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點選關注“裝個好房子”哦~
每天為你帶來裝修乾貨、改造新靈感與美好生活故事
探尋美好居住方式,我們值得更好的生活!
----------------------------------------------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房子從來都是絕大部分人的心結。
為了讓自己和家人有個安定的居所,大家都會去拼勁全力買房,哪怕工資有限、房價飛漲。
於是,便有不少人為了各種硬性條件,選擇了那些面積小、內部環境老舊、格局較差的市區內老破小。
但他們也會在螺螄殼裡做道場,力求既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標準,又能把小房子變成擁有獨特靈魂與韻味、敞亮美觀、能夠承載幸福生活的家。
可想要在有限的空間裡,實現自己對家全部期待,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我們又該怎麼做,才能讓小房子也能擁有大房子的全部功能,讓自己住得舒心又妥帖呢?
在一對日本夫妻的30㎡小家中,房君找到了答案。
這對日本夫妻,兩個人都是建築師出身,2010年初,他們找到了一個經歷50年風雨、室內面積僅有30㎡的小一居。
原始的房子,是個裝修過的混凝土老房,窗戶多、面積小、牆壁發黴、視覺面積比實際使用面積看上去還要小的房子。
室內所有的房間都分成了10㎡左右的空間,雖然有很多窗戶,但由於戶型切割零碎,並不顯得通透。
其實這種房子,一個人住還好,但兩個人一起生活就會變得擁擠。
加上夫妻倆呆在家的時間比出門多,若是吃飯、睡覺、工作都成天膩在一起,氣氛很快就會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變得糟糕。
於是,他們決定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親手設計施工,並運用兩種最經典的小戶型放大術將它改成既能親密相處、又有獨立空間的形式。
房屋模型圖
小戶型放大術一:大型傢俱代替傳統隔斷牆
拆除了原本房間裡非建築結構隔牆,以使用率高、實用性強的傳統傢俱,分隔出不同空間。
在很多蝸居者都儘量斷舍離掉各種物品時,他們卻在房子裡塞滿了大型傢俱。
所有傢俱一字排開,中間空出的角落,還能佈置成其它小型區域,讓房子的功能區域更加齊全。
小戶型放大術二:拉簾代替門,各個區域連通又私密
因為房子是兩個人居住,對室內隔音的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反而需要為彼此創造出互不打擾的獨立空間,還要保證一定的私密性。
於是,他們用窗簾隔開各個功能空間,既能阻擋陽光,又能當作軟隔斷使用。
天花板上安裝導軌,簾子可以輕鬆移動至任意一個需要暫時“封閉”的區域。
白色導軌隱藏在白色牆面中,存在感極低。
除此之外,他們利用原木、綠植以及合理的燈光搭配,保留住原本滄桑感與毛坯感的同時,讓這個30㎡侷促老破小搖身一變,成了擁有諸多居住智慧的小戶型典範!
玄關:藏在角落裡,也能好用又整潔
入戶沒有分割,進門就是餐廚區和客廳。
入戶門和承載它的牆面,塗刷成低飽和度的粉色,成為一處點睛之筆,避免讓大面積的灰白背景產生無趣、寡淡之感。
雖然沒有特意做傳統下沉式玄關,但還是在進門位置鋪設了雙層地毯,一來可以豐富視覺層次感,二來能專門區分出落塵區。
鞋架隱藏在右側牆體凹陷處,搭配收納筐,完全滿足放置近期穿換的鞋子,以及隨手置物的需求。
衛生間:兩個大櫃子,藏下四分離衛浴
經過玄關向左轉,擺放著三張木質座椅,中間的小圓凳充當邊幾,夫妻倆可以坐在這裡聊天。
繼續往裡走,一個由灰色大理石板合圍成的大櫃子,以及一面藍色櫃門的大型儲物櫃映入眼簾。
兩個櫃子中間,藏著衛生間幹區。
懸掛式臺盆搭配收納用品,滿足放置日常洗漱用品的需求。而上方的鏡子,剛好可以延伸視覺面積,讓狹長的走道不顯昏暗逼仄。
如廁區在藍色櫃體的最內側,對面是淋浴區。
最外側的櫃門內,則裝下了洗衣機和冰箱。
冰箱位置靠近餐廚區,動線也算合理便捷。
洗衣機上方空間沒有被浪費,利用雙層隔板+收納筐放置清潔用品,縮短家務動線。
餐廚:長餐桌+移動工作臺,盤活擁擠廚房
從四分離衛浴走出來,便是開放式大餐廚了,它緊鄰的兩面牆上均開有采光窗,室外沒有任何遮擋,開闊又明亮。
餐廳區域最初擺放了一張圓桌和兩把造型、顏色不同的餐椅。
後來他們把椅子拿到工作區使用,在這裡重新擺放了一張長餐桌和四把顏色相同,但款式不同的椅子,既貼合空間風格,又在細節上顯得豐富有趣。
餐廳右側就是由櫥櫃+儲物櫃組成的廚房,因為日常飲食習慣清淡,做飯時偶爾產生的油煙,順著窗戶就能排出去,便沒有安裝油煙機。
夫妻倆有一起做飯的習慣,小小的儲物無法滿足兩個人一起幹活的需求,他們只能將菜板放在水槽的瀝水籃上,但仍然顯得擁擠。
