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培行業離職的人都去了哪裡?
周瑞林給出的答案是,去賣保險。
他曾經是學而思的小學英語學科輔導老師,在“雙減”政策落地後,他所在的企業受到影響,而周瑞林則順勢在15天內完成了職業轉型,成為一名保險銷售。
作為一個出生於貴州小縣城、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小鎮做題家”,周瑞林曾對自己的人生有著精確的預算:
他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是,在這一行至少從事5年,甚至一生。
選擇英語,是選擇他的興趣和所長。而將學段定位在小學,則是看到了90後成為父母之後重視教育投資、接受網際網路新事物的風口。這種相信使他非常坦然地面對“本科畢業生出去教小學”的質疑,他說:“不是我選擇了英語,而是這個學科選擇了我。”
俞敏洪曾經發表豪言:“100年後教育在,新東方就在。”教育作為國之大計,投資於教育行業的企業家亦堅信這是一個穩定不倒的行業。
如今,輝煌不再,周瑞林也只能果斷選擇離開。
在時局的變化下,屬於個人或者企業的機會隨風而逝。
對於局外人來說,這或許不過是如“俞敏洪直播帶貨”、“教培行業風光不再”等短短几個字的新聞關鍵詞,但對周瑞林這樣的普通從業者來說,人生就此轉變。
以下是關於他的真實故事:
文 | 寒露
編輯 | 卓然
01
2021年9月6日,海淀黃莊,天空飄起了雨。
這是周瑞林來到學而思網校上班的最後一天。
最近兩個月的時間裡,平日裡排隊才能擠進去的電梯,逐漸變得寬鬆起來。搬空工位,領到賠償,辦好手續,他吸一口氣。
裁員之後,下班的路不再通往家裡,而是通往未知的遠方。
15天后,周瑞林換上了一身整齊的藏藍色西裝去上班,西裝裡面穿著白襯衫,打了黑領帶,頭髮精緻地捲到一邊,他的後背立得筆直。
工作三週後,光鮮亮麗的寫字樓裡,周瑞林用隨身攜帶的一支筆,在一張紙上畫了兩個三角形,有板有眼地為客戶講起保險的分類法和人身險裡各個險種的不同。
圖 | 周瑞林參加保險公司培訓時拍的窗外景色
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的定義、保險範圍和保額,社保的涵蓋範圍,保險行業的產生、發展與趨勢,此時的他是一名保險銷售員。
客戶是一名剛剛參加工作的應屆畢業生,想要了解重疾險。
談笑間,1個半小時很快過去,可他沒有介紹任何一款具體的產品。
講解結束,他小心地拆下這兩頁紙,摺疊起來,送給她,加好微信,然後迅速裝好包,準備就近找個地方吃晚飯。
02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雙減”政策終於落地,70萬教培機構和上千萬從業人員等來了行業鉅變的訊息,K12教培行業幾乎全軍覆沒。
而就在2-3年前,周瑞林簽訂了和學而思之間的勞務合同,幻想自己即將“百萬年薪”的人生。
2018年,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無人直升機製造專業的周瑞林,帶著對英語的興趣和大學期間組織英語社團的豐富經驗,申請了小學英語教研的崗位。
他完成了試講,順利地通過了全部面試考核,得到了年薪10萬餘元的起薪。
據周瑞林回憶,當時的學而思網校的校招門檻沒那麼高,普通的985、211高校本科畢業生即可透過最初的簡歷篩選,網校對候選人學科選擇的要求也沒有如今那樣嚴格。
幾年後,隨著行業勢頭井噴式發展,門檻逐步提高,在2020年,應屆生的標準縮減為QS排名前100的碩士、博士。
隨之而來的是,這些名校應屆生的起薪最高翻了至少10倍。
學而思曾為2021屆應屆畢業生開出了高達50萬的年薪,猿輔導是60萬,作業幫是70萬,跟誰學更是開出了120萬的“天價”。
周瑞林的一名同事博士畢業於哈佛大學,學習教育學、心理學專業,在學而思的英語教研崗位上如魚得水,深厚的專業功底、教育規律的洞察和良好的溝通技巧,使他迅速實現年薪百萬的目標。
在深入瞭解這名同事之前,周瑞林為他的學歷和職業選擇感到不可思議,但看到他的工作業績,周瑞林開始覺得自己的選擇如此正確,可以和優秀的同事一起共事是一種幸運。
在學而思,周瑞林每天早上10點上班,晚上10點離開,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他既要教課,也要負責學科運營,為續報、留存的指標負責。
