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關於抗日戰爭的電視劇劇和電影不斷地出現在大眾眼前,那為什麼會出現如此之多的抗戰劇呢?瞭解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無法抹去和難以忘懷的殘酷過去,是先輩們用血肉之軀、奮力對抗換來了這來之不易的勝利,讓後代們過上了和平美好的生活。我們要向英雄致敬,銘記歷史,珍惜當下,過好每一天。
說起抗戰劇,這裡讓人不得不想起了一部至今都堪稱為經典的電視劇——《亮劍》。相信一些喜歡追抗戰題材劇的小夥伴們,對這部電視劇應該不陌生,它是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而展開的,劇中主要描繪了人物李雲龍。
在戰場上如何抵抗和擊退日軍的傳奇故事,劇中會出現同日本鬼子廝殺的激烈場面,透過主人公李雲龍的獨特戰鬥指揮之下,屢次逼退日本鬼子,為此塑造出了李雲龍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形象。
以抗戰為題材的影視劇有很多,要想吸引更多觀眾的眼球,一般都會在真實的基礎上,加大人物的戲劇效果,甚至會出現一些誇張的情節。《亮劍》雖然裡面帶有傳奇的藝術色彩,但是是在追求歷史真實性的基礎上進行拍攝的,不像一些抗戰神劇,演員們的表演十分誇張,故事情節有背於歷史,簡直就是充滿雷點的抗日神劇。
這些抗日神劇中出現了一些超乎常理的、誇張的片段,比如“鬼子進村”、“手撕鬼子”、“褲襠藏雷”、“千里射殺日軍”,它們既扭曲了歷史事實,也誤導欺騙了觀眾。
那麼,歷史上真正的“鬼子進村”究竟是什麼樣的?首先,日軍進村之前,會派人先去調查村子裡面的大致情況,比如人數多少,有沒有武器,有沒有八路軍,士兵掌握到資訊,馬上會向他們的長官彙報,再由長官決定要不要進入村子掃蕩。
長官確定進村後,先把村莊進行重重包圍,然後日本軍隊就會開始對村子進行全面大肆地進攻,無情地掠奪百姓的糧食,甚至是生命,不論是孩童,還是老人,都不放過。一些青壯年會被抓去當勞工,建碉堡,事後也會被殺害。日本把村莊掃蕩完後,能拿的都拿走,拿不走的一把火燒了,這就是日軍的“三光”政策:殺光、搶光、燒光。可見日軍對村民們極其殘暴兇狠,冷酷無情。
這時,你們不會以為歷史的真實場景中會出現影視劇中英雄人物輕鬆幹掉日軍,然後幫助村民逃脫的光環情節吧?其實真的不是的,哪有那麼容易?日本鬼子裝備先進,士兵訓練有素,作戰經驗豐富,根本不是當時手無寸鐵的村民們所能輕易殺掉的。
當時,村民們想到的做法,就是防範。提前安排青壯年在村子周圍進行巡邏放風,一有什麼不對,會告知全村人做好一些準備,該藏就藏,把糧食轉移,婦女孩童藏進山洞。爭取把損失降到最低。所以,要正視歷史,不要被一些影視劇給欺騙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