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豆瓣只有5.1分的國產劇。
肉叔硬著頭皮看了5集。
對,就是某于姓編劇沒敢在豆瓣署名的新作《當家主母》。換湯不換藥,一點開哪哪都是“於氏出品”內味,胖友們紛紛怒打一星。
但,有一條逆流而上的五星好評,獲得很多人點贊。
理由,與劇作質量無關。
只因為這部劇——給了中年女演員多一條出路。
該劇由蔣勤勤、楊蓉、張慧雯主演,三個女人一臺戲。
哦,不止,還有一大堆女性角色在裡面角力:惠英紅、黃奕、王豔、王西、歐陽娣娣……
上一次看到這麼多女人同臺飆戲,還是《甄嬛傳》。
暫且不談該劇質量,這種女性群像戲,確實很少有。
反過來想,網友其看似鼓勵的五行好評裡,透著一股子心酸——
#中年女演員的出路,在哪兒?#
大齡女演員無戲可演的現狀,幾年前已有不少明星吶喊過。
按真實年齡去演吧,根本找不到多少這種劇本。
演三姑六婆配角吧,一身本領無處使,也賺不到多少錢。
硬著頭皮演少女吧,又被群嘲“扮嫩”、“丫頭教”……
還是女人最懂女人。
今天肉叔繼續閉麥,這話題,讓小助理來跟大家嘮嗑。
非她們不可
搶麥成功~我是肉叔的小助理。
其實吧,留給中年女演員們的機會少,但也不是沒有。
而且某些時候、某些型別的角色更是“非中女不可”。
10年代的熱播宮鬥劇就成功湊了幾局中女飆戲,這些演員也因此斬獲一波關注。
宮鬥題材這類劇,只有大女主獨美的話,不會好看。
必須有足夠出彩的正反配角來勾勒一把群像,才足以凸顯出“鬥”的看點。
於是,總是無處安放的中女們“幸運地”拿到了這塊落腳地。
你看前天#甄嬛傳開播十週年#又衝上熱搜。
這部內地宮鬥巔峰之作,播出十年了,依舊年年有熱度。
除了讓女主孫儷成了一線國劇女王,也讓不少中年女演員重新進入大眾們視野。
劇中的一眾嬪妃們也成了廣大段子手們愛用的二創素材。
蔡少芬飾演的皇后,就常年活躍在大家的日常表情包裡。
表情包層出不窮,也在於她將皇后一角演得足夠惟妙惟肖。
身為六宮之主,集賢,苦,狠,悲於一身。
這樣複雜的人物,是未經人生經歷打磨的年輕演員難以縫合成型的。
這種時候,大齡演員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
在演藝圈已經摸爬滾打二十載的蔡少芬,就可以信手拈來。
來,細品她這段戳心窩子的表演。
皇帝為了將甄嬛從宮外接回來,準備給人家改名換姓,還裝模作樣地問皇后:“取個熹字,為光明燦爛之意,如何?”
還讓她燦爛?皇后恨不得少個勁敵好嗎!你個大渣男玩我呢?
皇帝看似在給皇后面子,實際上,答案根本就沒得選。
蔡少芬怎麼演出這種心情複雜的?
聽到詢問時,先是心堵得整個人怔住了,又不爽又震驚是天然的第一反應。
但畢竟是皇后嘛,什麼世面沒見過?
幾乎沒花什麼時間去衡量跟消化,馬上自如切換了一副“滿臉高興”的面具。
儘管嘴角是上揚了,眼裡卻滿是悲傷,沒有淚但泛出了溼潤的光。
她握住皇帝的手,吐出標準答案:臣妾覺得極好。
內心os:好個屁!
此刻,她從神情到動作的那種隱忍無奈讓人為之動容,一時間,我都忘了她平日裡陰險毒辣的那一面。
論《甄嬛傳》裡出彩的中女角色,還必須再提名一個戲份不多的:齊妃。
作為年老色衰早就失寵,又腦子不大靈光的嘴笨妃子,苦情得讓人哭笑不得,被大家親切的稱為“齊二哈”。
這段聽到皇上要來看她的戲,太可愛了。
一下子滿臉春光,又不敢相信地再三確認皇上是不是真的要來。
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她那種“過!年!啦!”的興奮。
還給自己拍拍胸脯壓壓驚,結果一起身,依舊激動得差點栽個大跟頭。
少女懷春大家看得多了,這生動的“中女懷春”你見過沒?