諸多線上教育的從業者坦言,雖然工作內容圍繞他們從小接受到大的K12教育展開,但一名教師要同時兼任教師、運營、銷售等各種角色,仍然面臨諸多瑣碎和工作上的考驗。
伴隨能力的提升和經驗的增長,周瑞林逐漸定下年薪百萬的目標,併為之努力奮鬥。
滾滾的收益中,教培老師拿到百萬的年薪也就不再奇怪,而高薪資,正是吸引大批年輕人,尤其是名校畢業生的重要原因。
然而,就在2021年,教育培訓行業從業者超過1000萬人時,“雙減”政策同時落地,行業內掀起地震,瞬間打碎了周瑞林的夢。
03
正如政策從制定到落地需要時間,政策帶來的影響既是劇烈的,同時也是緩慢而持久的。
在9月正式得到裁員通知前,早在當年4月,裁員的謠言如一縷過堂風,鑽過一個又一個辦公室的門,吹到每一個公司職員的耳邊。
一張與“雙減”檔案高度相似的截圖在公司中流傳。
暑假期間,這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迫近,逐漸變成了一張裁員名單,身邊有同事開始慢慢離開,辦公室裡的人開始逐漸減少。
周瑞林所在的組負責小學高年級英語科目(以下簡稱“小高英語”),課程的定位剛好處於校內應試教育與素質拓展之間。課程講授《新概念英語》教材,語法、詞彙和語言能力並重。
圖 | 周瑞林所負責的小學英語教學材料
在他的組裡,氣氛仍然是放鬆的。大家普遍認為,作為行業的頭部企業,裁員這種事應該輪不到自己的頭上。
最開始,周瑞林也是如此,和平時一樣上下班。“有恃無恐。”他這樣描述自己那時的心態。
7月,政策正式出臺,媒體的報道鋪天蓋地。廣大的教培行業從業者們感受到凜冬將至,但從第一片雪花飄落到寒流的全面湧入,仍然需要一段時間。
暑假一天天過去,沒有裁員的訊息,只是部分專案停擺,同事下班的時間變得越來越早,往年需提前開始準備的寒假課程策劃,今年反常地沒有人提起。
沒有授課任務的教師陸續收到了裁員的訊息,正在上課的主講老師和輔導老師,他們的課程也出現了大幅度縮水,續報率、留存率大受影響。
只是這些往常與考核直接掛鉤的指標,在這個時刻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越來越多的客戶流失,甚至是退訂課程的需求,使周瑞林陷入對教育培訓本身的思考。
作為一名學科運營,他將遇到的家長分為三類——首先是真心想要提升孩子的成績、能力和視野的“主動型”家長,其次是怕孩子“輸在起跑線”的“跟風焦慮型”家長,再次是“反正能學點東西,報就報吧”的“佛系型”家長。
後兩種家長紛紛提出退出續報甚至退課的要求,他接觸到的第一種家長鳳毛麟角。這讓他感受到,行業的天花板觸手可及,他不再能看到這個行業的未來。
上班時間,在此前難得的空餘時間裡,他開始上網搜尋其他行業的工作機會。
組裡的同事們則看起來並不著急,這兩個月彷彿一場難得的中場休息。
平日裡,大家紛紛早上10點上班,晚上10點離開,高強度的工作、長時間的熬夜、耗費心力的瑣事透支著網際網路教培老師的身體。
高薪資的背後,是高離職率。周瑞林身邊在崗最短的同事,畢業後進入公司,因為身體無法承受工作強度,3個月後,在家人、男朋友的勸說下離開。
“一點都不著急,是不可能的。但都是現在的年輕人嘛,都比較懶,比較佛,不到那個時刻,都不會真的離開。”周瑞林說,同事們最普遍的狀態就是“躺平”。
直到名單最終確定之前,沒有人確信那個人就是自己,相比自行離職,裁員還能夠拿到賠償。
高薪資的行業裡,這筆賠償能夠使他們度過充足的“空窗期”,因此大家並不著急找工作,有些同事甚至直接放起了長假,將休息的時間延續到中秋,又拖延到十一之後。
周瑞林所在的組裡一共4名同事,他是組裡唯一一名著手尋覓行業、等候機會、找工作的人。
政策的出臺、同事甚至管理者的離開、家長的猶疑,讓他意識到,線上教育行業終究是一個短命的行業。
離開公司後,15天的時間裡,他就拿到了3個新公司的offer。9月22日,他穿好西裝到新公司報到。
他拿到offer的三家公司,無一例外,都是保險行業。
04
進入教培行業的理由大抵相似,但面對突如其來的失業逆境,人們的反應大不相同。
僅僅3年,行業的急流勇退打亂了周瑞林的計劃。他所在的組都未能逃脫裁員的命運。
他看著身邊的同事和出現在媒體報道中的同行,或“躺平”,或焦慮,或對薪資普降、運營銷售能力得不到專業鍛鍊等問題多有抱怨,看到渲染“教培行業出來的,我們不要”的媒體報道,內心百感交集.
