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單翼(富書作者)
在重男輕女土槍土炮下,沒有任何一個人是贏家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兩個故事。
一個男子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頭有三個姐姐。
他自小就被父母溺愛,姐姐們什麼東西都得讓給他。
導致這個弟弟啥也不會,人到中年,依舊一事無成。
最後為了買房,甚至理直氣壯把姐姐的買房錢吞了,還不願意歸還,還耍無賴說道:“我把錢都花完了。”
當姐姐求助於母親的時候,結果她只淡淡笑道:“沒有我講話的份。”
第二個故事。
一對夫妻因為一些小事,發生了矛盾。
門外的婆婆聽到了,衝進房間抄起拖鞋,哐哐就給兒媳來了兩下。
妻子被打得有些懵,反應過來激動得開始砸東西,轉身與丈夫廝打成一團。
婆婆見寶貝兒子被打,發了瘋一樣壓住兒媳,母子兩個人你一腳,我一拳,把女人打得鼻青臉腫。
事後,面對媒體的採訪,這個丈夫不屑得說道:“我就打了怎麼了?砸東西的女人就該打。”
“我媽當時看到都氣死了,就說打得好。”
看到這兩對母子,我腦子裡頓時冒出一句話:
每一個重男輕女的母親,背後都有一個被養“廢”的兒子。
在重男輕女的環境裡,又有誰會是贏家呢?
一個被慣成了廢物巨嬰,無法無天,自私自利。
第二個,被慣成了大男子主義,徹底把女性當成了他的附庸,不聽話就打,看不到他對女性的一絲尊重。
重男輕女,荼毒的不止是女性,既得利益者的男性,其實也是它的受害者。
如果說,重男輕女帶給女性,是身心的雙重傷害。
那麼,它同樣也在無形之中壓縮著男性的生存空間,如同一把溫柔的刀,在慢慢“殺”死他們。
他們覺得女人就不可以上桌吃飯,女人就不配讀書,女人更不配和男人平起平坐。
思想的狹隘性,也讓他們根本不懂得如何去和更獨立、更有知識的女性相處。
最終,他們只能被固化在那個在越來越小的世界,和舊事物一起死去。
- “她的最後一滴血,被母親放幹”
隨著他們思想死亡的,被徹底埋葬的,還有她們年輕的生命。
2019年,96年杭州女孩洛洛因意外溺水去世。
說來奇怪,整件事情裡,最溫暖的人,竟然是平時被認為最無情冷漠的公司。
她所屬的公司老闆對此事十分重視,給洛洛的家人發去了6萬塊慰問金。
誰知道,洛洛的父母獅子大開口,要公司再賠償33萬。
理由是,要給洛洛的弟弟買一個婚房。
聽到這個荒唐的理由,老闆感到不可思議。
女兒死了,卻還一心想著給兒子買房,這真的是親生的父母嗎?
真相隨著洛洛微博的曝光,一點點剝落在眾人面前。
原來,洛洛一直被她父母當作提款機器,索取無度。
全部的工資都得拿來孝敬他們,除此之外,她還得負擔弟弟的費用。
最終,壓力過大的洛洛精神恍惚,才會在河邊發生意外。
悲劇發生後,洛洛家人的第一反應不是懺悔,卻是想利用她的死,榨乾最後一絲價值。
她的母親為了美美上鏡,畫了一個精緻的全妝。唯有在提及錢的時候情緒有所波動,其餘時候,她就像一個事不關己的看客,聽著女兒生前的故事。
就連只有僱傭關係的老闆,都不免動容。
可是作為生身母親的她,卻冷漠到讓人頭皮發麻。
在涉及重大利益的事上,同為女性的母親,卻毫不猶豫站在了兒子這邊。
甚至為達目的, 不惜犧牲女兒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
現實之中,還有多少活著的“洛洛”們呢?
