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月,在後方休整了兩個月時間的炮兵第2師29團5連,奉命離開支下里向東線挺進,前往支援防禦一線的步兵部隊。
炮5連有四門榴彈炮,全部用繳獲的卡車牽引。他們一路摸黑冒雨前進,終於抵達了青雲洞,在這裡建立起炮兵陣地。
國慶節剛過,範弗利特的所謂“秋季攻勢”開始,5連便投入到了18晝夜的艱苦戰鬥。
從10月2日開始,5連陣地上,每門炮的射擊組4個人,一刻也不能離開,隨時準備投入戰鬥,其他人都參加修彈藥室和人住的洞子。
陣地上,每門炮相距20至30米,一線排開;兩炮之間便是排指揮所,有電話;各炮派一名炮手在陣地外接收口令。
3日早上,剛吃完早飯,射擊口令就下來了。
敵人在胎峰村集結了兩個營的兵力,在70多輛坦克的掩護下,準備向我軍防守的272高地進攻。
5連當即和6連組織火牆,將敵人打得亂作一團,無法向我高地衝鋒。這一戰炮兵部隊斬獲可觀,次日敵人用了12輛衛生車拉了兩次死屍。
5連的四門炮打了一早上,下午的時候,敵人用炮火進行報復,炮上的偽裝樹被炸飛了。
晚上,戰士們趕緊上山砍樹換偽裝。敵人的偵察機天天在頭頂盤旋,陣地如果偽裝不好,很容易受到敵機的轟炸和地面炮火的報復。
上半夜,好不容易弄好了偽裝;下半夜的時候,運送炮彈的汽車來了,大家趕快爭分奪秒地卸車,收藏彈藥。
等幹完的時候,天快亮了。飯也送上來了,戰士們吃完飯後,休息了一兩個鐘頭,起來接著幹。在這18天的時間裡,日日如此。
4日的時候,敵我炮戰激烈,敵人的炮彈爆炸,我們的炮彈出口,都聽不清是我們的炮,還是敵人的炮,光聽著叮噹響。
“這才叫打炮呢!”大家高興地說。
炮陣地周圍佈滿了彈坑,“齊放10發”、“各放5發”。。。排長在隱蔽部一邊接電話,一邊忙著下命令,一個命令未完,下一個命令又來了。
副排長冒著炮火,站在一個工事的積土上喊口令,他要把排長接受到的口令,快速地傳達給炮手。
激戰到下午的時候,終於停歇了一會兒。大家這才發現副排長在積土那倒下了,人已經犧牲。
戰士們剛把副排長的遺體抬到了洞子裡,給他換上了新衣服。這時,射擊的口令又下來了。
“報仇!”“報仇!”所有人一邊打一邊憤怒地喊。
天快黑了,連裡的文教等人把副排長掩埋在了附近的山溝裡!晚上,又是加修工事,砍偽裝樹,忙乎了整整一夜。
5日,敵我炮戰一整天。一炮工事附近落下了一顆炮彈,彈片把包袱裡的衣服打成了篩底一樣,大家還以為是來了飛機彈。所幸,無人員傷亡。
6日,4架敵機前來轟炸5連的陣地,敵人的大口徑炮也參與了轟擊。幸好,敵機投下來的一顆足有22公分的大炮彈沒有爆炸,陣地未受到損失。
晚上的時候,射擊組回洞子休息,利用幾分鐘的時間總結經驗。而另外的人員,還得繼續砍偽裝樹,補修工事,卸運炮彈。
一直到10日,敵我整天炮戰,5連的陣地上基本沒什麼損失,就是密密麻麻的彈坑越來越多。炮手們日夜戰鬥,十分緊張。
12日天剛亮,五連除了射擊組外,其餘人全部集合到小後方去扛炮彈。因為昨晚,他們把炮彈全部給了9連。
頭一趟炮彈運回來的時候,四門炮已經全部開火了。
全連三分之二的人都去運輸炮彈,來回7里路,一人一次扛2到4發。大家扛了一天,也打了一天。連炊事員也在運送炮彈,忙碌了一天,大家都沒顧得上吃飯。
誰體力好、跑得快,誰就多背多運。
“快背,要供上咱們的炮打!”不管熟不熟悉,一見面,大家總是這樣說著相互鼓勵。
運送炮彈的這一路也不平靜,戰士們冒著敵人的炮彈跑著前進,一天下來,沒有人被打著。
傍晚的時候,三炮的班長佟元勳在工事外介面令時,被炮彈炸傷了腿。指導員命令他下去休息,他堅決不下去,“剩一條腿我還能在這裡指揮!”
