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前文,五代蜀王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有時指一個傳承了數百年曆史的王朝,有時也指這個朝代中的某一位君主。
那麼,本文所述的杜宇,“從天墮,止朱提”的杜宇,跟起用鱉靈、退隱西山、泣血化鵑的杜宇,也並不是同一個人。他們分別應當是杜宇王朝開國蜀王和末代蜀王——只是在傳說與歷史的糾纏中,被合而為一了。
查閱對望帝、叢帝記載最為詳細的《華陽國志》,還會發現一個特點:時間由遠及近,資料也由簡及詳。前三代蜀王蠶叢、柏灌、魚鳧,多一筆帶過,君主的名字混雜在一起。而到了杜宇,不僅有來處、去處,有歷史功績,還有愛恨情仇。對鱉靈的著墨則更多,除了治水,還有他開創的王朝數百年的興衰史——有神話傳說一般的山精、五丁、金牛,也有蜀國與秦國在政治、軍事上的戰略博弈。
叢帝鱉靈接過望帝杜宇的政權,開創的開明王朝共傳承十二代。十二代君主中,開國者開明一世就是鱉靈,號叢帝;二世號盧帝;三世號保子帝。盧帝和保子帝時古蜀國力極度強盛,盧帝北擊秦國至鳳翔,保子帝南攻僰人和僚人,讓疆域進一步擴張。這三位有作為的君主,都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公元前400年,中原進入戰國時期已經76年,古蜀國也迎來了變革時期,即位的開明九世改制,開始大幅度向華夏文明靠攏。且來看一看《華陽國志》中的這段文字透露了什麼訊息:“始立宗廟,以酒曰醴,以樂曰荊,人尚赤,帝稱王……未有諡列,但以五色為主,故其廟稱青、赤、黑、黃、白帝也。”
立宗廟,以五色為主。宗廟,帝王、諸侯祭祀祖宗之處,也是華夏文化中祖先崇拜的具象體現。若帝王宗廟被毀,就意味著政權的傾頹,其重要性可見。古蜀國雖然還沒學到中原的諡法和左昭右穆的排序,但也製作了五種顏色的祖先神主牌位以供膜拜。
人尚赤。喜歡紅色,推崇紅色,倒不是為了時尚,而是因為出自商周時期的一種哲學觀念——五行。西周早期的文字《尚書·洪範》裡有一段商朝貴族箕子與周武王的對話:“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潤下作鹹,炎上作苦……”五行可以囊括萬事萬物,材質、方位、顏色……荊楚在華夏之南,南方屬火,主赤色——蜀人尚赤,已能充分說明對楚文化的偏好,對先進文明的傾慕。
到了戰國,陰陽家鄒衍集大成創立“五德始終說”,把五行跟王朝的更替聯絡在一起,深遠地影響了中國的文化和政治。
以酒曰醴。醴是未經過濾、滓汁不分的甜酒、濁酒,類似數十年前川渝地區流行的用竹管從陶罐中吸取的高粱咂酒,或者至今仍在普遍食用的醪糟。醴是一個古老的漢字,古蜀人把酒叫作醴,顯示當時古蜀國已經在使用漢語和漢字了。
以樂曰荊,帝稱王。荊即楚,以樂曰荊,是指古蜀國採用楚國的禮樂制度。帝稱王,則是政治制度上向楚國靠齊。
華夏政治制度,唯天子稱王,諸侯國君主則按爵位分別稱公、侯,如齊桓公、晉文公和魏文侯等。楚國不管是文化還是政治地位,都處於華夏文明的邊緣地帶,楚國國君被周王室分封為子爵,是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中的第四等。被視為蠻夷的楚國,先後於周夷王、周桓王時期兩次稱王,後一次稱王保持到滅國之時。
古蜀國君主此前稱帝,如望帝、叢帝、盧帝等,此帝並不等同於中原自秦始皇開始的皇帝稱謂,或可視為轉型為國家之後古蜀國對君主的一種特定稱謂。學楚國稱王,是一種訊號非常明顯的政治語言:跟楚國一樣不願意臣服於周王室,而是有一種敢於與之平起平坐的氣魄。
楚國儘管為中原諸侯不待見,但畢竟同文同種,好歹是華夏一支。而蜀國不管是從文化、制度、語言乃至人種來說,都算是典型的異類了。傾慕強勢、先進的中原文化是內心的渴望,但畢竟隔得太遠,哪怕向北越過秦嶺,能接觸到的秦國也依然是華夏的邊緣。從地緣、文化甚至民族屬性來說,蜀國跟楚國倒是更為接近,畢竟百濮眾生是兩國的共同子民,甚而至於,開明王朝的先祖也來自楚國。除了文化上的傾同性,甚至不排除二者結為政治或軍事同盟,共同對抗北面強秦的可能。
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街道雙元村,迄今已發現春秋、戰國時期的古蜀國墓葬270餘座,其中154號墓葬出土的青銅器、漆器等,除了巴蜀本土文化因素外,還顯示出楚國禮制的強勢影響。
154號墓葬的墓主是開明朝的王族或高階貴族,這位30歲左右的女性躺在一艘長6米,由整段楠木刳鑿而成的船棺之中。來自荊楚的開明氏,一生都在與水打交道,船是他們最重要的器物。這位王族女性,用乘船而葬的方式,完成了對故鄉的迴歸。
船棺中部下方有一長1米、寬0.59米—0.65米的腰坑,這是一種來自中原的喪葬習俗。腰坑中有鼎、甗(yǎn,飪食器)、尊缶(盛酒器)、匜( yí)、盆等5件青銅器,它們或曾有過實用價值,但同時也是陳列於宴饗、祭祀和典禮的禮器。
其中的匜,是一種外形如瓢的盥器。侍女執匜,水自流口出,清濯過貴族之手後,落入下方的盤中。船棺中的這件青銅,鏨刻有十分精美的紋路。流口是三條尾、鰭都特別誇張的小魚,中間那條頭朝向匜內,左右兩條朝外。匜壁上刻有小樹、大樹、仙鶴、人物,人有遞物者,斟酒者,彎弓搭箭欲射者。這或許是一個觀賞圈養仙鶴的饗禮場面,一旁還有人表演射獵。匜底盤踞兩物,身子粗大,互相勾搭,如蛇似蟒,具有抽象幾何圖案的意趣——刻紋銅器和水蛇紋,最早都出現於吳越。
就這樣,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楚文化、下游的吳越文化,在這座古蜀開明氏王族墓葬中,串起了一條長江文化的傳播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