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裡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上天不分親疏,經常眷顧善良的人。一個人的福氣不會憑空得到,也不會憑空失去。世上所有的福氣,都是你積攢的善良、努力、好心態和一切好習慣。
人皆敬之”,善是人的本性中所本有的天性,良心發現,自然就能夠產生自制的力量而有所不為,大家都尊敬善人,一定是這個善人的道德,真正有可敬之處,所以沒有一個人不尊敬他啊!
故事:司馬光從洛陽到京城去覲見皇上,老百姓在路上看到司馬光,就把手放在額頭上,向他行禮表示尊敬,司馬光走到哪裡,老百姓就跟隨到哪裡,後來愈跟愈多,最後老百姓就把司馬光攔下來向他說:“司馬大人啊!請您不要回洛陽去,就留在京城,幫助皇上治理天下,我們老百姓才會有好日子過啊!”劉大諫先生在朝廷為官的時候,天下的百姓沒有不歌頌他對朝廷的忠心啊!富文忠公(富弼)騎著驢走到天津橋,市民聞風而至都跑來看他,整個城市為之一空啊!邵康節先生出外遊玩的時候,讀書人和老百姓看到他,沒有一個人不是急急忙忙地跑向前去歡迎他,在匆忙之中,甚至連鞋子都穿反了啊!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調解很大的怨恨,必然還留有餘怨,這樣怎能算妥善解決的方法呢?因此聖人儲存借據的存根,但不強迫人償還。有德者就像儲存借據的聖人那樣寬容,無德者就像徵稅的人那樣苛刻。大道沒有親疏,永遠伴隨著德善之人。
大道無親疏,執道而行的聖人和有德之人心存寬容,以德抑怨,其涵養如天地包養萬物。一個人有無修養,最大的體現就是他的胸懷。有廣闊胸懷者能涵養萬物,寬容豁達,善解人意,博愛大眾。這樣的人,往往成就更高,這也是偉人與庸人的區別之所在。
一個人如果凡事斤斤計較,耿耿於懷,不能吃虧容人,也不能原諒人,寬己嚴人,那麼他不會討人喜歡,也不會有大的發展。因為他太自私狹隘,人品修養都不能讓人尊重。
為政以德,則民自無怨。苟不以德,而剛強多欲,取之不以度,使之不以時,則民怨。——範應元,
有德之君,司察契信而已。無德之君,背其契信,司人所失。——河上公
天道無親,唯善人則與之。契之無私,亦猶是也。唯合司契得之矣。——蘇轍
克己修為,篤慎自守。和怨於人,而不自取之也。善修己者,自潛自固,不親於人。如是可以為善矣。一親於人,則有怨於人,不親則不怨矣。——純陽真人
有道者如司左契,物來自命合,此天之道也。無德者如司左徹,徹物求全,此人之道也。天道無親疏,常與善行無為之人。——邵若愚
有德司契,無德司法。——鄧琦三
聖人無心之德,但施而不責報。故如貸之執左契,雖有而若無也。——憨山德清
孔子著書立說,教育弟子,開山立派,綿百世福澤,陽光與陰影相伴而生,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人生得意莫要猖狂,人生失意莫要氣餒,保持一份平常心,努力向前,一步一個腳印。只要你肯去做,時間總會給你答案。
曾國藩說: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一個是進德,一個是修業,都需要不懈的努力。晚年的曾國藩,為了開創洋務,依然在學習數學、化學,孜孜不倦、日夜不輟。孔子向師襄學琴,一首曲子反覆磨鍊,不下幾十遍,直到領會精神。
活到老,學到老,活到老,奮鬥到老。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真正成為自己,成就自己,用勤奮和汗水,才能迎來黎明前的曙光。
積攢善良,一個人的內心,就是一個的長相,內心善良,和藹可親,與人為善,助人為樂,內心快樂富足,長此以往,心態就會成為氣質,進而成為你的長相,善良的人自帶一份親和力,讓人樂於幫助他,這樣的人,自然有福氣。
善良的人心中有不忍,他絕不會突破底線去做危害社會的事情,也自然不會招致禍患,曾子曾說: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
善良才是一個最好的護身符。善良是內心的高貴和堅守,是仰不愧天,俯不怍地的坦坦蕩蕩,成為一個好人,心中自有美好世界,這就是做好人的最大福報,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當你擁有了一個又一個的好習慣,人生自然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歡迎大家品讀中華大家讀書會!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播正能量!
獲家庭更幸福,事業更成功!
感恩天地滋養萬物!感恩國家培養護佑!
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恩老師諄諄教導!
感恩大家的幫助,願大家身體健康,心想好事成。
願所有眾生喜悅、安康、幸福、富足、豐盛、一切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