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脫胎於晉國,和趙國、韓國一起被稱為三晉。魏國在戰國初期可謂是橫著走路沒人敢擋路,在被齊國消滅了魏軍精銳而頓失往日雄風。本文說一說魏國從建立到強盛再到開始衰落的主要事件(本文是魏國曆史的第一篇文章)。(資料來源:《史記》的《周本紀》、《魏世家》和《孫子吳起列傳》)。
一、魏國祖先——畢公高
《魏世家》開篇就說,魏國的祖先是畢公高的後代。而且又說畢公高和周是同姓,也就是說畢公高的名字是姬高,周武王伐紂後,姬高被封在畢這個地方,於是以畢為姓。
畢公高在《周本紀》的記載比較少,主要出現了四次。
第一次出現是在周文王死後,周武王即位,周武王以太公姜尚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和畢公為左右,一起治理周部落,繼承周文王的功業。可見,當時畢公高的地位是很高的。
第二次出現,是在周武王滅商後的第二天,周武王前一天進入商朝都城,用弓箭射自焚而死的紂王三箭,用輕劍擊紂王屍體,用黃鉞斬紂王的頭,掛在大白旗下。然後,周武王離開商都城,回到了城外的周軍營中。第二天,周武王再次進入商都城,為了顯示仁德,清掃都城的道路、修繕商社稷和王宮。一百名旗手開路,周武王的弟弟姬振鐸(曹國始祖,也稱曹叔振鐸)在身邊護衛武王,周公旦拿著大鉞,畢公高拿著小鉞,護衛在周武王左右。
第三次出現,是周武王安定商朝後,讓弟弟管叔鮮和蔡叔度輔佐紂王兒子武庚祿父治理商朝遺民,讓召公釋放被囚禁的箕子,讓畢公釋放被囚禁的百姓,表彰商容的閭巷。
第四次出現,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臨終前,怕太子姬釗(周康王)不能勝任治理國家的重任,就讓召公和畢公率領諸侯大臣們共同輔佐太子。周成王死後,召公和畢公率領諸侯們,一起簇擁太子姬釗來到先王的宗廟,告誡太子姬釗周文王周武王創業艱難,要好好幹,做個好領導。然後,大家一起立太子姬釗為王,也就是周康王。後來,周康王讓畢公寫策書,讓百姓按照村落居住,劃定周都城和郊區的界限,作為周都城的屏障,還把這些事情寫成《畢命》,記錄畢公的這些功績。
以上是《史記》《周本紀》中對畢公的記載,至於其他說法,例如畢公是不是周文王的兒子這樣的觀點(因為我之前寫燕召公時,非有人較真說召公是周文王兒子),正史沒說,我也不寫。
畢公的畢國肯定是幾千家諸侯中的一個小諸侯,在春秋初期的諸侯兼併中肯定被滅掉了,在正史上,連個記載都沒有。畢國沒滅後,畢姓為平民,有的居住在中國,有的居住在夷狄。
二、魏國的由來——畢萬封於魏
畢姓的苗裔中,有個叫畢萬的人,輔佐晉獻公。畢萬就是魏國的祖先。
晉獻公十六年,晉國開始兼併周邊小諸侯國,趙國祖先趙夙為晉獻公駕車,魏國祖先畢萬在戰車右側護衛晉獻公,晉國滅掉了霍、耿、魏三個小諸侯國。晉獻公就把魏封給了畢萬,畢萬為晉國的大夫。