宮鬥劇為中女們撬開了一塊表演空間,有時還有“洗心革面”之效。
比如秦嵐,她萬萬沒想到自己因為一部《延禧攻略》“洗白”了知畫。
她飾演的富察皇后,成了戲裡戲外的白月光。
往後人間開始流傳一句話:因為知畫而討厭秦嵐,卻因為富察愛上秦嵐。
不得不說當時她一出場,人物就立住了——
淡雅如手中的白茉莉,規規矩矩的溫婉大方,但神色裡透著一絲悲情。
有了歲月的沉澱,秦嵐拿捏起悲情戲多了剋制和細膩的層次。
她年輕時飾演的知畫,想賣慘收服五阿哥,這哭得不能說有感染力,只能說假得五阿哥都不信。
但《延禧攻略》裡的一場喪子哭戲,她的表演細節飽滿,不用痛哭流涕,也能牢牢揪住觀眾的心。
當皇帝靠近她時,完全沉溺在痛苦中的富察卻像驚弓之鳥——
猛回頭,驚慌中帶著自我保護的抗拒本能。
再定眼一看發現是自己丈夫,才卸下心防和他相擁而泣。
沒想皇帝不是安慰,卻提醒她作為皇后應該控制情緒,不要失了身份。
秦嵐這時候給的反應那叫一個準——
先是些微地挑眉一驚,再是怒。
夾雜著對皇上的失望,和對自己被架在高位的恨。
她忍很久了,所以在那一刻她突然收起抽泣,用力抿嘴吸了一口氣,再甩開皇上的手。
就是這口氣,把皇后這個人物心裡壓抑多年的慍怒給釋放出來。
佘詩曼,譚卓和楊蓉也都在這部劇中有了施展演技的機會。
給大家瞅瞅佘詩曼的嫻妃封后時刻。
不靠深色系大濃妝也能秒黑化的技能點滿。
前一秒還溫柔地對著貼身丫鬟笑著,後一秒的回眸——
一股子稱後的快意和狠勁,誰看了不感嘆一句:妙啊!
盤到這,中年女演員大展宏圖之道,答案似乎就在宮鬥劇中?
但壞訊息來了,宮鬥劇時代好景不長——
幾乎被喊停。
中女演員,何去何從?
小角色,大女主
好在,宅鬥劇來了。
皇宮裡鬥不了,那就轉移戰場到大宅裡,一波“幸運”的中女們又再次抓住了一塊小地盤兒。
核心依然是“鬥”,宮鬥變成宅鬥,各房妃嬪變成各房太太。
最近熱播的《當家主母》,講的就是蘇州府一個掌管織造生意的大家族,家主不愛管生意,夫人才是真正的當家主母。
後來陷入危機,是一家子女人合力挽救了這個家。
年初的《錦心似玉》裡,又見劉芸,李晟,還有《甄嬛傳》的“惠嬪”瀾曦和《神鵰俠侶》的“公孫綠萼”傅淼。
真·女人戲。
但要說起近年最火、口碑最好的宅鬥劇,那絕對是馮紹峰、趙麗穎、朱一龍主演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了。
在這三位人氣演員的大幅戲份壓制之下,有一個“戲精”小角色始終亮眼:
劉琳飾演的大娘子。
她的原著人設本應是個丑角,飛揚跋扈,整天罵罵咧咧。
但這樣不討喜的角到了劉琳手裡,卻被拿捏出了一種蠢萌又接地氣的勁兒。
結果火出圈,成為年輕人的“快樂源泉”。
大娘子上熱搜了,但劉琳說助理小姑娘給她打電話“報喜”時哭了。
哭什麼?
對於一個很難接到戲的大齡演員,太難被大眾看見了,更別提能有熱搜、被年輕人喜歡這種關注度。
劉琳說演大娘子的時候,她特別能理解她的人物狀態,簡單說就是:
沒有存在感。
所以她在戲裡言語肢體上的誇張,甚至是歇斯底里,為的就是博得家裡人的關注。
說來——
深宅裡努力刷存在感的大娘子,不正是四面楚歌的中年女演員的縮影麼?
從宮鬥到宅鬥,看似能容納她們群像戲的路子拓寬了。
可宅鬥說白了,其實也是微縮的宮鬥:
中年女演員始終被圍在高牆之內。
不管是後宮還是大宅,她們一直在“私域”中,封閉的家庭內部裡。
演員們雖憑著高能演技,賦予了各自角色一點鮮活的血色。
可掰開瞧瞧,她們也有著如出一轍的臉譜——
同款的年齡焦慮、容貌焦慮、雌競焦慮......
精心打扮一番的齊妃站到皇上面前,被一句年齡嘲諷給噎住。
皇上最喜歡臣妾穿粉色了
粉色嬌嫩,如今你都幾歲了?
《知否》和《當家主母》的第一集裡,是主母們的同款撕小三/妾。
難道現實裡中女的人生軸心就是如此千篇一律,乏善可陳嗎?
中年女演員被圍困於閨帷之中的背後——
是人們對其角色代表的中女群體,一種刻板化想象。
還記得劉敏濤在去年憑一曲紅色高跟鞋徹底出圈麼?