1000餘萬教培行業從業者有1000餘萬種應對方式,周瑞林採用了最激進、在他自己看來也是收效最好的那一種,而這恰恰也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堅定信條——擁抱變化。
周瑞林生長於貴州畢節的農村,從他的家“推開門就是大山”。父母在他上學之後遠赴浙江打工,供家裡兄妹三人上學,他和哥哥、妹妹藉助親戚家裡。
走出大山,掙錢攢錢,過上體面的生活,是他從小以來努力學習、不懈奮鬥的動力。
高考時,周瑞林憑藉穩定的發揮考到北京,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無人直升機製造專業。
享受在圖書館背誦機電基礎、航天器構造等知識之餘,親手創立英語口語訓練社團並擔任社團負責人和講師,如同他早在大三就參加了商學院,和企業家朋友行萬里路,參訪企業、登山、旅行……他始終是個不怕折騰的人。
商學院的朋友們種下了他“財富自由”的願望,為他指引了畢業從業的路,企業家的思考方式也深入了他的意識。
他始終清楚,“穩定”於他而言,只是暫時的狀態。教育事業的穩定,並不等同於教育行業的穩定。身為老師,他以傳授知識為自己的事業,但是他則用企業視角來經營自己的人生。
從9月6日到9月22日,起床,瀏覽新聞,瞭解行業,投遞簡歷,面試……
不用早起去擠兩個小時的早高峰地鐵,不用再等排隊二十分鐘才能上去的電梯,不用看著海淀黃莊的家長帶著孩子在補習班間往來穿梭的焦慮,周瑞林逐漸愛上了這種自由。
他梳理了自身的興趣、做過的事情,經過對自身情況和未來發展的審慎評估,他採納了金融分析師李璞的觀點,選擇了保險行業作為下一份職業選擇的方向。
學生家長這一與過往重合的使用者物件、持續學習的能力、保持溝通和親和力的職業習慣,以及兩個月以來工作之餘的充分準備,使他對自己充滿了信心。
從小學英語老師到保險銷售員,15天內,他完成了自己的職業轉型。
放下對教育行業的期望,放下對自身教師職業的認同,最重要的是,他逐漸放下被學生家長重視的自尊心,他掌握了“放低姿態”的重要一課。
他的眼裡,他的新職業不是對銷售話術頭頭是道的“賣保險的”,而是橫跨文科、理科、商科、法律的廣袤知識海洋。
對比國外的成熟市場而言,國內的保險行業有著百萬億級別的廣大市場成長空間和行業發展空間。
回憶這段時間的生活,他的口中沒有提到一次“失業”二字。從高速成長的賽道跳開,他找到了他心目中最合適的那一塊價值窪地。
在這個逆境機遇的推動下,他勇敢地跳了下去,努力地、持續地學習,密切地洞察國家和市場發展的方向,周瑞林相信,在新的行業裡,自己擁有光明的未來。
在新公司上班半個月後的週末,周瑞林和商學院的朋友重聚,6個人一起玩起了財富流遊戲。
遊戲開始前,每個玩家需選擇一個人生夢想,周瑞林選擇了最難的那一個,需要100萬元的現金和30點精力。
遊戲中,他經過失業、離婚的重重“逆流”,他還是早早地實現了“被動收入>支出”的“財富自由”,來到了象徵著富人世界的“順流圈”。
如同他剛剛經歷過的失業一樣,支撐他走出逆流的,是內心的堅忍、持續的相信和人生夢想的希望。
“一轉眼,5年又過去了,我們已經60歲了。”遊戲戛然而止。他抬起頭,回望這兩個小時遊戲的種種經歷,彷彿度過了一生。
當逆境成為了過眼雲煙,眼看著他離夢想的距離越來越近,但結束時間已到,那種奔湧而來的遺憾讓他紅了眼眶。
(應採訪物件要求,周瑞林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