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需要實現虛擬世界對現實世界的高度模擬、高度互通,將成為網際網路乃至數字科技的終極形態。"元宇宙”其根本就是資料組成的,它的穩定執行依賴於龐大的資料運算及儲存,未來將對資料中心(IDC)帶來強勁需求。
近年來,Facebook(Meta)、英偉達、騰訊等國內外大廠紛紛佈局元宇宙,未來產生海量資料運算將帶動IDC需求,中國提出低碳資料中心目標,將促進低碳資料中心建設,國內IDC產業鏈有望持續受益
雲計算廠商資本開支是IDC需求的先行指標。北美四大雲廠商(亞馬遜、Meta、微軟、谷歌)2021Q3合計資本開支326.9億美元,環比Q2增長6%。根據Meta三季報指引,公司2021年在元宇宙的投入資本支出為190億美元,公司預計2022年將大幅增加資本開支至290-340億美元,用於支援元宇宙的發展。
一、網際網路需求激增,資料中心市場需求規模擴大
資料中心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基礎設施,我國政府已將資料中心列為七大“新基建”領域之一,同時工信部也將其納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範疇。受益於雲計算、5G、物聯網、VR/AR等新應用的廣泛興起,我國IDC業務收入連續高速增長,2020年全年規模實現2238.7億元,同比增長43.3%。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全球網路資料量“暴增”,進而推動了IDC行業的蓬勃發展。資料顯示,2020年,據中國IDC機構測算,2020年全球資料總量約為51ZB。2019年,我國資料中心數量約有7.4萬個,約佔全球資料中心總量的23%。其中,在用IDC數量為2213個。
國內雲計算行業已進入發展快車道,資料流量高速增長拉動企業和機構對資料計算、
儲存需求。同時隨著網路基礎設施完善、“提速降費”政策持續推進,網路覆蓋範圍逐
步擴大,入網門檻進一步降低,2020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流量保持高增長態勢。據工信部資料顯示,2020年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為 1,656 億 GB,同比增長35.7%,月戶均流量12206MB,同比增長38.8%。移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規模持續擴大,帶動中國IDC行業營收規模增長。
隨著5G商業化程序加快,人工智慧、邊緣計算、物聯網等領域進一步發展,網路
流量顯著增長,下游客戶對IDC產品及服務的需求日益提升,中國 IDC 行業市場規模
有望持續擴容。預計 2022 年中國IDC市場規模將達到3200億元,2020-2022年,中國
IDC行業營收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為27%。
圖:中國IDC行業市場規模(億元)及增速
二、供給端:一線有效供給不足
市場擔憂一線能耗管控政策會逐漸放開,但實際情況是,國家對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一線及周邊城市(如燕郊、崑山、太倉、廊坊等地)的能耗管控日益嚴格,且電力資源獲取難度正日益提升,部分地區甚至超越能耗成為IDC擴張最核心瓶頸;另外,部分已獲取能耗的企業並未真正地投入到IDC建設與運營中,導致核心城市供給增長有限。尤其是北京及周邊由於聚集大量內容客戶需求,同時能耗控制嚴格+電力稀缺,大規模機房供不應求。在“碳中和”影響下,一線及核心城市,政府對能耗和電力的限制將進一步趨嚴,一線機房稀缺性價值將提升。
IDC需求仍要依靠第三方IDC資源,且雲客戶處於控成本、安全性、穩定性的考量,對於大規模、高標準單點大規模機房(單點在一萬個機櫃佈局以上)保持著持續旺盛需求;除了雲計算客戶,以位元組跳動、美團、快手為代表的內容客戶逐漸崛起,且發展曲線陡峭,帶來大量新增需求。
三、IDC發展路徑【自建+合作】為長期發展趨勢
IDC後期的發展路徑,國內與海外發展路徑相似,中國網際網路企業也會採取自建+租賃結合的方式擴張,未來國內IDC企業主要沿著“自建+合作”兩條路徑發展。
自建:卡位一線及周邊核心地段,增強盈利能力。國內IDC企業憑藉先發資源優勢,在一線及周邊儲備較多資源,同時未來可透過併購等方式擴充套件資源,稀缺性顯著,盈利能力較強。
合作:以阿里、騰訊為代表的雲巨頭目前在二三線傾向於自建,原有代建商業模式或將改變;以位元組跳動、美團、快手為代表的內容企業迅速崛起,以北方為根據地,目前上升曲線陡峭,合作模式以租賃第三方機櫃為主,並不參與自建,未來幾年,與內容企業合作將成為主流趨勢之一。
四、IDC相關概念推薦
目前,我國 IDC 市場格局以運營商為主,市場份額合計佔比約 65%,一半以上為自用,核心城市的佈局不多且客戶較分散,其餘的市場以第三方資料中心廠商為主,主要為滿足核心城市的 IDC需求,如網際網路、雲計算、金融客戶需求等,具備一定的資源稀缺性壁壘。
圖:中國 IDC 行業主要企業市場份額情況
推薦:批發型和零售型IDC相關公司:批發型主要針對大型客戶,一般以模組為最小出租單位,如萬國資料、資料港等。零售型主要針對中小型客戶,型別更加多元,一般以機櫃為最小出租單位,如光環新網、世紀互聯、鵬博士等。
風險提示
任何投資建議不作為您投資的依據,您須獨立作出投資訣策,風險自擔。
請您確認自己具有相應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風險識別能力及風險承受能力,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所涉及個股僅作案例分析和學習交流,不作為買賣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備註:由於篇幅有限,市場特徵和市場邏輯也在不斷變化,對於更具時效性的研究,有需求的使用者可以聯絡您新增的助理,獲取相關資訊,我們會為您提供全面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