞典戰成一團的現實,讓波立聯邦國王斯坦尼斯瓦夫大公看到了機會。
為此他專門召開會議,討論改革問題的同時,也在商量如何站隊?以保全波立聯邦。
按照斯坦尼斯瓦夫大公的設想,是加入俄奧同盟對戰奧斯曼,原因無他贏面更大。
但是沙皇俄國卻拒絕了波立聯邦的示好,眼見如此,深感孤立無援的波立聯邦,將目光投向了後起之秀普魯士,指望用普魯士的力量。還有普魯士和英國的特殊關係,遏制俄國的野心,從而和普魯士荷蘭達成同盟。
普魯士一看波立聯邦的做派,心裡鄙夷之餘也起來利用之心,為了擴大自己在波羅的海的影響力,普魯士選擇了和波立聯邦結盟,進而將波立聯邦納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不過這結盟,明為結盟,實質則是養起來慢慢吃!
普魯士的野心,沙皇俄國深懷戒備,原因很簡單,自己也想分一杯羹啊。
五:俄國的反對和波蘭的外加努力。
當時被第六次俄土戰爭(1787~1792)牽扯的沙皇俄國尚且沒有餘力干涉波立聯邦的結盟舉措。
1790年3月,波立聯邦改革派同普魯士達成了秘密協議,正式結成了同盟,作為結盟的代價, 波立聯邦將格但斯克和託倫兩個地方送給了普魯士,換回普魯士支援波立聯邦奪回被奧地利侵佔的加利西亞的承諾,還有如果沙皇俄國進攻波立聯邦,普魯士將予以調解甚至軍事支援的承諾。
兩塊領土,換兩個承諾,波立聯邦人做生意的本事,卻是不咋地,因為領土是實在的,而承諾是虛無的。
這份秘密協議,在同年9月的波蘭議會表決中,受到了議會的駁回。
眼見到手的鴨子飛了,普魯士非常不滿,立馬和沙皇俄國和談,準備又一次合夥瓜分波立聯邦。
外交形勢急轉直下,讓波立聯邦慌了神,於是他們對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說:我們會透過選舉,讓你的兒子路德維希·卡爾成為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的方式,換來你的諒解。
跟沙皇俄國一樣嗜土如命的普魯士人,對這個建議表達了拒絕的態度,相較於讓兒子接手,吞併才是最好的方式。
眼見局勢越來越危險,1791年5月3日,波立聯邦改革派終於在議會中艱難通過了《五三憲法》,廢除了阻止國家發展的自由否決權和自由選王制,施行了世襲制改革,議會決議也開始踐行少數服從多數原則。
這成了波立聯邦,最後的自救舉措。
六:波蘭滅亡。
改革,往往是一個國家開始強大起來的前奏,一直致力於阻止改革的沙皇俄國一看,當然不滿啊!
1792年1月,在英國調停下,第六次俄土戰爭結束!
剛一結束戰爭,俄羅斯立馬將目光盯上了波立聯邦,藉著奧地利和普魯士組織第一次反法同盟對付法國的機會,沙皇俄國扶持反對改革的波立聯邦貴族,成了了塔戈維查聯盟公然鼓動他們叛亂。
在鼓譟完內部分裂之後,沙皇俄國葉卡捷琳娜女皇立馬行動,在同年5月,以幫助波立聯邦平叛為藉口,入侵波蘭。
並明確表態,只要波立聯邦廢除《五三憲法》終止改革,俄軍就退軍。
這話語忽悠的波立聯邦人一愣一愣的,在俄軍威脅之下,在普魯士不提供援助之下,波立聯邦絕望了。
1793年1月23日,波立聯邦,迎來了背叛和瓜分,曾經商量著結盟的盟友普魯士,轉身就和俄國還有奧地利一起,簽署了一份秘密協議,又一次瓜分了波立聯邦。
這次瓜分之後,波立聯邦成了俄國傀儡國,僅剩下20萬平公公里領土,400萬人口,失去了選擇權和媾和權利,順帶也失去了改革的權利。
在第二次瓜分後不久的1795年1月3日,意猶未盡的俄、奧兩國,又一次坐下來簽訂瞭如何瓜分波立聯邦,看著眼熱的普魯士也在參合了一腿,在10月24日跟俄、奧兩國一起簽署了三方協定。這一次,按照協定規定,波立聯邦的所有領土都被瓜分殆盡。
就此,存在800多年,曾經無比輝煌的波立聯邦滅亡了。
在這三次瓜分過程中,最大贏家是沙皇俄國,獲得了波蘭46萬平方公里領土,普魯士獲得了14.11萬平方公里領土,奧地利獲得了12.18萬平公公里領土。
波蘭的再次出現,經歷了漫長的123年等待。
(瓜分波蘭)
尾聲:
縱觀波蘭被瓜分的歷史可知,波蘭確實是個自己作死的國度。
內部,自由選王權和自由否決權,這兩個自由利器,如兩幅毒藥,讓波立聯邦辦不成任何事情,只能看著國家擺爛。
外部,受制於實力的外交政策,首鼠兩端,到處留情,在猛虎如雲的鄰居間指望縱橫捭闔,結果不曾想,自己才是哪個小丑,猛虎一般的鄰國,各有算計,看似態度和藹其實都在磨牙。
叢林法則時代的小國悲哀大抵如此,如果波立聯邦沒有兩大自由毒藥的束縛,早早進行改革恢復國家實力,弄個有遠見的政治領袖上臺,或許還有的救,沒有這兩個先決條件,滅亡是必定的。
不過這兩個先決條件,看看一戰後的波蘭,還有今日的波蘭,貌似從未有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