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人提問:“人生痛苦的根源是什麼?”
有個高贊回答說:
“人生中大多數的痛苦不是別人給你造成的,而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
每個人都會遭受兩支箭的攻擊:第一支箭是外界射向你的,第二支箭是自己射向自己的。
真正讓你受傷的,其實是你心中的那支箭。
能夠讓你離苦得樂的,也只有自己。”
深以為然。
人生就是一場無法回頭的單向旅行,我們會遭遇很多事,那些快樂的、痛苦的、難過的、喜悅的,都是旅途帶給自己的成長。
有的人想要完美的旅程,執著於每一個階段,只為了人生不留遺憾。
可是遺憾本就是完美的一部分,有喜就有悲,有苦就有甜,又何必為了追求圓滿,而陷入掙扎。
人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想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千萬別和自己過不去。
不過分高估自己的能力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看清自己。
因為每個人都有可取之處,也有無法達成之時。
承認自己的“無能”,不是懦弱,而是有自知之明。
曾有網友提問:“為什麼很努力,得到了卻開心不起來?”
一個高贊回答說:
“因為你用力過猛,得到的也許只是付出的萬分之一。
你對結果過於焦慮,你的努力只滿足了慾望,而非實現了願望。”
太高估自己的能力,只會是給自己徒增煩惱,增添疲憊;敢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才能走得更遠。
一名外國登山運動員,不遠萬里來到西藏,準備攀登珠穆朗瑪峰。
他提前幾年做準備,只為了能夠爬到最高峰。
可當他攀登到海拔7000米時,山上的惡劣天氣,讓他寸步難行。
他結合之前學習的知識,和對當前環境的判斷,幾番思索,最終決定放棄。
很多人覺得可惜,也有人不理解他的行為,他卻說:
“7000米的高度對於我來說,已經是一個奇蹟。
又何必冒著生命危險,去做可能無法完成的事呢?”
的確,人生從來不只有一條道路,太過勉強自己,不是無畏,而是沒有自知之明。
《人生不需要永爭第一》中提到:
“如果有一個東西,你墊墊腳就能夠到,那就去夠吧,這叫努力,也叫進取;
如果非要跳起來才能夠到,那就別浪費時間了。
因為無論你怎樣努力,最終還是會落下,這種超出能力的,就叫勉為其難。”
知人者易,知己者難。
太自以為是,高估自己,只會讓自己走向衰敗。
趙括讀了幾本兵書,自以為打仗天下第一,最終飲恨沙場;
楊修自恃學識深厚,胡亂上諫進言,最後白白丟了性命。
凡事有度,過猶不及。
一個人,自信是好事,但盲目自信,只會帶來滅亡。
不高估能力,懂得適可而止,承認自己的不足,才能更好的前行。
不必事事都強求有結果
主持人吳昕在錄製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時,曾說過一件事:
她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兩人邊吃邊聊。
結果聊著聊著,吳昕卻淚流滿面。
她說:“我有一件很較勁的事情,和誰都沒有說過。”
原來,一次湖南衛視的跨年晚會,在場的10位主持人,都各自準備了節目。
為了這次表演,吳昕每天都會排練到很晚,胳膊、膝蓋、小腿...身上也因此遍佈傷痕。
節目組卻因超時,擅自將吳昕的節目取消。
而這件事也成了吳昕的心結:
“我一直不太明白,10個主持人,為什麼別人的都不拿,只拿掉自己的呢?難道只因為自己是最差的嗎?”