最後,還是在連長和指導員的強行命令下,佟元勳才被抬了下去,他的腿傷實際上很嚴重。
13日,三炮的瞄準手張英負了重傷。這下,班裡的戰士們焦急不已,沒有了班長和瞄準手,這門炮還怎麼打啊!
當晚,班裡的黨員開會,決定現學現打。天還沒亮,黨員們找到吳福奎,叫吳福奎一早教了他們一個鐘頭。剛學了個差不多,連裡的射擊命令來了,大家就這樣直接開幹了。
這一天,吳福奎、朱明生(瞄準手)、鄧學寬(二炮手,裝炮彈)、趙春福(介面令,代班長)4個人,在三炮上,邊學邊打,打得很好,一點也沒有誤事。
14日的時候,二炮壞了。
副班長魏世山是瞄準手,他不願上山休息,怕新瞄準手完不成任務,就隨便在工事附近找了個洞子休息。
上午,打了一陣剛休息,這時,敵人的一發炮彈打來,將二炮的炮管炸了個坑,炮管裡面鼓起了個包,不能打了。
緊接著,敵人的又一發炮彈炸到了洞子,副班長魏世山被壓在裡面不幸犧牲。
二炮一壞,大家要求補炮,但上面說不行,讓5連用三門炮完成四門炮的任務,換班打。
連長和指導員給二炮的炮手們做了解釋,晚上的時候,汽車將二炮拖出陣地,拉到後方去維修。
二炮的7個人跟著炮去後方維修,4個人留在陣地上,參加三炮的戰鬥。
那幾天,炮膛都打紅了,人不敢去摸。按照炮的精度,每分鐘打2發到4發,可是為了步兵的需要,他們每分鐘就要打7到8發。每門炮一天至少要打一百多發。
敵人的炮也打得很猛,陣地上彈坑套著彈坑,地面已經沒有一處平整的地方,山上的樹都沒有了頭,光剩下了樹樁子。
15日晚上11點的時候,一炮也壞了!
當晚,5連和兄弟連隊奉命掩護“喀秋莎”進入陣地,直到撤出陣地,他們一直沒停地再打。
不料,敵人的一發炮彈擊中了一炮的火塞口,炮筒被崩出了4個坑,膛線鼓了包,不能再打了。陣地上的兩名戰士也負了傷。
連裡趕緊組織召開黨支部大會,兩門炮已經壞了,又無法及時補充上來,大家必須克服一切困難,用剩下的兩門炮完成四門炮的作戰任務。
同時,連裡整理了一下組織,一班、二班的8個人接替三班的炮,三班的人去四炮。這樣,正好可以做到一門炮一個電話機,一個排一門炮。
17日一早,連裡就發出了齊放3發的口令,三炮已經打完了,可是四炮只打了一發就沒了聲音。正在洞裡休息的四班長一聽動靜不對,趕緊下山去了工事。
原來是卡殼了,炮彈殼卡在裡面出不來。大家忙活了一整天,用大石頭砸,用木頭頂,能想到的辦法都用了,可就是沒把彈殼弄出來。
這樣一來,5連就剩下一門三炮了!
三炮每天得打一百多發,4個炮手在工事裡乾得很有勁,“我們一班的4個人現在就擔任了全連的任務。”
“我保證方向不差一米位。”瞄準手李興春說。
“我保證裝填藥號叫它一點不差。”炮彈手說。
“我保證口令不傳差,彈藥有的打。”副班長說。
接下來的三天時間裡,三炮獨自在陣地上,將一發又一發的炮彈精準地打了出去,支援著步兵的戰鬥。
20日晚上,5連奉命撤出了陣地,進入二線,陣地由1連線替。
送到師部修理的三門炮也修好了,5連很快轉移到了臨津江邊的一條大溝裡休整。
十七八個晝夜的艱苦鏖戰,5連的戰士個個臉色發黃,眼睛都凹了進去,衣服更是髒爛不堪。
這時候,志願軍的後勤保障很充足,大家都不缺衣服和食物;但是,在那十幾天的時間裡,所有人的心思都在戰鬥上,忘記了飢餓。
平常的時候,一個班吃一桶飯都不夠,可那段時時間,一個班連半桶也吃不了。
大家都在齊心協力地想著怎麼打好仗,怎麼才能把炮打得更精準,為步兵提供更好的火力支援。
不說其他,就說5連炊事班的戰士,戰鬥激烈的時候,他們留下一個人做飯,其餘的人全部去運送炮彈。
“小心,隱蔽點!”炮手們時時提醒著他們。
“我們也是老炮兵了,炮彈是打不著我們的。”炊事班的戰士自信地說。
他們每天早、晚各給陣地上送一次飯,兩頓飯從來沒有耽誤過時間,完了還要扛一天的炮彈。
