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2日,一條驚人的訊息傳出,讓全世界都為之一顫!
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毛烏素沙漠即將從中國的版圖上消失!
中國是如何創造這個奇蹟?過程究竟有多艱難?背後又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
中國再次創造世界奇蹟
中國是一個具有5000年曆史、960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的“歷史大國”,這樣堅實的歷史地理基礎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平原有效耕地面積相對較少,山地和沙漠佔70%以上,只有7%的耕地面積卻要養活那樣龐大的人口。
從中國全境看,如泛黃紙頁一般的沙漠面積很大,可達173萬平方公里。中國幾乎有上億的民眾都被沙漠問題所困擾,而且沙漠問題所帶來的經濟損失也是巨大的。
實際上,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已經開始了沙漠治理,特別是以乾旱區最為集中的西北地區為重點治理物件,西北地區的沙漠面積約佔中國沙漠總面積的80%。
在陝西和內蒙古的交界處,出現了中國首個即將被消滅的沙漠,這可以說是一個真正的工程奇蹟。這片沙漠被稱為毛烏素沙漠,總面積超過40000平方公里。中國花了60年的時間把這片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綠洲。
毛烏素沙漠在我國的幾大沙漠中“名列前茅”,毛烏素沙漠又被稱作鄂爾多斯沙地。毛烏素一詞,在蒙古語中的意思是“壞水”,毛烏素沙漠這一地名則是起源於陝北靖邊縣海澤灘鄉毛烏素村。
進入千禧年以後,毛烏素沙漠已經有超過600萬畝的沙地經過防沙和綠化治理。毛烏素沙漠有80%的面積都被改造成了良田或者是種植成森林,水土流失等土地問題已經不復存在了,而且黃河每年的輸沙量還減少4億噸。
在沙漠腹地,榆林還有160萬畝新開墾的農田。“沙漠之都”榆林已成為“沙漠綠洲”。2020年4月22日,陝西省林業局宣佈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達到93.24%,意味著毛烏素沙漠將從陝西省內“消失”。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少不了國家的支援和陝西人民堅持不懈地奮鬥。
石光銀:不破沙漠不罷休
秦漢時期,毛烏素南部地區曾是匈奴的政治經濟中心。草原遼闊,河流清澈,景色宜人,當時這是一片肥沃的牧場。
宋代,毛烏素地區逐漸出現沙漠化。明代中後期,如何給長城去沙,成為了皇帝和官員心中的大事,因為去沙的成本實在太高。
但是如果放棄這項工作,無異於是在給外敵機會,輕鬆翻越城牆,進入明朝邊境,搶劫財物,肆意殺人。
在17世紀,這個問題不再困擾統治者,因為明朝滅亡了,而清朝不需要利用長城來阻擋外敵。清初,神木、榆林、烏審旗仍有茂盛的草原和森林。
尤其是位於府谷縣西北部和羊市塔鄉之間的千年油松和天然形成的松林,它們頑強地保留了毛烏素最後的繁榮,成為毛烏素“南侵沙漠”百餘年的最後見證人和守護人。
1949年,榆林、神木、靖邊一帶流動沙丘密集分佈,毛烏素西北部主要分佈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
沙漠風沙的入侵對與之相鄰的榆林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幸運的是,中國人民從來都不是願意屈服於自然威懾的懦夫。他們揮舞鐵錘,扛著樹苗,開始了與沙漠的搏鬥。
1959年,治理黃沙的漫漫長路才剛剛開始,而這條路一走就是數十年光陰。
盛夏時節,在沙漠中治沙的人們不得不在50多度的高溫下挖坑植樹。為了節省時間,他們晚上住在附近的帳篷裡。帳篷是用沙築成的,沙子會時不時地掉下來,使人完全無法睜眼。寒冬來臨,治沙的人們日夜守在運河邊,只是為了抓住灌溉機會,讓幼苗茁壯成長。
此去經年,人們的滿頭青絲已經變成了白髮,臉上的皺紋也越來越多。但是在毛烏素沙漠的西南邊緣,一道輻射範圍極廣的的綠色屏障正在緩慢豎立,4000多畝重要綠地被開拓出來。
正是這道屏障將沙漠推回了20多公里,讓每個人都看到,即使是普通人也能迸發出巨大的能量。就這樣,他們用幾代人的時間將貧瘠的毛烏素沙漠變成了綠洲。
目前,毛烏素沙漠30%都被植物覆蓋,沙化土地治理率達到93.24%,也就是意味著毛烏素沙漠在中國地圖上已基本消失。
隨著生態的恢復,居民開始有了新的收入來源。他們把沙漠特色旅遊、溫室養殖、溫室蔬菜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甚至在池塘養殖大閘蟹,增加就業,緩解人地矛盾,促進區域發展。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國家的防沙治沙政策和無數的防沙治沙人士。在無數治沙人士中,石光銀是一個特殊的人。石光銀在這裡出生,在這裡長大,他一生與沙子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緣分。
石光銀曾經說過,我們幾代人都遭受過沙塵暴之苦。如果我們想根除貧窮的根源,我們必須首先解決荒漠化問題。
1984年,國家鼓勵個人承包荒沙荒山的政策出臺後,石廣銀與當地政府簽訂了承包該鄉農場3000畝荒沙的合同,成為當時榆林第一個承包治沙的人。
那一年,石光銀帶領男女老少七家同心協力,在3000畝沙漠沙地上種下了所有的沙柳和楊樹。幸運的是,天氣晴朗,雨水充沛,樹苗成活率達到85%以上,3000畝沙漠沙土成為綠洲。
石廣銀在帶領村民治理荒漠化的過程中,“拆除”了大沙梁,平整了2000多畝水田,打了20多口機井,鋪設了地下水管,種植了網架林,配備了抽水機具。此外,還建立了新興林牧場、肉牛示範牧場、樟子松育苗基地、西湖等等經濟實體和旅遊景點。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石廣銀始終堅守這一承諾。他坦率地說,很少有人能堅持治理荒漠化40年或50年,這確實是痛苦的,但它可以給人民帶來很多社會和生態效益,那就是值得的。
草方格與沙漠膠水
毛烏素沙漠得以成功被消滅,其功勞除了艱苦奮鬥的人民群眾還要依靠先進的技術。為了消除存在了數千年的毛烏素沙漠,中國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已經種植了8個韓國大小的超級綠洲!
