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討厭3缸車,而是討厭3缸買4缸的價格,別說是3缸發動機了,只要是價格便宜了,單缸車都敢買。
新款奇駿就是很好的例子,以為花重金研發的3缸發動機可以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那是相當的自信,指導價直接定在18.19萬至26.29萬。
這個價格一出來,首先是網友們就普遍不看好,然後是沙漠小王子反向推廣,最後根據乘聯會的資料,奇駿在8月份一共只賣了4035輛,而4035輛車中還包括老款奇駿。
3缸奇駿是真沒有人買,搞得日產都懷疑人生了,已經準備復產老款奇駿了。
別說日產玩不好3缸發動機了,就連豐田和本田出的3缸車銷量也一直不盡如意。
其實,福克斯和英朗早就證明了國內消費者根本不信任3缸發動機,別管是不是曾經月銷好幾萬,只要是3缸發動機,價格還沒有便宜,那就等著停產吧!
大家是不是感到很疑惑,最近幾年這是怎麼了,自主品牌、德系車、美系車都開始推出3缸車,就連一直抓住自吸發動機不放的日系車,也開始全面發展3缸發動機了。
難道是自吸發動機連3缸發動機都不如了嗎?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
接下來我將具體分析,希望給讀者們帶來有價值的資訊!
一、“雙碳”政策下,比亞迪和特斯拉成為最大贏家
讀者朋友們肯定對於文章的標題感到很疑惑,自吸發動機被淘汰,3缸發動機成為主流,這些與特斯拉和比亞迪有什麼關係呢?
答案:關係很大!
只有我們在瞭解特斯拉的盈利模式和比亞迪的發展戰略,我們才能搞清楚自吸發動機即將淘汰的根本原因。
特斯拉Model 3 敢於不斷降價,一方面和實現國產化有關,另一方面和“碳交易”有關。
重點是後面的“碳交易”,根據特斯拉公司財報顯示,2020年特斯拉首次實現盈利,全年淨利潤7.21億美元,表面上特斯拉的汽車業務收入相當不錯,已經比很多傳統車企掙錢多了。
但實際上,當我們仔細檢視特斯拉汽車實現盈利的構成時,很多人都會大吃一驚!
在2020年,特斯拉汽車僅靠著出售碳排放積分就獲利高達16億美元,而最後只是盈利了7.21億美元,這就意味著銷售特斯拉的汽車業務依然處在虧損狀態。
一直在賠錢,還能實現盈利,“賣碳”竟然比賣車還要掙錢,這就是碳積分的魅力,這也是所有車企都想造電動車的根本原因。
誰的電動車賣得越多,誰就能掙更多的碳積分,早在2010年時,特斯拉就已經開始了靠賣碳積分掙錢。
透過向通用、克萊斯勒等車企出售“碳排放積分”獲利三十多億美元,成為早些年特斯拉得以堅持下去的基礎。
現在很多造成新勢力,一直在賠錢,但是投資人卻一直看好,其實就是看見了特斯拉的盈利模式,想要靠碳交易實現盈利。
在2021年,將是比亞迪爆發的一年,新能源車連續多月累計銷量排名第一,這就意味著比亞迪和特斯拉一樣可以獲得很多碳積分,而碳積分的價格還一直呈現上漲趨勢。
或許僅靠“碳交易”實現的利潤,就能超過比亞迪汽車業務好幾年利潤的總和。
二、雙碳政策與發動機,此消彼長
很多朋友就要問了,說了半天的碳積分和碳交易,這些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比亞迪和特斯拉成為了最大贏家?
這些都和我們經常說的“碳達峰”和“碳中和”有關,為了我們的地球環境,為了未來的天更藍,水更清,所有的企業都要降低碳排放量,都要為保護環境做出相應的貢獻。
在雙碳政策下,作為車企也要響應環保政策,每年的碳排放量都是有限的,不能超過,不然就要罰款。
可是對於汽車行業來說,限制碳排放量就等於在限制產能,而汽車就是一個靠走量才能實現盈利的行業。
假設一年賣出150萬輛才能實現盈虧,現在只能生產100萬輛,還差50萬輛汽車才能掙錢,這可怎麼辦?
除了汽車行業,像煤炭、鋼鐵、水泥等產業也是如此,要是限制碳排放量,這些企業都難以生存下去。
為了給碳排放量高的企業一些迴旋的餘地,“碳交易”的政策由此誕生了。
既然是交易,肯定有買賣雙方,碳排放量大的企業就成了買方,生產清潔能源裝置的企業就成了賣方。
比亞迪、特斯拉、蔚來等新能源車企,每生產一輛新能源車就能獲得一些碳積分。
豐田、日產、奇瑞、吉利、長城等傳統車企,每生產一輛燃油車就需要消耗一些碳積分。
透過碳積分交易,新能源車企就多了一種盈利方式,消耗碳積分的傳統車企就增加了生產成本。
比亞迪和特斯拉生產的新能源車最多,因此成為了汽車行業的最大贏家!
