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曆代驍龍處理器
2013年,驍龍800,28nm製程(首發機型中興 Grand Memo) 2014年,驍龍801,28nm製程;驍龍805,28nm製程(首發機型三星蓋樂世S5)
2015年,驍龍810,採用臺積電20nm製程工藝(LG G flex2)
2016年,驍龍820,三星第二代14nm製程(樂視MaxPro) 驍龍821,三星第二代14nm製程(華碩ZenFone)
2017年,驍龍835,三星第一代10nm製程工藝(小米6)
2018年,驍龍845,三星第二代10nm製程工藝(小米mix2s)
2019年,驍龍855 臺積電7nm工藝製程(聯想Z5pro GT)
2020年,驍龍865,臺積電7nm製程;驍龍865 plus,7nm製程工藝(小米10系列)
2021年,驍龍888,三星5nm製程工藝(小米11系列)
高通驍龍系列晶片作為高階移動晶片,近些年也是隨著三星或者臺積電的製程不斷髮展,不同於華為、蘋果主要與臺積電合作,高通主要是與三星電子開展合作,互相支援。
我們可以看到,在14nm、10nm製程選擇了三星,5nm又是選擇了三星,而3nm製程晶片也是選擇了三星。對於高通來說,主要大客戶除了三星之外,就是諸多國產廠商了小米、OPPO、vivo、華為、魅族等。
對於國產品牌而言,首發高通的頂級晶片成為一種噱頭和宣傳手段,也給人們眼中營造出高通晶片頂級的感覺。其實,這些年華為麒麟晶片早就趕超了高通晶片,每次都領先半代,可惜如今臺積電無法代工了。
說到處理器就不得不說華為麒麟了,麒麟從搭載在mate7上的麒麟935開始,在到mate8上的950、mate9系列的960、mate10系列的970、mate20上的980、mate30系列上的990在到去年釋出的9000系列,從剛開始追趕高通到超越高通,在幾年的完成對高通的超越,可惜由於漂亮國的封鎖不能生產了。
不過這也讓我們看到了國內半導體行業的落後,讓國內的其它品牌在供應鏈不在過度依賴高通,從今年釋出的產品就可以看出,今年各大品牌釋出的手機搭載聯發科的居多,不過發哥在高階市場還是接受度還是不太高。聯發科最近釋出了天璣9000 ,從公佈的效能來看這顆soc各方面效能不錯,就看後面搭載的機型出來看這顆soc的表現,希望不要像當初發哥曦力X20那樣翻車。
此文章一部分借鑑於其它創作者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