為了讓戰士們吃得好一點,炊事班用炮彈箱生豆芽;每天還會磨小磨,給大家做豆腐。戰鬥再激烈,豆芽照常生,豆腐照常做。
這一段時間的鏖戰,只是5連在抗美援朝戰場的一段戰鬥經歷而已。
炮2師是第一批入朝的部隊之一,剛進入朝鮮的時候,他們配屬吳信泉的第39軍,首戰便是雲山。
雲山之戰的時候,5連部署在雲山南面,他們做好了一切戰鬥準備。可是,39軍的步兵打得太快了,還沒等他們開炮,就已經結束了戰鬥。
打完雲山後,5連休整了半個來月。那時候,沒有制空權,部隊打的又都是運動戰,所以,5連這樣的榴彈炮連由於轉移困難,所以出手的機會並不多。
第二次戰役,5連奉命來到指定的陣地,封鎖通向南面的公路。可等了兩天時間,依舊還未打上。
上面的命令來了,令5連去前面協助步兵攻打一個敵人防守的山頭。
5連趕緊整裝出發,來到預定陣地,工事也沒有挖,架起炮就開幹。結果,全連剛打了一個齊放,營裡來了電話,說敵人已跑了。
第二天晚上又趕去價川,結果,價川的敵人已經被殲滅。沒辦法,第二次戰役,5連依舊沒有出手的機會,只放了一次齊射。
第二次戰役結束後,5連轉移到了三登附近的鴛鴦洞。
第三次戰役前,5連經過三天夜行軍,完成了500裡的行程,到了臨津江附近的笛音裡集結,準備參加突破臨津江的戰鬥。
炮車就停在笛音裡的山根和小河溝,蓋著白布偽裝。連裡的大多數人去了臨津江邊挖掘炮兵陣地。
可是就在這一天,哪想到敵人的飛機來山溝裡低飛偵察,風把偽裝布給帶了起來,露出了炮車。
就這樣,6架敵機輪番上陣,一班6架,完了又一班6架。5連的三炮和四炮被打壞,全連11部車子被打壞了10輛,僅剩下一部好的。
沒有了車,根本拉不動炮,5連因而缺席了突破臨津江的戰鬥。
戰士們情緒低落,傷心地連飯也吃不下。因為這種10輪卡車是繳獲的戰利品,沒有地方可以補充這樣的車。
從臨津江趕回來的老兵們看到被炸燬的炮和車輛,站在那裡直抹眼淚。
5連趕緊修車,拉著剩下的兩門炮,想趕去參加後面的戰鬥。可是,第三次戰役只打了8天,等他們上去的時候,基本都打完了,連長只好把炮又帶了回來。
元旦過了沒幾天,上面的補充下來了,4輛卡車拉著4門嶄新的炮來到了5連的駐地細谷洞。
這下,大家紛紛振奮了起來。
第四次戰役,5連沒有參戰,而是在後面學習、練炮。連裡派了4輛車,去給前線的兄弟部隊運送汽油和糧食。
或許,很多人不禁會問,為什麼前四次戰役,對像5連這樣的重炮部隊使用得很少呢?
榴彈炮的使用條件本就限制很多,整個朝鮮半島都在敵人的空中打擊之下。重炮部隊只能透過公路轉運,對公路的依賴性太強,這就使得他們的參戰條件變得十分苛刻。
第五次戰役,5連在照陽江南岸春川一帶,連著數日,用炮火壓制敵人的炮火,為步兵提供了強有力的火力支援。
戰後,步兵給炮二師師部來信,要求給5連記功。
己方的炮火打的準不準、支援的是否及時,只有衝在最前面的步兵心裡最清楚。
炮兵雖然看似坐著車,實際上要比步兵辛苦得多。朝鮮半島的北部一片冰天雪地,公路被敵人轟炸的到處是坑坑窪窪的,大車很容易拋錨。
除了行軍途中的困難,每到一處陣地,他們必須立刻挖掘工事,修築炮陣。這是有嚴格標準的,不是隨便修築一些戰壕或者散兵坑就可以的。
就拿5連在青雲洞的陣地來說,全連花了二十多天的時間,晝夜不停歇,才修築好了陣地和偽裝。
這還是秋天,如果是冬天,土凍住了,那修築起了就更加費時費力了!
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將士們,克服著重重意想不到的困難,打贏了這一場立國之戰。英雄的炮5連,英雄的志願軍將士,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