這種打擊,讓吳昕很是難過,而在當天晚會現場,她一度崩潰大哭。
我們都曾有過類似的經歷,也有過相同的感受:自己明明很努力,很拼命,卻還是得不到想要的結果。
也許人生就是這樣,無論怎樣努力,還是有改變不了的事情,有無法得到的結果。
一味的苦苦強求,往往帶來的不是甜蜜,而是更多的煩惱。
“求不得”本就是人生常態,又何必去追求得不到的結果。
有句話說:
“生命中的許多東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
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遇。”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掌控結果,嘗試過,努力過,其實對自己來說,就已經足夠。
不過分追求人生完美
國學大師季羨林曾這樣描述“人生”:
“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詩,你的成功與失敗都是那片片詩情,點點詩意。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美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沒有的,不完美才是人生。”
生活中,人們總是追求完美,總希望事事做到最好,時時不留遺憾。
可說到底,生活哪有什麼十全十美,無論怎樣,都會有所缺憾。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生命,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也一定會走。
太過追求完美,只會增加人生的負擔,讓自己陷入無畏的糾結之中。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人在沙灘上見到一顆又大又漂亮的珍珠,可惜的是,珍珠上有一個小小的斑點。
他想,只要去掉唯一的斑點瑕疵,珍珠就會完美無瑕。
於是,他狠心削掉了珍珠的表皮,結果斑點還在。
他不甘心,又削去第二層,斑點還在。
就這樣,他將珍珠的表皮一層一層的削去,直到斑點徹底看不到。
可珍珠也因此變得不同,不但變得極小,就連光澤度和美感都差了很多。
那人看到珍珠的最後模樣,不禁感嘆到:
“早知道結果是這樣,當初就不苛求珍珠的完美了。
如果我不計較那個小小的斑點,珍珠不會變成這樣,我也能擁有一顆光滑漂亮的珍珠!”
人生之事,就像這顆珍珠,太過追求完美,只會讓自己停滯不前。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們不可能將每件事、每個經歷都做到真正的完美。
既然如此,又何必去事事追求完美?
萊昂納德·科恩曾說:
“不夠完美又何妨,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進來的地方。”
給生命留有一絲缺口,讓人生保有一些遺憾。
生命最美的地方,不在於是否擁有完美人生,更重要的是在這段旅途中,是否演繹過精彩的人生。
不為一時之快,逞一時之能
人生在世,最怕是逞能,最難也是逞能。
說到不做到,既降低了他人的期待,也損失了自己的信譽,到最後只會傷人傷己。
有人說:
“話不說滿,可以攻,可以守,這才是一個成功的做人之道。”
話不說太滿,事不做太絕,不逞一時之能,不貪一時之快,留幾分餘地給自己,才不至於讓彼此走入絕境。
人生最怕的,就是為了面子,逞一時之能;為了名利,貪一時之慾。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很多事,很多人,從開始就已註定結局,又何必為了出一時意氣,將自己陷入不可挽回的境地。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故事。
劉備還未稱帝前,曾在曹操手下做事。
為了減輕曹操的猜疑,劉備時時裝傻示弱,每日只是種菜養花,不插手曹操事務。
一日,曹操邀請劉備喝酒。
席間,曹操問起當世的英雄人物,劉備胡亂盤點一通。
曹操自然不滿,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劉備,說: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此話一出,劉備深感驚訝,連筷子都被扔到地上。
正巧天空打雷,劉備藉此偽裝,聲稱自己是害怕雷聲所致。
曹操聽到如此言行,大笑道:“大丈夫也害怕打雷嗎?”
以此,放下對劉備的警惕。
劉備以此保全自己,才有了之後三足鼎立的盛況。
“示弱而不逞強,示拙而不逞能。”
懂得示弱,不隨意逞能,是為人處事的智慧,也是減少麻煩、明哲保身的方式。
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太喜歡逞能,不是聰慧,而是不合適宜的炫耀。
正如網上的一段話:
“一個真正有內涵的人,從不會自以為是,只顧自己的感受,於他人面前唐突冒進,盲目地出頭甚至張揚跋扈。
他懂得何謂進退適宜,逞能一時,不能逞能一世。
勇敢適度,是一種落落大方;若勇敢過度,則顯得目中無人。”
說的正是如此。
▽
有句話說: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人生短短几十年,那些曾經的經歷,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旅程,不必太過在意,無需與自己較勁。
不高估能力,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不強求結果,而忽略努力的過程;
不為了追求完美,陷入執著;不為了一時意氣,逞能炫耀。
餘生,別和自己過不去,得也好,失也罷,終究都是人生所得。
不過分強求,不耿耿於懷,願每個人的人生,都能不負當下,順其自然。
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