占卜發現,畢萬的後代必定壯大,因為萬是滿數,魏是大名。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現在畢萬封為名大的魏,而名字中的萬是滿數,其後代肯定興旺。
畢萬封於魏十一年後,晉獻公死,晉國陷入廢長立幼的內亂中,而畢萬的子孫越來越多(而畢萬之世彌大),畢萬以封地為氏,為魏氏,這就是魏的最早雛形。
畢萬的兒子魏武子追隨晉文公重耳,和晉文公重耳一起流亡在外十幾年,重耳在秦穆公幫助下回國即位後,魏武子被列為魏氏繼承人,治理魏地,列為大夫,從這裡開始,魏國的前身出現了。
三、春秋時期的魏
魏武子死後,魏悼子即位,魏悼子把魏地首府遷到了霍地。
魏悼子的兒子是魏絳。魏絳時期,晉國的國君是晉悼公。晉悼公三年時,大會諸侯。
這期間,晉悼公的弟弟惹出了麻煩,魏絳殺死羞辱了晉悼公的弟弟。晉悼公生氣了說:大會諸侯是榮耀的事情,魏絳卻侮辱我的弟弟。想要殺死魏絳,有人替魏絳說情,晉悼公才沒有殺死魏絳。
不久之後,晉悼公重用魏絳,魏絳與戎翟等夷狄部落親和,戎翟部落親附晉國。魏絳在晉國為政很有成效,到了晉悼公十一年時,晉悼公誇獎魏絳說:從我任用魏絳以來已經八年了,這八年之中,九次會和諸侯,戎翟部落親附,都是魏絳的功勞啊。
晉悼公賜給魏絳樂器等,魏絳辭讓三次才接受。魏絳是魏悼子的繼承人,魏絳將魏地的首府遷移到了安邑。
魏絳死後,諡號為魏昭子。兒子魏嬴即位,魏嬴之後是魏獻子。魏獻子時,輔佐晉昭公,等晉昭公死後,晉國公室地位低下,六卿的勢力強盛。自然,這時的魏也是很強勢的正卿之一。
到了晉頃公時,掌晉國國政的韓宣子年邁,魏獻子任晉國國政。這期間,晉國宗室的兩支勢力祁氏和羊舌氏相互交惡,六卿藉機誅滅了祁氏和羊舌氏,至此,晉國公室力量被基本消滅乾淨。
六卿瓜分了祁氏和羊舌氏的封地,還各派兒子們去這些地方當大夫。此時,魏獻子、趙簡子、中行文子和範獻子並列為晉正卿。
從這個事件往後18年,趙氏的趙簡子因為趙氏封地的晉陽叛亂,聯合韓魏一起攻擊範氏和中行氏。魏獻子死後,兒子魏侈即位,魏侈與趙簡子一起攻滅範氏和中行氏。詳細過程我在趙世家的系列文章中已經寫過了,不多說了。
魏侈及其傳承沒有過多記載,魏侈聯合趙氏滅範和中行後,直接就說魏侈的孫子叫魏桓子,魏桓子時期,趙氏和智氏相互兼併,魏氏和韓氏被智氏要求一起出兵攻擊趙氏,最終趙魏韓一起聯合起來滅掉了智氏,並且瓜分了智氏的封地。
魏桓子之後,又沒有其他記載,《史記》直接說魏桓子的孫子是魏文侯魏都。
從魏文侯開始,魏的歷史事件記載開始多起來了。
魏文侯六年時,魏修建了少梁城。十三年,魏文侯派兒子魏擊為將,包圍了繁和龐兩個城池,遷出了兩城中的百姓。
十六年,魏進攻秦國,並且在臨晉和元裡修築城池。
十七年,魏攻擊中山國,派魏擊守攻取的中山國城池。魏擊可謂是魏國的大紅人了,有一次,魏擊遇見魏文侯的老師田子方,魏擊主動避讓並且下車拜見田子方,但是,田子方卻不還禮。
魏擊不太高興,就問他:是富貴的人可以對貧賤的人傲慢呢,還是貧賤的人可以對富貴的人傲慢?
