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交戰頻頻,他們之間的故事交錯不斷。而三家除了要關注彼此之間的爭執,也時常要留意自己的後方。魏國與北方遊牧民族等接壤,東吳內部盤橫著山越,而季漢這邊主要就是南方的少數民族群體了。
為了專門與南中的少數民族維持和平與穩定的關係,劉備在這裡設定了“庲降都督”一職,以總管南中事務。而歷任的庲降都督基本都是有著獨當一面才能的全能人物,總體而言,這幾任庲降都督都算幹得不錯,但卻有這麼一個例外的,他就是張翼。「連結」
張翼(?-264年),字伯恭,益州犍為郡武陽縣人。
作為季漢後期不可或缺的大將之一,張翼還是一個官宦子弟。不僅他高祖父張皓擔任過司空,曾祖父張綱做過廣陵郡太守,要是再往前倒這關係,張翼竟還是西漢三傑之一張良的十世孫。
竟然是張良的後人,這真是了不得的關係。而如同他的祖先的經歷不盡相同,張翼也是在劉備入主西川之後跟隨的劉備,先後任書佐、江陽縣縣長。
但比起他那膽大心細的先祖,他這就區別大了去了。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發動漢中之戰,張翼隨軍出戰。當時,趙雲和黃忠前往劫糧,可是到了時間卻仍未見訊息,趙雲便親自引兵前往檢視,結果撞到了曹軍。趙雲奮勇救了被曹軍圍住的部將張著,正要回營,後面的曹軍卻尾隨而至。
見曹軍勢眾,又來勢洶洶,張翼果斷建議趙雲閉門拒守,卻被趙雲拒絕,接著他便得到了趙雲那條讓人疑惑的軍令:更大開門,偃旗息鼓。
正當他疑惑趙雲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的時候,他看到對面的曹操也同樣露出了驚疑的神色,更讓他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曹操竟下令軍隊後退,準備撤離。而曹操的這一舉動卻如同事先約定的訊號一樣,趙雲突然擂鼓發令,並讓強弩猛射曹操後軍,接著就是那:
公軍驚駭,自相蹂踐,墮漢水中死者甚多。
在和趙雲追擊曹軍大獲全勝後,張翼至此才明白了趙雲的這番應變之策的厲害,也親眼見證了趙雲是如何受到劉備的嘉獎“一身是膽”,並贏得了全軍上下歡呼的“虎威將軍”稱號的。
按說,這一場親身經歷會給張翼帶來不一樣的啟發,但對於他來說,這不過是人生中的一次驚險而又美好的邂逅。
在後來歷任涪陵縣縣令、梓潼郡太守、廣漢郡太守和蜀郡太守期間,張翼依舊本分地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直到後來這次任令。
建興九年(231年),當時第二任庲[lái]降都督李恢逝世,張翼被朝廷任命為庲降都督,兼綏南中郎將,駐牂牁[zāng kē]郡平夷縣。
古代南中地處偏遠,當地的少數民族對於中原王朝缺乏足夠的認知和認可,再加上文化的差異,時不時都要鬧點衝突。劉備病故白帝城後不久,南中叛亂四起,諸葛亮也要準備萬全後,才領兵前往征討。其後,還在採用了馬謖的“攻心計”後,才成功納服孟獲,這也僅僅是使得南中在諸葛亮在世之時再無叛亂。
這也就可以充分看出,要處理好漢人和夷人之間的關係,不動點腦筋,不靈活處理是不行的。而張翼顯然沒有意識到雙方的文化差異,他盡職盡責,執法也嚴格,絲毫不考慮對面那些跟自己穿著不一樣衣服的夥計們是些個不開心就操刀來評理的主。
這不,第一個不高興的來了。
建興十一年(233年),一個叫劉胄的豪帥終於受夠了張翼這樣一板一眼的傢伙,率先發難。張翼一聽當即領兵前往討伐,但還沒打出啥結果,朝廷的徵召令就來了。
當時,眾將都認為朝廷肯定是怪罪張翼沒管好南中,要加以責問,勸他趕緊收拾啟程。但張翼顯然不這麼認為:“不能這樣,我是因為蠻夷起兵騷亂,不稱職才被徵召回朝的(還有自知之明)。但接替我的人還沒有到達,而我正身臨戰場,應當組織運送、囤積糧草,作為討滅叛賊的物資,怎麼可以因為被免除官職的緣故而荒廢國家的大事呢?”