給大家回味一下她當時的神級表情管理——
有道是“扇形統計圖般的眼神:三分薄涼,三分魅惑,四分漫不經心”。
這段演出能刷屏全網,主要靠三個字:沒想到。
大家沒想到人到中年的劉敏濤是這樣,能這樣。
她的出圈,其實跳出的是大眾對中女貧瘠想象的圈。
劉敏濤做過一場名為“我的中年叛逆”的演講。
她講自己如何在中年時期反而開始叛逆,比如嘗試剪短髮,穿大露背裙走性感風。
但根上她想講的其實是對影視裡中女形象的反叛,所以後來她說到:
所謂40歲女演員的尷尬
對我來說,不是一種焦慮
而是一種遺憾
遺憾什麼?
遺憾國內影視對她們單一的,重複的再現。
遺憾她們明明處在一個正豐滿的人生狀態裡……
卻沒人去講述她們的故事。
她和她和她,都不一樣
現實裡的中女本身缺少關注,缺少紀錄,也就缺少好劇本能為她們帶來角色。
陶虹在一次採訪中也回應過這個難題:
女性的這個世界被人關注的還不夠多
那麼因為關注而產生的反思
和可能出現的文藝作品也不夠多
它沒有這個作底,是不可能有好的文藝作品出來
更沒有角色可以演啊
年齡對於中女們來說意味著什麼?
不是“美人遲暮”,而是值得訴說的生命經驗。
《十三邀》裡,許知遠就曾問陳沖,歲月對她意味著什麼。她回:
歲月還能意味著什麼呀,其實是可以炫耀的東西。
我經歷與戰勝了那麼多的痛楚
那麼多身體上的疾病,頭腦裡的疾病
這是一個多麼可吹噓的事情
但恰是這個時候的她們,褪去稚嫩,帶著歲月打磨過的堅韌和豐富的閱歷。
卻缺少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
而這種困境可能帶來的惡性迴圈更扎心——
中女角色越是單調乏味,觀眾越不愛看。
於是越沒有市場,越被邊緣化,淪為千人一面的工具人配角。
早在2019年,海清就在FIRST影展上發表過一番近乎卑微的呼籲,希望行業能給中年女演員更多施展機會。
我們也一定會比胡歌便宜,和他一樣好用。
希望大家給我們更多的機會。
而相對有話事權的女明星,則開始曲線救國式的為自己創造機會,也為熒幕上中女形象的多元創造可能。
姚晨自己成立工作室,做起了監製。
這才有了探索女性情慾的《送我上青雲》,也才有了國產電影裡罕見的一幕——
大齡女性大膽直白地說出這句話:我想跟你做愛。
嚴藝文,在演來演去總是媽之後(《想見你》《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這類角色經常連名字都沒有,就叫陳媽媽,XX媽媽),自編自導了高分爆款劇《俗女》。
她鏡頭裡的“俗女”,是一種不契合社會期待的女性形象——
敢老,敢做自己,敢不完美。
這部劇播出後,嚴藝文收到很多邀約讓她去談談女性主義,她婉拒了。
因為她沒有倡導女性主義的想法,就只是純粹想講一個關於40+女性的故事——
訴說她在這個人生階段會有的掙扎與困惑。
少女各有各的可愛,中女也各有各的可讀。
無論什麼年齡層的女人,都絕不會是同一個模子。
她們努力在行業裡創造出非套路化的中女,要做的其實並沒有提倡某種主義那麼宏大,就是想紮實的拍一個人。
那麼這種自救能成功嗎?會改善她們的困境麼?
如果只憑她們單向輸出遠遠不夠。
像上面提到的這兩部作品,儘管口碑不錯,但它們的受眾圈層仍然很侷限。
因為有了故事的講述者,還需要傾聽者。
觀眾同她們實現雙向奔赴才有可能成功。
不管是中女銀幕形象的刻板化,還是創作者對她們的刻板想象,根源還在於——
單一審美。
年輕女性有各種美的風格類別,但大齡女性似乎只被歸為一類。
少有創作者願意將目光停駐在她們身上,而我們女性自身也不由得恐懼容顏衰老。
《致命女人》《甄嬛傳》等作品的大爆,觀眾對拍攝“淑女的品格”的渴望,不正證明了:
無論國外還是國內,無論古代還是現代。
不限於“少女”的女性作品,也有市場,也有大爆的潛力。
說白了,還是投資者和創作者沒有用心,去為這個群體寫一個好故事。
於是,我就在想啊:
是不是當大眾能夠坦然接受衰老。
能夠肯定自己的每一道皺紋和每一顆斑點。
創作者能發現青春過後還有各種美,能跨越最淺表的皮相,去刻畫不同年齡、不同身份、不同經歷的女性故事時。
那麼雙向奔赴的大好時光,才會來?
我一點也不怕老
每次拍完照片,我都強調絕對不許修
不要弄大白臉,這些皺紋什麼的,一定要保留——
它們代表著我的人生經歷,我活著的意義
你應該坦然地接受這一切
本日打工人:巴斯特冷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