三、豐田和奇瑞等傳統車企面臨轉型陣痛,小排量發動機成為必然趨勢
傳統車企生產燃油車需要碳積分,豐田作為傳統燃油車生產大戶,同樣也是碳排放大戶。
可是豐田很頭疼,首先是油電混動車不屬於新能源車,沒有辦法獲得碳積分;然後一直把重心放在發展氫能源汽車上,電動車發展節奏較慢;最後是插電混動車銷量又很一般。
豐田真的很缺碳積分,如果全靠購買碳積分,那麼成本就太高了,豐田燃油車將失去了價效比優勢,在市場上就等於失去了競爭力。
碳排放量的計算標準和發動機的排量成正比關係,發動機的排量越小,所消耗的碳排放積分就越少,因此,傳統車企發展小排量發動機成為了自救的方式。
也就是說,不是自然吸氣發動機不好,也不是3缸發動機有多優秀,而是碳積分壓力太大了,導致日系車都在積極推廣3缸發動機,而自然吸氣發動機正在慢慢淡出大家的視線。
經常就有很多人說,自然吸氣發動機很好,就是現在買不到了。
說得很對,從卡羅拉的車型定位來看,很明顯看見豐田正在積極淘汰自然吸氣發動機,可是想要推廣3缸發動機又怕沒有銷量,所以才會出現3缸發動機、自然吸氣發動機,雙擎和雙擎E+ 4種車型,
豐田也不想同一款車出4種不同的動力,這樣成本同樣很高,但是沒辦法,消費者不認可3缸發動機,自然吸氣發動機又需要碳積分。
豐田說碳積分太難獲得了,奇瑞:“你說得都對!”
奇瑞這些年一直都在積極研發大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瑞虎系列SUV基本上都是1.5T、1.6T和2.0T發動機。
大排量發動機確實可以給車主們帶來強勁的動力,讓瑞虎系列SUV取得不錯的銷量,但是奇瑞面臨的碳排放壓力就太大了。
奇瑞現在只有2條路可以走,一是放棄大排量發動機,但是這樣奇瑞就失去了競爭力;二是積極發展新能源車,透過新能源車掙碳積分,以此緩解大排量發動機帶來的排放壓力。
現實是奇瑞發展新能源汽車的節奏太慢了,早些年的電動車都是油改電,沒有任何競爭力。
雖然“小螞蟻”和“大螞蟻”電動車做工不錯,但是價格太高,外觀又比較一般,銷量依然不盡人意。
要是奇瑞在新能源車上無法取得突破,要麼讓瑞虎系列SUV全面漲價,以此抵消碳積分壓力;要麼同樣發展3缸發動機,以此降低碳排放量。
這2條路都不是好的選擇,奇瑞只能積極尋求第三條路,發展鯤鵬DHT混動系統就是其中一條路,但是這還遠遠不夠,混動車的積分不如電動車多。
就在奇瑞絞盡腦汁該如何獲得積分時,隔壁的五菱宏光MINI EV 憑藉低價優勢,銷量持續走高,透過碳交易賺得盤滿缽滿,還因此緩解了通用和上汽的碳排放壓力。
奇瑞就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一樣,一款對標五菱宏光MINI EV的奇瑞“QQ冰淇淋”出現了,五菱看見了都說“內行”。
奇瑞對於這款電動車是寄予厚望的,或許利潤極低,不會實現盈利,但只要有了銷量,這樣瑞虎系列SUV就可以持續發展下去了。
比亞迪早在2007年就申請了“雙模混動系統”的專利,在2008年第一輛F3DM就下線了,可以說一開始就沒有準備發展燃油車,早就把自己的未來放在新能源車上了。
比亞迪沒有重點研發自然吸氣發動機,更沒有研發大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而是花重金研發驍雲插混專用發動機,這樣就有了技術和能力徹底放棄燃油車。
可以說比亞迪的發展眼光,決定了今天所取得的成績,和奇瑞走了一條完全相反的道路。
四、自吸發動機被市場淘汰,3缸發動機為了成為主流,混動系統才是趨勢
前面說了很多,其實就是想要表達,並不是自然吸氣發動機不好,反而大排量自吸發動機才有駕駛樂趣。
但是,由於碳排量的壓力,傳統車企們不得不淘汰自吸發動機,從而積極推廣3缸發動機。
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3缸渦輪增壓發動機將會逐漸替代自然吸氣發動機和4缸渦輪發動機,小排量發動機將成為必然趨勢。
而這一必然趨勢也不會持續很長時間,從比亞迪DM-i超級混動車一車難求,到長城釋出了檸檬DHT混動系統、長安釋出了藍鯨iDD混動系統、奇瑞帶來了鯤鵬DHT混動系統,以及吉利釋出的“雷神動力”混動系統。
也就是說,從燃油車時代向新能源汽車時代過渡期間,傳統車企們將面臨轉型陣痛,燃油車不可能一下子就淘汰了,小排量汽車和混動車將成為最佳過渡車型。
五、發動機的作用開始弱化,國產車實現彎道超車
在燃油車時代,無論是發動機還是變速箱,我們都無法實現百分百國產化,很多關鍵零部件都依賴進口。
到了新能源汽車時代,發動機和變速箱已經不重要了,新能源汽車所需要的電池、電機、電控,我們早已經有了完整的供應鏈。
在未來,任何一家車企想要造電動車,都離不開我們完整的供應鏈,或許這才是彎道超車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