於是,他們在水槽左側增設了一個帶有腳輪的工作臺,延長櫥櫃長度。
一起做飯的時候,把工作臺拉出來,即可充當中島功能,不再擁擠。
中島的位置剛好離冰箱、儲物櫃、灶臺和餐桌都很近,動線流暢便捷。
因為櫥櫃臨窗,無法安裝吊櫃,便在最右側擺放了一個木質儲物櫃,補充收納。
書房:衣櫃佔C位,竟隔出兩間書房
進門往右走,穿過沒有設定房門的門洞,便能抵達客廳、臥室和書房。
這個大空間的右側,擺放著一面大型衣櫃,左右兩側均留出獨立角落,佈置成雙人獨立工作區。
靠近門洞位置的,是單人迷你小書房。
一張簡易書桌+兩面白色洞洞板,既能滿足日常工作需求,又可以收納更多工具。
靠近陽臺的,是雙人迷你小廚房,由多層擱板充當書桌和書架。
不過夫妻倆習慣分開工作,中間的衣櫃剛好可以當做隔斷牆,互不打擾。
客廳&臥室:摺疊功能空間,30㎡也能功能齊全
書房對面,便是客廳區域了。
一張沒有靠背的沙發靠牆擺放,扔上幾個色彩豐富的抱枕,平日裡靠著舒服,也能提亮空間,透過軟裝增加鮮活豐富的色彩。
沙發左側塞著一個組合式小邊櫃,不想把茶几拿出來的時候,它也能承擔置物功能。
邊櫃是夫妻倆特意針對自家情況自己做的,呆在客廳裡看電影、吃東西的時候,直接把其中一個抽出來即可,十分靈活。
夫妻倆的臥室,也藏在客廳中。
晚上睡覺時,直接將沙發開啟,就能變成一張舒適的雙人床,一屋多用。
麻煩是麻煩了點,但對於小房子來講,想要讓各個功能區齊全,就只能儘量將它們摺疊在一起了。
陽臺:小房子裡的第二客廳
推開客廳旁的推拉門,是一個小露臺,一開始,他們將可食用植物放在這兒,在擺上兩把椅子,將其佈置成一個溫馨生動的花園休閒區。
後來覺得還是有點浪費空間,便在圍欄上安裝了一塊擱板,平日裡可以坐在這兒,一邊吃東西聊天,一邊看看天空。
久而久之,陽臺就成了家裡第二個迷你小客廳。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對建築師夫妻的家,看起來舒適又明亮,並沒有什麼傳統意義上的設計感。
但是為什麼,這個30㎡的小屋能從眾多小戶型中脫穎而出,受到幾十萬人的關注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給無數蝸居卻不知道如何完善設計細節的人,提供了一份滿分答卷。
量身定做傢俱
夫妻倆發現,從舊房子裡帶來的傢俱,並不能貼合新家的尺寸,但他們沒有著急購買成品傢俱,而是選擇在測量後量身定製。
比如從之前的家裡帶來的小鞋架,放不進牆角凹陷處,他們便買來更為纖細的架子和木板,自己DIY了一個新鞋架,並在底部安裝滾輪,使其易於移動。
還有書房的洞洞板和書架。
在購買材料前,他們先製作了房屋模型,模擬出角落裡塞下書桌後,人能不能活動自如。
精準測量與模擬後,再從裝修商店買材料,根據自己的需求佈局與改色。
植物的合理擺放
夫妻倆即使愛極了綠植,也希望能住在擁有花園的房子裡,但他們卻沒有盲目的在家裡擺滿植物。
而是嚴格遵守三個原則:1.放在不影響生活動線的位置;2.放在人長久停留的位置;3.在任何一個角度都能看到的位置。
另外,他們也會在某個角落,點綴上色彩豔麗的鮮花,讓房間不顯寡淡。
無主燈設計
夫妻倆的家裡,沒有可以照亮整個房子的頂部中央燈,他們以無主燈分散照明的方式,讓家居燈光設計更為講究。
玄關位置,是一個聲控燈,人來燈亮、人走燈滅。
兩個小書房裡分別設定燈光照明,形成漫反射,讓整個區域更加明亮。
同時,燈光也可以延伸到走道空間,產生黑暗與明亮交替的效果,有助於營造輕鬆的氛圍。
還有將光與物相結合,比如牆面,更能增加浪漫的氛圍。
表面空無一物
想要讓家既能容納大量物品,又不顯雜亂,就要學會釋放檯面空間,尤其是零碎物品最多的廚房。
檯面上不放置任何架子,利用擱板和掛鉤,收納常用物品。
再美觀的電器和餐具,都收到櫃子裡,整齊且不容易落灰。
儘量把常用物品分類收納,以下櫃承擔主要收納功能。
如果櫃體內部抽屜少、沒有分割槽,可以用透明抽拉式收納盒代替抽屜。
選擇最合適的傢俱
規劃完空間格局和視覺後,想要選擇合適的傢俱,首先得考慮使用功能。
比如夫妻倆在選擇沙發時,首先確定它要當做床來使用,就優先選擇了沒有分割的沙發床,白天休閒、晚上睡覺。
展開成床後,高度也較低,不影響整體環境的開闊感。
各個大型傢俱,都是細腳抬高的款式,底部既能當做收納區域,又能讓它視覺上看起來輕盈靈巧、不顯壓抑。
自從住進完全由著自己心意設計改造的房子後,夫妻倆的生活變得親密有獨立。
他們既有各自工作的書房,又有能膩在一起的客廳、臥室和廚房,心情不好的時候,還能各自跑到陽臺和玄關的位置自己呆一會兒。
你看,雖然大房子寬敞,但小房子未必帶不來美好生活,只要學會取悅自己,不放棄對品質的追求,蝸居也能住得自在又舒服。
人創造家,家豐富生活,而好的生活,終將充盈我們的人生。
參考資料來源:
youtobe@somo somo、ins@somosomo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