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一句話:“活在別人的眼裡,就會死在別人的嘴裡。”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無限放大他人的言論,而反覆縮小自我的感受。
別人給予稱讚,就立即笑靨如花,別人質疑否定,就按捺不住去解釋。
可人心難測,眾口難調,無論你怎樣解釋,總會有人不喜歡你。
李敖曾經說過:
有時解釋是不必要的:敵人不信你的解釋,朋友無須你的解釋。
懂你的人,無需解釋也心自明瞭,不懂你的人,說破嘴皮仍蒼白無力。
網友@李新分享過一件事:
李新的姨媽公務員退休後,每天閒來無事,便在小區裡回收廢品。
一半是為了有事可做,從而鍛鍊身體。
一半是想把撿廢品的收入捐給了慈善機構,為生活增添點意義。
無論是寒冬,還是酷暑,姨媽總提著袋子在垃圾桶附近拾掇。
姨媽是個講究的人,每天都會穿戴整潔去撿廢品,也會在廢品上噴灑酒精消毒。
也正是這份講究,讓她成為了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有人說,一個撿垃圾的老太太,還戴個翡翠鐲子,肯定是假貨。
有人指著她教育孩子說:“不好好讀書,以後就像她一樣,老了還要撿垃圾。”
有一次,李新到姨媽家拜訪,她和姨媽提著整理好的紙盒和礦泉水瓶剛走進電梯。
電梯裡的人就捂住鼻子說:“臭死人了,小區什麼人都有,保安也不管管。”
李新正準備開口辯駁,姨媽卻拉住了她。
回到家後,李新問姨媽明明沒有味道,為什麼不解釋一下?
姨媽淡然一笑,說道:“有些人從心裡就看不起撿廢品的,你說再多也無用。”
在蠟燭的世界裡,電燈泡都是有罪的。
有些人,只願相信自己想相信的,很難與他人感同身受。
你的節儉,於他而言成了摳門;你的活潑,在他看來成了輕浮;你的無助,以他的視角也成了矯情。
三觀不同,百口莫辯。
縱使你解釋再多,也無法得到認同,反而成了詭辯。
魯迅先生說過:“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
同樣的世界,在不同的人眼裡,是不一樣的色彩。
人生風度,無需刻意。
不必向三觀不同的人解釋,沉默是對輕看最好的回擊。
郭德綱曾講過一個順口溜:
“正月裡來正月正,弟兄三人去看燈,聾子領著瞎子走,瘸子後面緊跟行。
聾子說,今年燈明炮不響;瞎子說,今年炮響燈不明。
瘸子說,放你倆的狗臭屁,燈明炮響路不平。”
站在不同立場的人,永遠刻畫不出相同的畫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理解只是偶然,被誤解才是常態。
導演王家衛在拍《阿飛正傳》時,曾引起劉嘉玲極度不滿。
有一幕咪咪跪著擦地板的鏡頭,劉嘉玲反覆拍了很多條,王家衛都不滿意,一直不斷NG。
劉嘉玲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擦,直到汗水打溼了衣裳,她忍不住發火了:“你到底想怎樣嘛?”
王家衛沒有解釋,只說:“不對,就是感覺不對。”
沒辦法,劉嘉玲只好繼續擦,反覆擦了27次地板,他終於滿意了。
拍攝結束後,儘管劉嘉玲多次提起此事,王家衛也未向她解釋過。
直到後來《阿飛正傳》爆火,那個擦地板的鏡頭成為了經典。
劉嘉玲才幡然醒悟,她說:“王家衛是非常注重感覺的人,他之所以不解釋,是因為劇情能夠解釋,情緒卻很難解釋清楚。”
有些事,彼此立場不同,很難解釋清楚。
就好比,孩子永遠不懂父母的辛酸,父母也很難體會孩子的不安。
不是所有的事都有是非對錯,很多時候只是各自立場不同。
網上有句話說得好:
生活各自不易,個人所求不同,各自立場不一,勿在別人心中修行自己,勿在自己心中強求別人。
每個人的境遇不同,很難看法一致,每個人的立場不一,很難互相理解。
這一切,恰似村上春樹所說:
世上存在著不能流淚的悲哀,這種悲哀無法向人解釋,即使解釋人家也不會理解。
別人不會懂你所求,更無法看透你的心,既然無法被理解,又何須費心去解釋。
人生在世,討好他人容易,悟透自己很難。
與其把心思浪費在解釋上,不如在限量版的時間裡忠於自己。
作家栩先生說:
所謂格局,其實就是你眼界的廣度,思維的深度,追求目標的高度,以及你身上所體現的從容大度。
人這一生,都在為格局買單。
格局越大的人,心胸越豁達,越自在從容;
格局越小的人,內心越狹窄,越滿腹黑暗。
有一位知名棋手,棋藝高超,經常會有很多人慕名來訪。
一天,他正在院子裡鑽研棋局,忽然有位陌生的客人到訪。
客人剛進門,就提出了一個問題:
“聽說您是世界上最懂圍棋的人,那您知道,棋盒裡到底有多少枚棋子嗎?”
棋手聽完,從容地說:“黑子181枚,白子180枚,總共361枚。”
話音剛落,客人就仰天大笑起來,並反駁道:“你錯了!只有360枚。”
接著,他伸手拿出一顆棋子擺在棋手面前。
原來,客人剛才趁棋手不注意,偷偷從棋盤裡拿走了一枚棋子。
棋手的學生見客人故意來找茬,便忍不住與之爭論起來。
棋手卻不以為然,讓學生退下,還道歉說:“您說得對,確實是我錯了。”
此時,客人傲嬌不已,炫耀道:“怎麼樣,我贏了你吧!”
隨後,便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學生不解,嗔怪道:“這人明明是在搗鬼,您為何不說個清楚?”
棋手解釋說:
“既然你知道他是來無理取鬧的,為何還要與他理論,白白浪費時間呢?”
心態不同,格局立現。
站在高樓上的人,目之所及是藍天,心之所向是遠方。
而站在樓下的人,眼前皆是塵土,心中藏盡嘲諷。
格局不同,層次各異,便無需多言。
林肯曾說過:“任何決心有所成就的人,決不肯在私人爭辯中耗費時間。”
小草才因風向而動,大樹從不懼怕風雨,大格局的人,從不會囿於別人的言論之中。
在靜默中做好自己,遠比解釋證明更為重要。
將軍趕路,不追小兔,放開別人的錯,解脫自己的心。
用淡然心態去應對種種否定,是通向從容人生的最佳捷徑。
作家劉同說過一段話:
“以前總是去解釋、去理論,是怕,怕自己得罪人,怕自己被人滅了,怕那些不停躥動的小感受。
現在不去解釋,不去理論,還是怕,怕浪費自己的時間,怕自己模糊了焦點,怕影響了品嚐現世生活的胃口。”
別人的眼裡,沒有你想走的路,別人的嘴裡,開不出你喜愛的花。
與其在別人嘴裡忙不迭地解釋,不如在自己的世界裡獨善其身。
餘生不長,時間很貴,永遠不要向別人解釋自己。
心若不動,風又何懼。
人活一世,別人說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過好一生。
願你任他人風雨飄搖,我亦內心安然不動。
作者 | 可沫,十點讀書邀約作者。
圖片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