田子方很不客氣地說:當然是貧賤的人對富貴的人傲慢了。諸侯如果對人傲慢,就會失去封國,大夫如果對人傲慢,就會失去家園。貧賤的人,如果言行不合不被待見,大不了去楚國和越國罷了。
魏擊聽完後很不高興的離開了。
魏向西攻擊秦國,到了鄭地才回軍。
四、戰國七雄
魏文侯二十二年時,周威烈王正式封趙魏韓為諸侯,戰國開始。
1.禮賢下士的魏文侯
魏文侯是一個比較有作為的國君,前面也介紹了一些魏文侯時期的事件,一直很不錯。魏文侯正式被封為諸侯之後,歷史記載了他禮賢下士的事件。
魏文侯跟子夏學習經書,待段幹木以客禮,每次經過他的家鄉,都會恭恭敬敬的問候。秦國有一次想攻擊魏國,有人對秦國君說:魏文侯對賢能之人特別尊重,魏國百姓都稱讚魏文侯的仁德,魏國上下同心,不可以攻擊。就這樣免除了一場戰爭。魏文侯也因此事而受到各諸侯國的稱讚。
魏文侯任命西門豹(就是河伯娶妻那篇課文中的西門豹)守衛和治理鄴地,西門豹治理的非常好,整個河內地區都大治。
魏文侯時期的事件,《資治通鑑》的《周紀一》也有相關記載,例如,魏文侯讓一個叫李克的人推薦相國,李克推辭讓魏文侯自己選,點撥了魏文侯之後,魏文侯說我知道該選誰了,你回去吧。李克走後,到了一個叫翟璜的大臣家,翟璜問誰為相國?李克說,魏成子。翟璜生氣,並且不服,說:我為魏國舉薦的能臣很多,我舉薦的樂羊討伐了中山國,我舉薦的西門豹使河內大治,等等。李克說:魏成子舉薦的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被國君奉為老師,而你舉薦的人,都被任用為臣子,差距明顯啊。翟璜慚愧,表示願意做李克的弟子。
歷史上也有一些很有趣的記載,比如,魏文侯二十六年,虢山崩塌,堵塞了黃河。這個記載不知道真假,但是從現在的角度看,是很有趣的,即使地震,也沒聽說過把整個山給震塌了的,而且還塞斷了黃河。
魏國被正式封侯後,經歷的幾場戰爭如下:
三十二年,攻擊鄭國,在注地擊敗秦軍;
三十五年,齊國攻取魏國的襄陵;
三十六年,秦國侵伐魏國的陰晉;
三十八年,攻擊秦國,被秦國擊敗,但俘虜了秦將識。
同年,魏文侯死,兒子魏擊(就是前面提到的被田子方無禮對待的那位仁兄)即位,也就是魏武侯。
2.短暫且歷史記載比較少的魏武侯
魏武侯元年,趙國的公子朔作亂失敗,逃到魏國,魏國和公子朔一起偷襲趙國的邯鄲,但是失敗了。
七年,魏國攻擊齊國,攻打到了桑丘之地。
九年,戎狄部落的翟打敗了魏國,同年,讓吳起攻擊齊國,打到了齊國的靈丘。到現在為止,吳起第一次出現在《魏世家》中。
我在寫楚國曆史時提到過吳起,當時吳起是從魏國去的楚國,那麼吳起在魏國都幹了什麼呢?下面根據《孫子吳起列傳》的記載,介紹下吳起。
(1)到魏國前的吳起
吳起,衛國人,擅長兵法。曾經跟隨曾子求學,服侍過魯國國君。有一次,齊國攻打魯國,魯國想任命吳起為將,但是,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魯國懷疑吳起。
吳起知道後,回家殺死了妻子,表明和齊國沒有關係。魯國任命吳起為將,大敗齊軍。
不久,魯國有人說吳起壞話如下:吳起是奸詐小人,年少時,家裡有千金之富,但吳起把家業敗了,鄉里之人嘲笑吳起,吳起就殺死了三十多個嘲笑誹謗他的人,然後,跟母親說,我做不成卿相,就不回衛國。然後,吳起就去向曾子求學。不久後,吳起的母親死了,但吳起不回家。曾子就此與吳起斷絕關係。吳起就到了魯國,魯國懷疑他時,他又殺死妻子以為將軍。我們魯國是小國,有了戰勝大國的名聲,諸侯們就會謀圖侵伐魯國,況且魯國和衛國是兄弟之國,現在魯國任用吳起,就是拋棄衛國。
上面這個見識短淺的人的話,一看就是牽強附會的,只想趕走吳起而已。但是魯國國君居然信了,辭謝了吳起,不再任用。
(2)在魏國大展身手的吳起
吳起聽說魏文侯賢明,想來投靠魏文侯。魏文侯聽說後,就問他的謀士李克:吳起是個什麼樣的人?