那中國究竟是如何在千年沙漠中種植這麼多樹木的呢?
有人說,在沙漠中簡單地種植大量耐旱植物就可以有效地解決荒漠化問題,這顯然是無知的,因為他們不知道,除了乾旱之外,沙漠中更嚴重的問題是流沙的活動和堆積。
即使種植成千上萬的植物,如果不提前解決流沙活動的問題,就算是在極端高溫且缺乏水分的情況下,大批次種植的耐旱植物也能存活下去,但是如果被深埋在流沙之下,連氧氣都沒有了,它們又該如何存在?
因此,治沙的第一個關鍵問題便是如何固定沙丘,而不是盲目地在沙漠中大量播種植物。
因此,有一種稱為“固沙魔術”的草方格結構被創造了出來,這種“魔術”可以起到攔截降雨、水甚至雪並有效提高沙層含水量的作用,草方格的出現意味著中國不僅可以藉助這種結構牢牢固定原本隨風流動的沙丘,還可以藉助草方格攔截水源,草方格是降低沙漠中培育耐旱植物成本的最有效措施之一。
為此,我國專門研製了一種定向打孔固沙車,使草方格生產由原來的人工操作改為機械化操作,大大提高了生產速度。
為什麼沙漠治理的困難主要是如何固沙?因為沙子輕飄飄的,只要風一吹,沙子很容易四處飄散,最終導致沙漠範圍不斷蔓延。
在沙漠治理方面,最有效的固沙手段是在沙漠中植樹造林和種植抗旱植物,但即使是抗旱植物,也必須定期提供充足的水分。
但是沙子並無法有效的留住水分。沙漠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那就是蒸發量大於降水量。如果天氣過於乾燥,很可能導致大面積沙漠植物死亡,從而導致以前所有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前功盡棄。
而正在此時,一種名為沙漠膠水的新興技術成果的誕生,使沙漠化防治工作進入快車道。
沙漠膠水與我們尋常所見的膠水不一樣。它能夠使讓土壤的沙質問題得到改善,促使本鬆散的流沙凝固在一起如一般的土壤一樣,牢牢鎖住水分,減少沙漠水分蒸發。
與其他幾種改變沙漠土壤質量的方法相比,沙漠膠治沙的成本僅為每畝2000元至3000元,遠遠低於其他方法。除種植固沙植物外,處理後的沙漠還可以直接用作農田,保障了中國耕地紅線的安全。
如今,毛烏素的森林覆蓋率已超過30%,植被覆蓋率已達到80%,創造了新的景觀。因此,有人提出,既然毛烏素沙漠的治理如此成功,為何不一鼓作氣將塔克拉瑪干沙漠也塑造成另一個西部美景呢?
實際上,塔克拉瑪干沙漠與毛烏素沙漠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沙漠型別,塔克拉瑪干沙漠屬於天然沙漠。
由於地形原因,雨水很難到達塔克拉瑪干沙漠,因此這裡的降雨量低,蒸發量高。保持足夠的植被生長需要人工灌溉,否則只能從地下取水。然而,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大部分水埋在地下約10-20米,長期開採地下水可能使含水層結構不穩定,容易導致自然災害的爆發,對周圍的環境產生巨大負面影響。
在毛烏素沙漠種植樹木的方法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也是不可取的。這兩種沙漠型別不同。在毛烏素沙漠,只要選擇合適的樹種,就會成功。然而,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如果種植大量的植物,即使是耐旱性很強的植物,它們的根也會深入土壤吸收水分,更重要的是,植物的蒸騰作用會使地下水越來越少,土地更加乾旱。
雖然無法將毛烏素沙漠的成功治理經驗直接移植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治理上,但是我們相信終有一天,中國境內的所有沙漠,都將會被一一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