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十月,毛澤東率領紅軍剛剛攻克天險臘子口,又在六盤山青石嘴擊敗敵人的封鎖,從此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遊,真正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此時此刻,毛主席賦詩一首: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而此後紅軍要去的方向是陝北的延安,這條路是諸葛亮六出祁山沒有走過也沒有走通的路。
諸葛亮六出祁山,其實只有三次,其餘的幾次都是從漢中出發,想要翻過的是秦嶺,因為秦嶺上四條通道,從西往東依次是: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這四條道路崎嶇,都是山路,糧草和行兵都很困難,所以一開始都沒有被諸葛亮作為首選的進攻關中的的方向。
諸葛亮最成功的一次北伐就是採用繞道和奇襲的方式,也就是馬謖失街亭的那次,用趙雲在褒斜道作為疑兵,諸葛亮則出祁山到攻取隴右,但隨著街亭的失守而宣告中間。
諸葛亮攻取隴右地區目的就是為了翻過隴山,隴山就是毛主席作詩的地方——六盤山,隴右就是六盤山以西的甘肅寧夏地區。因為當時的糧草等後勤運輸都不方便,奪取隴右地區就可以作為後方的補給基地。
諸葛亮後來都沒有出祁山,而是選擇行軍比較困難的從漢中出秦嶺的四條道路中的一條,是因為曹魏加強了祁山方面的防守,想要攻取比較困難,更是起不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選擇不好走的路線更加具有出其不意的效果,還更直接。
諸葛亮出祁山沒有達成自己的戰略目的,而紅軍為什麼能過六盤山,而且還發展壯大了呢?
相比較而言,紅軍更加的勢單力薄,更沒有後方的補給,而且面臨的是百萬大軍的圍剿,形勢也是很逼人的。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路線的選擇問題,諸葛亮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從馬謖守街亭的那條番須道過六盤山,然後過蕭關,經過從隴右到關中的唯一通道關隴道,直接攻取關中。
而毛主席則不同,他帶領紅軍過六盤山後,又繞了一圈,沒有過蕭關,而是選擇了從陝甘寧邊區到達陝西的北部陝北高原,選擇了那裡的延安作為根據地,這樣又避免了直接和關中地區的國民黨部隊的硬碰硬,保留了紅軍的種子,為後來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