李克說:吳起貪而好色,但是論用兵打仗,司馬穰苴也比不過他。司馬穰苴是田氏齊國的名將,寫田氏齊國時再介紹。
魏文侯的確很賢明,任用吳起為將軍,讓吳起攻擊秦國,吳起連續攻克了秦國五座城池。魏文侯看到吳起善於用兵,而且並不貪婪,清廉公平,就任命吳起為西河守,讓他來抵禦秦國和韓國的攻擊。
魏文侯死後,魏武侯來到西河巡查,魏武侯和吳起一起坐船到了黃河中時,魏武侯對吳起說:美哉啊,山河之固,這是魏國的寶啊。
吳起回答說:魏國的寶在德而不在險要。他還舉了夏桀、商紂不修德而國滅的例子,然後勸魏武侯修德。魏武侯說:善。吳起在魏武侯時期繼續當西河守,而且名氣越來越大。
魏武侯要設定相國時,任命田文為相。吳起不高興,對田文說:我想和你田文比比功勞啊,可以嗎?
田文說:可以。
吳起說:統帥三軍,士卒同心願意死戰,敵國不敢來侵犯,我和你田文比,誰厲害?
田文說:你厲害。
吳起又說:治理百官,親和百姓,充實府庫,咱倆誰厲害?
田文說:還是你厲害。
吳起又說:鎮守西河,讓秦國不敢向東看一眼,讓韓國和趙國賓從魏國,咱倆誰牛?
田文說:你牛。
吳起說:上面這三樣,你都比不上我,卻官位在我之上,為什麼?
田文只說了一句話:國君年少,魏國上下在觀望新國君的能力,大臣沒有全部歸附,百姓沒有信任國君,在這個時候,國君會重用你還是重用我?
吳起聽後,沉默了好久說:重用你。吳起自知不如田文賢能。
但是田文死後,公叔成為魏相,公叔娶了魏國公主,公叔可能和吳起有仇,想害吳起,苦於沒有辦法時,公叔的手下獻計:
吳起為人好名譽喜聲望,您可以對魏武侯說,吳起是個賢能的人,我們魏國國土小,又和秦國相鄰,我擔心吳起不會長期留在魏國。
魏武侯就會問,那怎麼辦?
您就趁機說,請用公主許婚為由試探吳起。如果吳起答應,就是表明會長期留在魏國,如果不答應,就是不願意留在魏國。然後,您在找機會邀請吳起來家裡,故意讓您的夫人也就是魏國公主發怒鄙視您,吳起看到公主這麼傲慢,一定不會娶公主。
套路被古人玩的溜啊。事情果然像公叔的手下所說的那樣,吳起拒絕了娶公主,魏武侯開始懷疑吳起,不再信任他。吳起怕招來災禍,離開魏國,到了楚國。後來,死於楚國新君更替之亂,一代將星就此隕落。
接著回頭說魏武侯時期的事情,十一年,魏國和趙國韓國一起,瓜分了晉國公室的土地。
十五年,在北藺打敗趙國。
十六年,攻取楚國的魯陽。然後,魏武侯就死了。
3.魏國強盛的頂點和衰落的起點並存的魏惠王
魏武侯死後,兒子魏惠王即位。
(1)魏惠王在滅國風險中即位
魏武侯剛死時,魏惠王和一個叫公中緩的兄弟爭立為太子。
有個叫公孫頎的人從宋國到了趙國,又從趙國竄到韓國,對韓國國君韓懿侯說:魏國爭立太子,可以趁機和趙國一起攻擊魏國,獲取利益。
韓懿侯很高興,他和趙成侯很快達成共識,一起出兵攻擊魏國,韓趙聯軍在濁澤大敗魏軍,魏惠王被圍困。這時,韓趙出現了分歧。
趙國說:除掉魏國國君後,我們立公中緩為新魏君,讓他們割地給我們,我們就退兵,對我們有利。
韓國說:不行,殺死了魏國國君,天下人說我們殘暴,割地退兵,天下人說我們貪婪,不如把魏國一分為二,讓魏國變成兩個諸侯國,這樣新出現的兩個魏國不會比宋國和衛國強,我們韓趙兩國就永遠不用擔心魏國的威脅了。
趙國不聽,韓國不高興,韓國最先撤軍,趙國也撤軍了。就這樣,魏惠王撿了一條命,魏國也沒有亡國。
(2)魏惠王時期近似所向披靡的魏國
魏惠王即位第二年,魏軍在馬陵大敗韓軍,在懷大敗趙軍,報了被圍困之仇。
