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一個王朝的衰敗有很多原因,其根本原因都是政治腐敗,人民群眾受到壓榨。但是就政治腐敗來說,有很多原因導致政治腐敗。在男尊女卑的封建年代,男性似乎特別喜歡將一個朝代的衰敗歸咎於女性掌權,特別是外戚專權。似乎,女性掌權便是有為正統,不合規矩。
在很多王朝的中後期,王室子孫衰微,會出現以皇后或者太后為主的外戚專權的現象。因此,很多皇帝在上位後都會打壓皇后的家族,或者是打壓以太后為首的外祖父一家。不過,由於各種原因,外戚專權始終無法真正從根本上禁止。漢朝出現了很多以太后為首的外戚專權的現象。更有甚者,一個時期出現了四任太后。
漢元帝時期,育有三個皇子。三個同父同母,母親都不相同。太子劉驁是皇后王徵君的兒子,在漢元帝死後名正言順成為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漢成帝。因為王政君還是皇后時,並不受當時的皇帝漢元帝喜愛,曾多次身處險境。
劉驁也因為其他妃子在漢元帝枕邊吹枕頭風,差點失去太子的位子,險些皇位不保。王政君登上太后之位後,就培養了自己哥哥弟弟們,王氏家族登上政治舞臺,獨掌大權。
後漢成帝相中趙飛燕姐妹,並封二人為妃。趙氏姐妹獨寵後宮。趙飛燕成為漢成帝第二任皇后。由於趙飛燕在還沒成為皇后時,為了爭寵損傷了身體,不能懷孕,便毒害後宮眾多妃嬪,使其他妃嬪也不能有孕,這也導致漢成帝無子。
漢元帝時期的寵妃薄昭儀育有一子,名劉康。本來在漢成帝還沒有上位時,劉康差點就成了太子。於是傅昭儀心有不甘,認為皇位應該是她孩子的。她看見漢成帝無子,而自己兒子也死了,便想將自己的孫子劉欣過繼給漢成帝。趙飛燕為了鞏固自己皇后的地位,便與薄昭儀合作,將劉欣過繼到自己名下。
漢成帝去世後,劉欣名正言順繼承了皇位。由於自己名義上是趙飛燕的兒子,王政君的孫子,便封趙飛燕為皇太后,封王政君為太皇太后。劉欣真正的母親和族民自然是不滿意的。於是乎,劉欣封親生母親為恭皇后,封祖母為恭皇太后,雖然與趙王二人的等級不一樣,但是所享的特權是一樣的。
由於傅昭儀成為恭皇太后,傅家勢力崛起,壓過王家一頭。便有巴結傅氏的人上書請封恭皇太后為帝太太后,封恭皇后為帝太后。劉欣礙於情面同意了。於是在劉欣任職時期,共有四位太后。
但是當劉欣死後,王政君為首的王氏家族重新掌握大權。王太后為了報羞辱之仇,將趙飛燕貶為庶人,為劉欣守皇陵。而帝太太后與帝太后被廢除尊號,屍體遣回封地。
漢朝出來這是四位太后,還有很多有名的太后。而且,不是所有太后專政都是不利於朝政的,在漢朝,反而是因為一些太后的專政,才穩住朝政。如漢朝前期是呂雉。在劉邦死後,呂雉垂簾聽政。
在她聽政期間,頒佈很多有利於地方發展的政策,而她殺劉氏藩王,一定程度上穩住朝政,不至於出現在劉邦死後,宗親起兵造反,重新引起戰火的情況。竇漪房歷經三朝,是漢文帝的第二任皇后,漢景帝的母親,漢武帝的祖母。在三人皇帝當政期間,竇太后為朝政作出重要貢獻。這兩個人,為漢朝的延續都做出一定貢獻。
其實,在歸結一個王朝衰敗的原因時,最不應該將責任推卸在女性身上。在封建社會,女性一般就只是政治的犧牲品。在漢朝時期,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會娶世家大族的女子為妻。
但是當皇帝有了一定的實力,大權在握時,又會想盡辦法削弱皇后身後的家族勢力。而皇后家族為自保,就會想盡辦法擴大自己的勢力。當然,也會出現外戚心術不正,貪汙腐敗的時候,但是朝政動盪還是主要是因為在整個體系的腐敗根深蒂固了。
政治的腐敗不在與是女性專政還是男性專政。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點:一是權力的所有者和權力執行者的無能為政治腐敗提供條件。在執行的政策,執行政策的手段有漏洞,讓偷奸耍滑之人轉了空子。二是政治的制度化不高,有很多特權階級,政治制度並不受用於所有人。
在封建社會,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很少真正落實。第三是人對利益的需求高於自己的實際能力。當自己所求無法憑藉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得到時,一些“小人”便會想著走捷徑。任何惡性事件的發生都與性別無關,要想真正減少惡性事件,必須探究其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