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有這樣的體驗:成家立業後,要麼分戶獨立,要麼遠走他鄉,從此和父母分開,你們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短,對父母而言,與子女的分離,意味著孤獨的開始。
比起物質上的貧困,精神上的孤獨,更令父母痛苦難忍。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對子女來說,最好的孝順是常回家看看,分享父母的悲歡,讀懂他們的孤獨。
01
網癮背後的孤獨,最無奈
林晨的父親退休前是個老幹部,為人嚴肅認真,生活規律。
自從迷上短影片後,他完全變了樣。
晚上刷手機到凌晨一兩點,被林晨發現後,便鑽到被窩裡偷偷刷。
即使走在大街上,也把手機音量放到最大,絲毫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即便沒有人理會,一天也要在微信家庭群裡發好幾十條養生短影片。
為了看自己喜歡的主播,他不惜一切和孫子搶手機……
有一次,因為心臟病發作,他住進醫院,醫生特意交代,不能再熬夜玩手機了。結果,一轉身,他發現忘帶手機了,便催促林晨趕緊回家拿手機,打點滴時,他怕影響玩手機,特意要求護士別打右手。
林晨也想陪父親,他陪父親下象棋、散步,可是,因為工作忙,只一個月,便結束了這種陪伴生活。
他給父親報了老年大學,學校竟開設“玩轉短影片”的課程,父親理所當然成為好學生,網癮越來越難戒了。
曾經,父母因為子女上網,拿著掃帚滿大街追趕孩子,如今,許多父母卻染上網癮,他們被吸引,完全沒有自制力,一如當年被追趕的孩子。
當精明瞭一輩子的父母被網路控制,沉迷其中,被那些粗劣的網路營銷手段套路時,你不要笑話他們的無知,而要反思為什麼他們會變成這樣?
其實,幾乎所有父母網癮的形成,都源自晚年的孤獨。
少了子女的陪伴,多了空閒的時間,上網成了父母消磨時間的最好方式。
他們找到手機這個可以依賴的工具,但與這個世界越來越疏遠,子女不知道他們整天對著手機幹什麼、和誰接觸,他們的社交圈看似擴大了,可是卻更孤獨了。
很多時候,因為子女不懂父母的孤獨,讓網路趁虛而入,闖進父母的生活裡,讓他們獲得最大的情感慰籍。
02
遺憾背後的孤獨,最心酸
作家劉墉講過一個故事。
他的一個學生定居美國,父母則住在中國臺北。
有一年,父親突發疾病,住進醫院。
他是個孝子,得知後,從美國趕回來照顧父親,沒過幾天,父親病情好轉,出院了。
他便高興地回到美國,可是,沒過幾天,父親再次入院,他又從美國趕回來,富有戲劇性的是,他一回來,父親的病情便開始好轉,他照顧幾天後,因工作繁忙,只得再回美國。
等父親又一次病重住院,老人交代其他家人,不要再通知兒子了,他不忍心看兒子來回奔波,耽誤兒子工作。
結果沒想到,這次父親一病不起,再通知兒子時已經來不及了。最後父親只得帶著依戀和不捨,不甘和痛苦離開世界,父子倆終究沒能見上最後一面,成為雙方最大的遺憾。
忽然想起我的父親,老人家在臨終前一個月,已經病危,但他告訴家裡人,我工作忙、負擔重,不要耽誤我的工作,在他去世後,妹妹才打電話通知我。
父親把我養大,我卻在他走時遠在他鄉,不在身邊盡孝,這種遺憾讓我心痛,以至多年來一直陷入自我譴責中,無法自拔。
相信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場景:為了子女的前途和幸福,父母寧願忍受疾病疼痛的折磨,承受撕心裂肺的孤獨,也不願過多打擾子女的工作生活。
對父母來說,儘管他們清楚各自的生命都是獨立的,但在內心深處,他們對親情的渴望,卻十分強烈,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為此,他們付出孤獨的代價,承受分離的心酸,付出和承受的越多,撕裂感就越加沉重。
子欲養而親不待,我們不能總是說“以後會有機會”,而讓來日並不方長成為一輩子的遺憾。
03
人老怕孤獨,渴望子女多陪伴
《空巢:我在這世上太孤獨》一書中,有一個關於空巢老人的故事:
李老和老伴退休前都是研究人員,退休後拿著不薄的退休金,兩個兒子名校畢業後留在北京,在世人眼裡,這個家算是完美了。
可隨著年歲增大,他們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每況愈下,孤獨心酸之感越來越強烈。
一次,李老突發心臟病,孩子們不在身邊,還是鄰居打電話叫來120急救車,老伴想跟著去醫院,被鄰居勸住,鄰居擔心她著急上火,再急出毛病來。
晚上,獨自在家的老伴,突然感到天旋地轉倒在了地上,依靠醫學常識,她躺在地板上不敢掙扎,在地板上熬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早上,多虧鄰居前來探視,才把老伴送進醫院。
這件事給他們的空巢生活敲響了警鐘。
曾經,老兩口也有和孩子們一起住在北京的想法,但回頭一想,他們不願擾亂孩子們的生活,也想給雙方留一些相對私密的空間。
這次事件發生後,老兩口打電話讓兩個兒子回家,看到孩子們出現在病房門口的那一刻,李老情感上得到滿足的同時也感到陣陣傷心,老伴更是哭得一塌糊塗。
從沒有在孩子們面前掉過眼淚的老兩口,一時間變得如此脆弱。
心理學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孤獨感較為普遍,他們渴望天倫之樂,良好的家庭關係是他們的精神寄託,如果子女在情感上有所忽略,很少陪伴他們,缺乏溝通,孤獨和苦楚就會席捲而來。
巴爾扎克說過:“在各種孤獨之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
如果說,身體上的疼痛還可以忍受的話,精神上的孤獨才是最傷人的利器。
借用村上春樹的話,哪裡會有老年人喜歡孤獨, 只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作為子女,儘可能多陪伴父母,比給他們金山銀山更重要。
04
有位作家說,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遠無法連線。
孔子有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對現代人來說,父母之孤獨,不可不知也。
盡孝,是為人子女的本分。
而最好的孝順,就是在能力範圍內儘可能多陪陪伴父母,儘量滿足他們的心願,讓他們感到自己並不孤獨。
那麼,如何陪伴父母,消除他們的孤獨感呢?
當父母無聊時,多陪他們說說話;當父母鬱悶時,多陪他們散散步;當父母嘮叨時,多聽聽他們的心聲;當父母無助時,多給他們關心……
即便不在父母身邊,也要記著常給他們打電話,影片連線問候他們。
要讓父母知道,他們不孤獨,你和他們的心永遠在一起。
作為子女,千萬不要讓勞累了一輩子的父母,活在孤獨中,而要主動參與他們的生活,盡到為人子女孝養雙親的本分,讓他們在我們的陪伴中告別孤獨。
作者簡介:心平氣和,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寫作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