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舞蹈劇場《悠悠視界》日前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連演三天,正式封箱。“凡人舞蹈劇場”的觀念,來自德國藝術家博伊斯的觀點“人人都是藝術家”,它從日常生活出發探索劇場美學,鼓勵和邀請每一個普通人隨心起舞。舞臺上有9歲的小學生,有66歲的畫家,有神經生物學博士在讀生,有剛來上海不久的“滬漂”,有生了兩個孩子、闊別舞臺8年的舞者。在劇中,他們扮演自己,用舞蹈講述真實的生命體驗。
《悠悠視界》是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的首部自制作品,今年5月在上海首演後,豆瓣開分9.1。作品曾受邀在北京“星空藝術節”線下放映,後來又去了杭州大屋頂劇場演出。一位觀眾說:“因為是以演員真實生活作為主題,所以很貼近現實生活,大部分人都能從中找到共鳴,這也帶來一個壞處,就是太好哭了。”
《悠悠視界》劇照
143位普通人的闡述,拓展對舞蹈的理解
《悠悠視界》的靈感,最初來自一個武漢的11歲男孩吳悠。
去年,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在疫情中邀請知名舞者開辦了一系列線上課程。在學員們提交的影片作業裡,悠悠自己編創的舞蹈讓人眼前一亮。他在自家臥室裡起舞,講述武漢封城時,父母外出執行防疫任務,他一個人在家的生活。在悠悠的啟發下,國舞劇場找來青年編導宋欣欣,希望能創作一個作品,舞出真實的生命體驗。
《悠悠視界》透過海選徵集舞者,143位全國各地的報名者寄來了自己跳舞的影片。海選有個要求,需要每個報名者在影片裡講述自己對舞蹈的理解,以及舞蹈對自己的意義。《悠悠視界》製作人陳理說:“這段闡述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需要透過它來找到與我們創作這個作品的初衷有相近價值觀的小夥伴。但看完了143個影片後,我們覺得我們傲慢了,事實上他們每個人不同的闡述反而拓展了我們對舞蹈的理解。”
10歲的王欽瑀和8歲的王煜穎是兄妹倆,住在哈爾濱,一度每週末飛來上海排練。一開始入選的是哥哥,跟著一起來的妹妹不服氣,自告奮勇上臺跳了一段街舞,最終成為團隊的一員。
從《悠悠視界》出發,王欽瑀不久前登上了更大的舞臺。在《這!就是街舞4》決賽上,王欽瑀和47歲的日本元老級popping舞者Acky(彰英)有過一段精彩的演出,他也被譽為哈爾濱“小邁克爾·傑克遜”。Acky發現王欽瑀有天賦又很努力,破例收他做學生,還把自己曾在日本國際街舞賽事“Old School Night”中奪冠時戴的帽子送給了這個中國少年。
其實,不少國際舞蹈大師都曾為普通人創作過舞蹈劇場。“德國現代舞第一夫人”皮娜·鮑什曾先後於2000年和2008年推出了《交際場》的老年版和青年版,分別招募年齡為65歲以上和20歲以下的普通人。法國舞蹈家傑羅姆·貝爾曾推出《盛會》等多部與素人合作的舞蹈作品,讓普通人舞出真我。
《悠悠視界》原計劃只演一輪,因為觀眾的熱情才有了第二輪演出。凡人舞蹈劇場無法複製,也無法長期演出,此輪封箱後將不再上演。謝幕之後,他們各自迴歸原本的生活。
《悠悠視界》劇照
舞蹈之美不在難度,在於內心的真誠
看完《悠悠視界》,上海歌舞團榮典·首席、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的扮演者王佳俊在微博評論:“這部作品沒有精緻的舞段,他們的動作都不算‘完美’,但是他們真誠、自信、灑脫、敢於表現。那些動作如果讓專業舞者來跳,會被修飾得很完美,但也沒有了那支舞的意義。舞蹈之美從來不是用高度、難度來計算的,舞蹈的美來自內心的真誠。”
劇中有個段落叫“對話”,66歲的畫家項琴和王煜穎,一老一小一起跳了一支新疆舞,如同過去和未來的對話:“你覺得自己漂亮嗎?你在乎別人的眼光嗎?你害怕衰老嗎?”王佳俊很喜歡這個段落,有一種穿越時間的感覺。“這就是舞蹈的魅力,它給了你無限的想象空間,給了無邊無際的可能性。”
《舞蹈風暴2》冠軍謝欣十分欽佩《悠悠視界》導演宋欣欣的勇氣,“不是每一個編舞家都有這樣的耐心。欣欣有這樣的能力,讓每一個人的背景、每一個人的故事、每一個人的顏色綻放在舞臺上。每一抹顏色彼此交織著,讓他們變成了朋友、變成了夥伴、變成了搭檔。”
看完《悠悠視界》,舞劇《杜甫》《花木蘭》的女一號、《舞蹈風暴》人氣舞者郝若琦說,藝術本身有很多型別,不在於專業或非專業,而在於你是否有一顆熱愛的心。
《舞蹈風暴》人氣舞者朱鳳偉同樣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很多職業舞者和編導沒有的真誠和質樸。“我推薦所有藝術創作者,尤其是舞者和編導都來看,因為他們身上都有光芒。我還沒有辦法像他們那樣無拘無束地跳舞,但如果有機會,我想參加一次,想和他們一起跳舞,想被孩子們的表演所感染,找回童真。”
欄目主編:李君娜 文字編輯:李君娜 題圖來源:董天曄 攝 圖片編輯:蘇唯
內文圖:董天曄、胡一帆 攝
來源:作者: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