我不敢細數。
我最難以理解的是,為什麼最重男輕女的群體裡,佔據大多數的會是女性。
更費解的是,這些重男輕女的母親,還往往都出自重男輕女的家庭,明明經歷過那種苦,卻異常執著地要把這種苦,傳遞給自己十月懷胎的骨血,發瘋地折磨她們。
- “我是女人,我以此為恥”
本是受害者的她們,又在無形之中變成了加害者。
這些,正是因為她們從內心深處,覺得自己“不配”。
生而為女,就不配經濟獨立,更不配和男性平起平坐。
這份深深的恥辱感,正是原生家庭教育帶給她們的。
今年,《我的姐姐》熱映。
女大學生安然,在父母意外身亡之外,才得知自己有了一個素未謀面的6歲弟弟。
所有的親戚包括姑媽,把年幼的弟弟推給了安然:“你是姐姐,照顧弟弟天經地義。“
姑媽說了一句:“我是姐姐,從出生起就是了。”
因為這句“姐姐”,成績優異的她把讀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安然的爸爸),並心甘情願奉獻了一輩子。
看似溫馨的一句話,卻死死綁住了姑媽的一生。
除了原生家庭的教育,造就她們落後觀念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教育和見識的缺乏。
沒有接受過教育的她們,所看到的世界、所接收到的觀念就是這樣的。
她們便理所應當就是正確的,更不會去思考本身的對錯。而導致她們失去教育機會的,恰恰正是重男輕女的觀念在作祟。
因此,這部分女性就陷入到了一個可怕的死迴圈。
最後一個,也是最致命的原因。
就是受害者的認命,甚至是對這個制度的維護。
《我的姐姐》裡的姑媽,已身陷悲劇,卻還是會勸說安然放棄工作機會,留下撫養弟弟。
甚至在安然找好領養家庭之後,打電話給對方,編造孩子有暴力傾向的謊言。
本來接受過教育的姑媽,也曾有機會出國做生意。
但是她所有的決心,卻還是敗給了父母那句:“你是姐姐,得留下來幫你弟弟”。
現實之中,還有多少女孩因為父母的一句話,失去了讀書的機會。
也有多少女孩因為要給弟弟湊彩禮,被逼嫁給了自己並不喜歡的人?
又有多少女孩深陷原生家庭的泥沼,一生都難以擺脫?
當內心的傷痛,令個體無力承受時,為保護自身,個體會無意識間觸發自我防禦的機制。
她唯有透過個體妥協,逐步認同這種觀念,以此來簡化自身的痛苦。
所以,姑媽只好一遍遍給自己洗腦:“大家都是這樣的 。”
正是由於受害者的妥協,甚至是維護,才讓重男輕女的制度至今苟延殘喘。
原本它早該隨著舊社會的消失而消亡,但總有一些被矇蔽雙眼的人,困於人心中“約定俗成”的偏見和思維定勢,心甘情願擋在人們討伐的利刃之前,為這顆毒瘤輸血續命。
就在這些痛苦的呻吟聲之下,分明就是它放肆而又張狂的笑聲。
- “只要是男的,都該死”
如今,男女對立為何會如此尖銳?
這正是男女思想的不同步所致。
因此,現在國內的女權力量正在慢慢崛起。
女權的出現,本身是對長期以來的男權的一種反抗,值得鼓勵與倡導。
但是極端女權的出現,很可能會把男女平權之路引入到死衚衕裡。
韓國三十多年徹底失敗的女權運動,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韓國的極端女權,有多變態?
