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英特爾非常不喜歡所謂的“大小核”說法,更喜歡用“混合架構”、效能核與效能核等說法來描述12代酷睿的兩種核心,我們在之前的評測介紹中也談到過,它更適合被叫做大核與超大核。不過肯定有不少小夥伴不太相信,怎麼看都是4個才頂一個大核面積的小核心,不拉胯就錯了!OK,那咱們今天就來看看它有多強吧。
這裡採用效能核與效能核數量一樣的i9-12900K,在測試的時候除了關閉效能核只開效能核外,還包括和同狀態(同頻率3.9GHz並關閉多執行緒)效能核對比、所有核心正常全開等測試,測試全部採用多個測試的綜合結果。先看看CPU理論效能。
測試中效能核的8個核心/執行緒基本超越了目前所有的8執行緒CPU,可別忘了這些CPU的頻率基本都比效能核高,所以效能核顯然不適合叫做“小核”,效能也是很夠看的。不過與同為8個的效能核相比,效能核的成績就差得多了,看來效能核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效能是真的牛。那麼在遊戲上呢?
因為在720P解析度下顯示卡的能力富富有餘,所以能讓效能核與效能核充分發揮,它們的差距也和CPU理論效能差不多。但在常用的1080P、2K解析度下,12代酷睿只用效能核就讓RTX 3080顯示卡跑到了極限,效能核與效能核的幀速越來越接近。在4K解析度下,效能核與效能核、全開核的幀速差距甚至小到5%以內了,追求低功耗的話,完全在效能核上跑遊戲也沒有明顯差別。
這裡涉及到了“小核”之所以被稱為“效能”核的另一個方面,就是低功耗,它的功耗表現究竟如何呢?咱們再來試試吧。這次分別採用單執行緒、多執行緒來測試。順便也看一看日常待機(Idle)狀態,所有核心都執行在較低負載時的功耗表現、
只看單執行緒和待機狀態,同頻率的兩種核心甚至核心全開時的功耗差別不大。但是多執行緒應用中效能核的功耗高出20%。而開啟超執行緒和最高頻率的核心全開狀態,功耗就更是能高出一倍。如果效能核或全核狀態效能相差不大,比如前面提到的4K遊戲時,覺得電腦太熱太吵的話,真的可以考慮只開效能核來提升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