三年,齊國在觀打敗了魏國。
六年,攻取宋國的儀臺。
九年,在澮大敗韓國,與秦國在少梁大戰,魏將公孫痤被秦國俘虜,但是攻取了龐這個地方。同時,秦獻公死,秦孝公即位。
十年,攻取趙國的皮牢。
十五年,魯、衛、宋、鄭的國君來朝見魏惠王。
十六年,與秦孝公在杜平會盟。同年,攻取宋國的黃池,後來被宋國奪回。
十七年,在元裡和秦國大戰,秦國攻取了魏國的少梁。同年,魏國圍困了趙國的邯鄲。
十八年,魏國攻破邯鄲。
(3)魏國衰落的前夕——桂陵之戰
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派田忌和孫臏救趙。結果,在桂陵被齊軍擊敗。說到這裡,很多人會說,魏國厲害因為魏國有魏武卒,我之所以沒寫魏武卒,是因為《史記》中沒有提到魏武卒的事情。
這次桂陵之敗,並不是魏國衰落的開始。《魏世家》並沒有過多介紹這次戰役,我將《孫子吳起列傳》的相關記載介紹如下:
魏國的強盛和衰落離不開一個叫龐涓的人,而龐涓又和孫臏息息相關。所以,這裡先說下龐涓和孫臏。
根據《孫子吳起列傳》的記載,孫子死後百餘年,孫臏出現。孫臏是孫武的後世子孫。孫臏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至於是不是向鬼谷子求學,《史記》可沒寫。
兩人學成後,龐涓到了魏國,成為魏惠王手下的將軍,為魏國打了很多勝仗。但是,龐涓自以為能力比不上同學孫臏,就把孫臏騙到魏國,通卑劣手段以魏法斷到孫臏雙足並且在孫臏臉上刻上印記,想要讓孫臏永遠不被任用為將。
齊國使者到了魏國,孫臏私下以見到了齊國使者,齊國使者認為孫臏是奇人,就偷偷把孫臏帶回齊國。孫臏被齊國的將軍田忌以客禮相待,安頓下來。
不久之後,有了田忌賽馬的故事,這裡就不介紹了。
回到魏惠王十八年,魏國攻破趙國的邯鄲後,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的國君齊威王想任命孫臏為將,但是,孫臏說:我是刑餘之人,不可以。於是,齊國以田忌為將,孫臏為師,一起出兵救趙國。
孫臏沒法走路,只能坐在車中,在車裡出謀劃策。田忌向直奔邯鄲救援趙國,孫臏說,魏國國都必定空虛,不如出兵攻擊魏國大梁,魏國必定回軍救援,我們就可以解除趙國邯鄲之圍。
田忌聽從了,齊軍攻擊魏國大梁的訊息傳到邯鄲前線時,魏軍回軍救援,結果在桂陵被以逸待勞的齊軍擊敗。
這次戰鬥,並沒有讓魏國損失太多,魏國並沒有因此衰落。
到了魏惠王十九年,也就是桂陵之戰的第二年,諸侯聯合起來圍困了魏國的襄陵。魏國開始修築長城,堅強固陽的城防。
上面提到的齊魏桂陵之戰後,魏國依然佔據著趙國的邯鄲,兩年後,也就是魏惠王二十年,魏國才把邯鄲還給趙國,還和趙國在漳河邊上會盟。
(4)魏國衰落的起點——馬陵之戰
到了魏惠王三十年,也就是齊魏桂陵之戰十三年後,發生了馬陵之戰。但是對於馬陵之戰起因的記載卻不盡相同。
《魏世家》寫道:三十年,魏伐趙,趙告急於齊。齊宣王用孫臏的計策,救趙擊魏,魏然後大舉興兵攻齊。
《孫子吳起列傳》卻寫道:(桂陵之戰)後十三年,魏與趙攻韓,韓國告急於齊。齊派田忌為將救援韓國。
不管起因到底如何,我們往下看經過。
首先,甲方魏國這邊:太子申和龐涓率領大軍出征,路過外黃的時候,外黃有個叫徐子謂的人對太子申說:我有百戰百勝之策。太子申說:願聞其詳。
