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是在祖母的身邊度過的,祖母用她蒼老的身軀護著我,用她製作的食物養育著我,用民間的傳說、樸實的倫理教育著我。
我們家在一所校園裡,祖母來到我們家時已經年老了,父母每天忙於學校裡的工作,祖母照看、陪伴著我和弟妹三人,也為我們洗衣、做飯。
在我的記憶裡,祖母瘦削、慈祥,裹著小腳,總是穿一件藏青色的粗布大褂。她的所有財物就是一床綴著補丁的棉被,那是她結婚時的陪嫁。她每次回老家,都把被子包到一個紅色的包袱裡,挎著它上路,再挎著回來。
我跟隨祖母回老家,就替她揹著包袱。從學校到老家有五六里地的路程,我和祖母都是沿著河岸叢生的槐樹、柳樹下走過。河水一年四季清悠悠地向前流著,祖母會蹲到河邊,掬起河水,洗一洗自己的臉,也洗一洗我的臉。
我們要走下河岸,再走過一片片的農田,農田裡生長著各種作物,豌豆開著淡藍色的小花,麥子散發著麥香,玉米地像望不到邊緣的綠帳,一壟壟的地瓜地裡,時常奔跑著灰褐色的田鼠、野兔。祖母會給我講一些農作物的知識,講不誤農時的春種、秋收,講村裡那些勤勞的農人和好吃懶做的懶漢的故事,也講村裡人的生老病死與一些人生的觀念、規矩。
祖母沒有上過學堂,但她是一個善於在生活中學習、領悟的人,她的記憶力也很好,記得聽到過的所有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她給我們講《天仙配》《牛郎織女》,講《小八義》《三國演義》《楊家將》……她緩緩的語氣、悠遠的目光,至今深刻在我的心裡。
夏天的夜晚,我們坐在院子裡,祖母就會仰望著月亮,給我們講月亮的故事,講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天狗吃月亮……我們在祖母的講述裡,仰望著月亮和浩瀚的星空,月亮在夜空中遙不可及,但它陪伴祖母度過清貧、艱難的歲月;它向我們灑著銀輝,明亮、美好,引我們猜想和嚮往,那裡面也許真有一座宮殿,有桂樹的花香和樹下的玉兔,有得道成仙的吳剛和嫦娥。
月亮是祖母最喜歡的事物,是她的神靈和生活中的美好。她在孩子生病、祖父出門遠行的時候,都向月亮祈禱平安。祖母說,深秋時,鴻雁南飛,她在滿月的夜晚,向著北方叫祖父的名字,祖父就能聽到。她看著月亮,也能聽到祖父的回應。農村的人思念自己遠在異鄉的家人,都是在滿月的夜晚,這樣呼喚他們回家……
祖母邊講,邊搖著手中的蒲扇,為我們驅趕著蚊蟲。她把愛和生活中的經歷、傳統、美好都一併傳遞給了我們,讓我們一一記憶著,再一代代傳遞給後人。
祖母勤勞節儉,一直過著清貧的日子。童年時,她早早地開始做家務、幹農活,嫁給祖父後,也是維持著溫飽,勉強度日。祖父四十歲時,隻身去闖關東,想掙點錢,讓家人過得好一些,祖母便帶著孩子們,艱難地支撐著生活。她下地耕作,做繁重的家務,期待著祖父能掙回點錢來。十年後祖父歸來,他們還是過著清貧的日子。
清貧、艱難的生活中,祖母養成了勤儉持家的習慣,她經常去採一些樹葉,挖一些野菜,撿回一些田地裡遺落的麥穗、豆粒,以填補口糧不足的日子,並且告誡我們:“這些食物都是天地給予的,不能浪費它們。人要飽時不忘飢時,也要知禮節、榮辱,記得別人的好,知恩圖報。”
祖母近百歲了,歲月帶走了她人生的年華。冬天來了,天氣冷起來,但月亮依然明亮、美好。記得我們有一天吃晚飯時,月亮已經圓圓地升起來了,透過門窗的玻璃,照到了家裡的飯桌前。祖母喝了一碗玉米粥以後,倒上水,把粥碗衝一下再喝下去。這是清貧生活中養成的一個習慣。我看著祖母碗中的水,清清亮亮的,有一個月亮映在裡面。月亮一直陪伴著祖母的人生。
春節前,我背上祖母那褪成了淡黃色的粗布包袱,陪她回老家去。我們走得很慢很慢,不時坐到地埂上休息一會兒。祖母捏著自己手背的面板說:“人老了,面板都打牆了,要被土地收回去了。”我說我的面板也打牆了,祖母便撫摸著我的手背,說:“你小孩子伢伢,人生長著呢,你要好好地活下去,看到你的兒女、孫輩、孫孫輩……”
幾天後,祖母在老家去世了。我們趕回老家,祖母安詳地躺在土炕上,蓋著她的被子,被子的四角綴上了銅錢。堂姐告訴我,祖母只是衰老了,她沒有生病,也沒有痛苦,昨天夜裡,她只是讓我吹燈,我吹滅了燈,她還讓我吹……
我撫摸著祖母勞作了一生的粗硬的手,想起了那曾經映在她水碗裡的月亮。祖母是我心中的月亮,帶給我那麼多人生中明亮與美好的時光。此後每看到天上的月亮,我都會想到陪伴過我、哺育過我的祖母。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