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看官,小子以前的文章波斯帝國棄舊都而國勢強盛 大明天子守國門悲壯亡國。為大家講了波斯帝國薩法維王朝遷都伊斯法罕時的情景。
這成吉思汗西征,花喇子模的外強中乾很快就顯露出來。很快蒙古大軍就攻破中亞歷史名城撒爾馬罕與玉龍傑赤。而花喇子模朝廷一路西逃。最終在今伊朗西陲的重鎮大不里士建立陪都。偏安一隅。然而成吉思汗宜將剩勇追窮寇。不給花喇子模南宋那樣偏安的機會。很快大不里士城破。再之後蒙古帝國解體,蒙古在中東的部分伊爾汗國也長期以大不里士為都。再之後突厥人捲土重來,疆域主體在伊朗的黑羊,白羊等王朝都以大不里士為首都。而之後波斯人終於迎來了波斯人自己的王朝薩法維王朝。同樣以大不里士為首都。
波斯選擇以大不里士為首都,猶如明成祖以元大京為北京一般。都出自一種歷史的慣性。這大不里士居高原而扼平原,而北京居華北平原扼蒙古高原。蒙古人選首都,是出於戰略進攻的需要。伊爾汗國一度擁有中東最富庶的兩河平原。而元大都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而如果實力不允許,那麼優勢也會變成劣勢。明成祖是具有開創精神的皇帝。以元大都為北京,實現了五次掃北。而後面的皇帝先是開創精神不足,繼而內政不修,導致外敵環伺。最終就反而形成了天子守國門。而薩法維王朝在建立伊始,便開創精神不足。波斯的三面都是突厥人的勢力(奧斯曼、莫臥兒、中亞諸汗國)。其中以西面的奧斯曼文明程度最高,國力最為強大。其數次攻破伊朗首都大不里士,最終迫使薩法維王朝最終決定遷都到伊朗中部的伊斯法罕。
與中國歷史上的王朝一旦遷都往往就意味著偏安和走下坡路不同。薩法維王朝的遷都反而為帝國帶來了極盛。主持遷都工作的是薩法維王朝名氣最盛的阿拔斯大帝。歷史上一個王朝遷都往往導致這個王朝由盛轉衰。是因為人都有安居樂業的情懷。遷都往往都是出於被迫。如果是強勢君主,審時度勢主動遷都。則反而會助力王朝達到新的高度。譬如商盤庚遷都於殷,北魏孝文帝遷都於洛陽。以及前面的明成祖遷都於北京。而這些成功的遷都案例,都不是簡單的遷都。而是在遷都之後進行一整套深刻的改革。使帝國爆發出新的旺盛生命力。以達到雖為守成實同開創的目的地。而阿巴斯大帝的遷都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以至於迎來了天下之半,皆在伊斯法罕的美譽。
雖然阿巴斯大帝的遷都與變法很成功。但是其遷都的本質是收縮的,而非擴張的。如同孝文帝雖然遷都很成功,但也造成北方空虛,以至於六鎮軍閥崛起的後患一般。阿巴斯大帝的遷都,也造成了後世君主不思進取。樂於守成。而帝制時期,代有明君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而坐擁繁華的首都,皇帝腐化墮落的機率也增加了幾分。結果伊斯法罕建都不過百餘年的時間。就為阿富汗人馬哈茂德攻破。可憐波斯人防了幾百年的突厥鄰居,卻最終讓原系從同的普什圖人給來了一番亡國之恥。
波斯的悲哀在於一直在遷都的路上,卻始終未找到終極的歸宿。就是現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依然面臨著環境汙染的嚴重問題,和位於地震帶的嚴重風險。遷都議題一直持續不斷。祝願伊朗這個古國能夠涅槃重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