她們宣傳“墮胎男嬰”,宣傳拿刀上街捅男人,甚至還有的人,拿刀對著睡夢中的父親。
試圖要性別滅絕所有的韓國男性。
只要是男的都該死,什麼都是男人的錯。
但其實一開始,韓國的女權並非全部都如此癲狂,韓國的男女也曾有過”蜜月期“。
只是,隨著經濟危機的出現,就業機會大大減少,男性由於沒有生育負擔,毫無意外成為了資本的選擇。
生存空間的壓縮,讓極端的女權派瞄準了時機,藉此煽動人心,一舉掌握了女權派的話語權。
事情,才開始朝著瘋魔的方向進行。
她們不把槍口對準財閥資本家,而是對準了同是無產階級的男性,一陣亂打。
惹得本來支援男女平權的無產階級男性,徹底炸毛,和資本家站在了一起。
你們說職場女性多,代表男性弱,職場女性少,代表著女性被壓迫,怎麼都是批評,還不如選擇後者,反正都是我們贏。
你瘋狂,我們就比你們更瘋狂。
你要耗,我們就來比比看誰更耗得起。
最後,這場火還燒到了政治舞臺上。
20~30歲的男性全都棄投自由黨派,跑去投給了反女權的保守派。
保守派、資本家、男性直接擰成了一股繩,組成了一個聯盟。
直接把本想要飛昇的韓國女權,徹底一巴掌打回谷底。
而看似贏家的男性,開始上綱上線,變得極度癲狂。
會因為奧運會射箭冠軍留著短髮,就認定對方是女權,要求她退回金牌。
曾有韓國的一個激進女權組織了一個海報,以此嘲諷男性的某部位尺寸。
他們就不準任何海報、任何節目開始用這個手勢,用了就是侮辱男性。
一個女團拍攝的廣告裡,一個成員僅僅用手拿著麵包,就被他們舉報到下架……
這場瘋魔的男女混戰,最後落得個雙方兩敗俱傷的下場。
謀求男女平等,本是一個好事。
但是女權派從頭到尾都沒有一個核心的訴求,只有一個共識,就是向全體男性施壓。
最後還日漸極端,一味煽動性別對立,戾氣滿滿。
物極必反,矯枉不能過正。
用這樣粗暴極端的方式,最終只會被洶湧的民意反噬。
像是最近因買房被熱議的安徽妹子。
她要花33萬給自己房,遭到全家反對。
父母威脅她:“如果買房,就斷絕關係。”
當時,這個房子就沒有買成。
事情一經曝光,群情激憤,網友們紛紛留言:
“又是一個當代樊勝美。”
“又一個伏弟魔。”
眼見事態不可收拾,女孩釋出澄清:“自己一定會買房,並且不會給弟弟買房的。”
網友們對妹子的解釋,大多持懷疑態度。
還有一些並不友好的評論,表達女性無需買房的觀點。
但是,我更希望相信女孩說的是真的。
比起無謂的爭吵,如何謀求女性的經濟獨立,獲得買房的自由權,才是女權更要關注的問題。
我們希望全社會都可以迴歸理性,批評可以激烈,但不要激進。
更希望每個人都不要被貼上所謂的標籤,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自由生長。
- “ 愚昧與落後,終將消亡”
有一首詩是這樣的:
“只要有一個女人得不到有意義的工作和平等的薪金,定有一個男人不得不擔起對另一個人的全部責任。
只要有一個女人想弄懂汽車的構造而得不到幫助,定有一個男人想享受烹飪的樂趣而得不到滿足。
只要有一個女人自身的解放邁進一步,定有一個男人發現自己也更接近自由之路。”
偏見傷害的,從來無論男女。
這種狹隘荒謬的偏見,裹挾的不止女性抑或男性的發展,而是全社會的。
破除重男輕女,不只是在為女性謀求平等,同時也是在為男性謀求平等。
這不僅僅關於女性自身的利益,更是關乎全社會,乃是全人類的大事。
最後分享魯迅先生的一段話:
“黑暗只能附麗於漸就滅亡的事物,一滅亡,黑暗也就一同滅亡了,它不永久。然而將來是永遠要有的,並且總要光明起來;只要不做黑暗的附著物,為光明而滅亡,則我們一定有悠久的將來,而且一定是光明的將來。”
我們都應該有這樣的自信,這種陋習一定是會被時代拋棄的。
黑暗的事物,終究會走向消亡。
但,在走向光明的路上,願你與我,男與女,都不要做那個黑暗的附著物,為無謂的事物消亡。
與君共勉。
作者簡介:單翼(富書作者),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來源:富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