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寫“廚房良藥”這個專題了,想必很多人都快忘記了[捂臉][捂臉]
其實,我們每家每戶的廚房裡,就像一個小的中藥房,只要搭配得當,既可治病,也可養生。
中醫傳統“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蔬,食養盡之”的說法,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古代醫家裴一中在《言醫》裡說:“長年病與老年病人,主要在保全胃氣,保全胃氣在食不在藥。用藥要注意勿耗胃氣,勿用消導藥妨礙食量;倘其人怕藥味苦,因吃藥而呆胃,寧可進飲食而停藥,不可因服藥而廢食。”這一主張,合情合理,都是從實際經驗當中而來。
最近感冒的病人較多,很多人症狀較輕,完全可以不用吃藥,自己在家就能解決的。所以,在這裡給大家介紹幾個在家就能治感冒的食療方:
傷風感冒湯
[主治]冬季外感風寒,頭痛發熱,怕冷,無汗。
[處方]大白菜根(洗淨)1個,連須大蔥頭5個,生薑(如1元硬幣大)3片。
[用法]水開後煎煮10分鐘,趁熱服下,微微出汗既可。
穀子飲
[主治]冬春季感冒,惡寒發熱,頭痛,全身痠痛,無力。
[處方]穀子50克,桑葉10克,檉柳嫩枝15克。
[用法]水開後煎煮10分鐘,趁熱服下,蓋被取汗。
香竹湯
[主治]夏月受寒,發熱頭痛、胸悶、四肢乏力,或者時有腹瀉。
[處方]香薷、厚朴各10克,竹葉5克,白扁豆15克。
[用法]水煎,分兩次溫服。
陳皮散
[主治]感冒咳嗽,胸脅脹滿,不思飲食。
[處方]陳皮100克,半夏60克,幹芫荽90克,乾白菜根100克。
[用法]上幾味藥共為細粉,每日3次,每次10~15克,加白糖適量,白開水沖服。
另外,關於飲食療法,老韓想在這裡多說幾句!
飲食如同用藥,也必須要根據每個人的不同體質來決定。如熱性體質可多吃涼性食物,寒涼體質可多吃熱性食物;高血壓病人,可以多吃貝類及海菜;習慣性便秘患者,可多吃含有脂肪的食物和蔬菜等等。
反過來說,內火旺的體質,應少吃辛辣之品,脾胃虛寒的體質,須少吃生冷瓜果;胃腸溼濁的,忌食油膩。還必須注意病時和平時的飲食喜惡,利用食物的寒熱偏性來協調人體的陰陽偏勝,從而達到少服藥或不服藥而取得保健防病的效果。
另外,對於營養問題,也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能認為營養成分總是越高越好。實際上,只要人體消化功能正常,普通食物也能獲得各種營養成分;相反,如果胃腸消化功能差,雖然營養價值高也無法吸收利用,反而會導致病變。《素問·生氣通天論》說:“膏粱之變,足生大丁”,說明單純追求口味,過多地嗜食精細油膩之品,不僅無益於身體,而且會引起疔毒癰疽等疾患。
安身之本,必資於食,救疾之速,必憑於藥。然而用藥如用兵,其性剛烈,若使用不當,非但不能愈疾,還會損傷正氣。如果可以用飲食療法治好的病,就不要用藥。所以,藥王孫思邈在《千金方》裡說:“夫為醫者,當須先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