徐子謂說:太子親自帶兵攻擊齊國,即使獲勝最富也不過擁有魏國,地位再顯貴也不過魏王,但是如果魏軍不能取勝,您的處境就難堪了啊。
太子申說:我馬上撤兵回國。徐子謂說:現在撤軍已經不可能了,那些勸太子出戰,並想從中得利的人太多了。即使現在撤兵,恐怕做不到了。
太子因此更想撤軍,但是太子的車伕說:將軍帶兵出征,剛出來就回去,跟打了敗仗沒啥區別。
太子申最終率軍出發了。
然後,乙方齊國這邊:
齊國依然派田忌和孫臏出征,齊軍還是直接奔襲魏國都城大梁,龐涓聽說後,撤掉包圍韓國的軍隊,回軍救援,但是,這時,齊軍已把魏軍拋在了身後。
孫臏分析魏軍特點說:三晉之兵向來悍勇,輕視齊軍(因為當初晉國經常欺負齊國),齊軍假裝膽怯,魏軍正好在我們身後,我們採用減少做飯用的灶的數量的方法,迷惑魏軍,造成齊軍膽怯每天都有士兵逃亡的假象。
龐涓回軍救援老家大梁的路上發現了齊軍做飯留下的痕跡,而且從灶數量判斷,齊軍每天都在減少。向來瞧不起齊軍的魏軍都以為齊軍膽怯。
龐涓說:我就知道齊軍膽怯,進入我們魏國才三天,士兵逃亡已經過半了。龐涓放棄了步兵,率領輕銳快速追趕齊軍。
孫臏預判了龐涓的行程,認為龐涓在傍晚時就會到達馬陵。孫臏已經把伏擊地點選在了馬陵,因為馬陵道路狹窄,旁邊多狹隘,埋伏軍隊不容易被發現。
孫臏讓士兵把一棵樹的樹皮剝掉,在樹身上寫著:龐涓死於此樹下。
傍晚時,龐涓率領輕銳趕到,天快黑了,光線發暗,但是沒有樹皮的樹格外顯眼,隱隱約約能看見上面有字,為了看清楚,龐涓讓人點起火來,火取好了,看到樹上的字時卻懵逼了。
龐涓還沒有讀完,齊軍就萬箭齊發,魏軍大亂,不斷有士兵被射死。龐涓知道必死,拔劍自刎,死前說:遂成豎子之名!
齊軍殲滅掉龐涓的輕銳之後,馬上乘勝攻擊太子申率領的大部隊,大敗魏軍,俘虜太子申回到齊國。孫臏也因此名聞天下,世傳其兵法。
從此,魏軍主力基本被消滅,魏惠王眼睜睜的看著昔日強盛的大魏開始衰落。
第二年,秦、趙、齊聯合攻擊魏國,秦將商鞅誘騙魏軍將軍公子卯,並襲破其軍隊,大破魏軍,秦國向東侵佔了魏國的河西所有地盤。同時,齊國、趙國數次擊敗魏國。因為安邑靠近秦國,所以魏國將政權全部由安邑遷到大梁,並且立公子赫為太子。
魏惠王三十三年,秦孝公死,商鞅避難逃到魏國,魏國想起之前商鞅誘騙公子卯的事情,不接納商鞅。
三十五年,魏惠王與齊宣王在平阿會盟。
魏惠王數次軍敗,就開始卑禮厚幣招賢納士,鄒衍、孟軻等都來到了大梁。但是,魏惠王的努力並沒有帶來任何成效,一方面是西邊的秦太強大了,已經進入擴張期,另一方面是魏惠王的生命也快結束了。一年後,魏惠王死。
好了,魏國的歷史先介紹到這裡了。下次接著把魏國曆史介紹完。
很久沒有寫了,因為身體出了點問題,加之時間精力有限,所以今天才更新。本人繼續本著負責任創作的初心,絕不會在短時間內寫一些濫竽充數的文章。所以,主要看自身的時間和精力,這就導致我的更新時間可能很長也可能很短。
感謝閱讀,我是午夜墨水,也叫灼熱雙刃,歡迎關注,一起看看正史(即二十四史)中的歷史事件。
最後說明一下,本人賬號也會經常發一些遊戲錄播影片,這些影片都是我很久之前錄製的,為了不浪費之前花掉的時間和精力,我會把這些影片全部發布完。所以,已經關注我的朋友,您看到我發遊戲影片後不要認為我不寫正史歷史事件了。我會一直寫二十四史中的歷史事件,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