而正是在他的恪盡職守的堅持下,接任的第三任庲降都督馬忠得以順利擊殺劉胄,討平了叛亂。事後,雖然張翼管理南中失職,但還是因為這件事受到了諸葛亮的讚賞。
其後,張翼參與了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先後任前部都督、前領軍,並被賜爵關內侯。後來,又錄尚書,拜徵西大將軍,封都亭侯,駐守季漢的北部邊境。
在進入姜維時期後,張翼發現自己又陷入了一個奇怪的境地,而這個奇怪境地的始作俑者卻是姜維。
延熙十八年(255年)春,姜維在朝堂上再議出兵伐魏。當時,姜維雖然還只是衛將軍,但已有督內外軍事的許可權,他說要發兵,可以說,只要皇帝劉禪同學點頭,沒有什麼大毛病。但張翼還是一如既往地穩,滿朝文武就他一人當即發言說,如今國家弱小百姓疲憊,不應該濫用武力——該他盡職的時候依舊少不了他。
不出意外的是,姜維不聽。
當然,姜維不聽是有著他的道理的。當年的夏天,姜維出兵伐魏,八月,在隴西郡狄道縣大敗魏國雍州刺史王經,此戰中魏軍死在洮水計程車兵數以萬計,王經被迫退回狄道城。此戰大獲全勝的姜維信心倍增,準備圍攻狄道城,進而謀圖隴右之地。
當時蜀軍銳氣正旺,就連姜維的老對手鄧艾都在陳泰準備援救王經時加以勸阻,分析隴右形勢於魏軍不利,還以“壯士斷腕”作比喻,有放棄王經的意思。而且事後來看,王經當時在城內也只有不到十天的糧草,按說形勢對季漢是頗為有利的,但,沒錯,就是他張翼,還是對姜維開口了:“可以停止了,不要再繼續進軍了,進軍的話可能會毀掉這份大功,就像為蛇畫足一樣。”
如果說之前當你是在朝堂上表達不同意見,這裡對姜維來說顯然就有點不給面子了,這仗打得如此順利,不乘勝追擊,要我罷手?姜維當即就怒了,你勸我不要打,我偏要打!
隨後,姜維就開始攻打狄道城,但攻城卻並不順利。不想沒多久,陳泰又躲過姜維伏兵,用疑兵之計逼退了姜維,姜維又與陳泰爭鬥不成,最後不得已撤軍退走鍾堤。
雖說張翼的話某種程度上在這裡得到了驗證,但其後幾次北伐,無論張翼怎麼不願意,姜維就是不管,總是拖著張翼一起去。官高一階壓死人,張翼雖然已是鎮南大將軍了,但只得無奈隨同出征。
其實,張翼不明白,受諸葛亮託付的姜維始終將北伐視為己任,而自從張翼那日在朝堂上當著眾人表示不贊同北伐後,姜維就已經跟他結下樑子了。所以,才會出現,一個明明不想北伐,還當著滿朝皇帝大臣投了唯一否決票的人,卻成了後來每次北伐的常客。
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張翼升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刺史,官位與右車騎將軍廖化相等。當時的人說道:“前有王平、句扶,後有張翼、廖化。”可見張翼雖然不贊同北伐,但還是在北伐中立下了不少功績。
景耀六年(263年)八月,司馬昭興兵伐蜀。張翼先是和董厥前往陽安關口作為外援,後來又不得已和姜維退守劍閣。最終,在劉禪投降後,隨姜維投降了鍾會,並在之後的鐘會之亂中死於兵變。
張翼是一個循規蹈矩,認真而又負責的人,在季漢無論是管理地方還是隨軍出征都盡心盡責。然而,完全不同於謀略超群的祖先張良,他由於缺乏變通的頭腦,在做事情上不夠靈活,所以,才會在鎮守南中時出了那樣的事故。但也正是由於他的執著和認真,才會使得他成了季漢後期不可或缺的大將,征戰南北都立下了不少功勞,這也從當時蜀國國人的評價中可以看出,可以說他是季漢後期很有擔當的一員大將。
歡迎點選 連結 發現和探討更多榜單內容哦~
作者:大男孩寅申,本文圖片和資料皆來源於網路和94版三國演義,如有問題請與我們聯絡,第一時間處理,謝謝!
歡迎點選下方 瞭解更多 來 眾推風雲榜 暢聊風雲變幻,共推精彩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