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能追劇社】此文為超高能追劇社原創,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轉載請後臺聯絡,但歡迎你們轉發到朋友圈。
這陣子,某檔口碑一向不錯的家裝節目竟然翻車了
評論區罵聲一片。
千言萬語濃縮成一句話↓
咋回事?
原來,西北農村的一對老兩口辛勞一生,耕田務農,好不容易把五個子女全部供到大學畢業。
兒女們走出山門,跨進城門,工作都很不錯,大哥在部隊工作,二哥是民航機長,三姐是人民教師,四姐與五弟是公務員。
問題來了,老兩口不想成為“老漂族”,跟著子女到城市生活,但是老宅又問題多多,居住環境很差。
於是,男主人老杜看中節目組的能力與名氣,特意來接受改造。
老人家只有一個樸素的心願:把舊屋翻新好,自己住得舒服,未來還可以留給子女。
為此,他足足掏了132萬元裝修費。
節目組請來設計師陶某幫忙,還表示要造一個“既不迎合城市生活潮流,又符合未來鄉村生活感受”的屋子。
去掉花裡胡哨的概念,讓我們實操見真章。
先來聽聽房主老杜的訴求及心聲,那就是重建二層小樓。
老杜還特意帶著設計師看了鄰居的家作為參考,小樓便是時下農村最流行的歐式風格建築。
綜合以上資訊,不難得出結論,老杜想要一棟歐式風格的二層小樓。
對此,設計師的內心OS↓
首先,二層小樓泡湯了,直接被設計師一票否決。
但在老杜的堅持之下,最終設計師無奈妥協,在主屋部分設定了二層。
設計師話裡話外還要埋怨老爺子年紀大了,不懂藝術……
其次是歐式建築沒了。
為了控制造價,並順應農村特色,設計師決定將紅磚作為此次房屋建造的主體材料,與甲方的要求背道而馳……
不是,一提到農村就想到“黃土、紅磚”的鄉土風貌,這何嘗就不是一種刻板印象?為什麼建設美麗新農村就不能百花齊放呢?
房子原本是長這樣的↓
折騰一圈,房子的最終成品長這樣↓
就……外觀看著真的蠻像毛坯房的,感覺沒裝修完。
要知道馬上就到冬天了,西北地區冷風呼呼吹,這蜂窩煤球式的房子倒是為大風提供了方便
再走近看一下,吃飯的地方也大變樣了。
設計師口口聲聲說還原農村生活的本真,可是彈幕裡的觀眾卻不買賬,有網友提出質疑“西方的長條桌怎麼挪到農村來了,壓根不方便。”
的確,國內大部分人家都是合食制,喜歡圍桌聚餐的熱鬧,分餐制並不普及,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在長條桌上夾菜也忒費勁了。
目光所及之處,全部被裸露的紅磚牆壁所佔據了。
走廊又長又窄還暗,當然設計師說了這是明暗結合的小巧思,遠處是亮的……
廁所被吐槽像公廁。問題是現在哪個公廁不鋪瓷磚?是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公廁吧。
還有眼尖的網友發現大部分軟裝都來自宜*,價格便宜,132萬裝修費,軟裝只佔了11.8萬。
不是說宜*不好,只是老杜明明表達過把房子傳承下來的願望,那自然應該選擇更經久耐用的傢俱。
設計師瘋狂使用混泥土,就連棗樹都用混泥土圈起來,這錢用在軟裝上不香嗎?
說一千,道一萬,設計師本人真的喜歡這種“廢土風”嗎?
陶某的建築事務所剛剛還上了某雜誌的精英榜單,他自己的家是下面這樣↓
大誇特誇紅磚,結果自己家壓根沒安排上……
其他的設計作品亦是如此。
另外,設計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曾經diss過“農村小洋樓”的設計。
自詡為藝術家的“陶師”,強調一個建築應當從文化方面去考慮問題。
via 中央美院藝訊網
農村小洋房成了陶某心中的不良設計,被揪出來當了“典型”。
via 中央美院藝訊網
設計師認為,那些用石膏做的假的羅馬柱,只有正面才貼上瓷磚的小洋樓顯得不倫不類,沒有脫離低階趣味,繞個大圈子,就差沒把“low貨”說出口了。
材料是假的,想要一個溫暖的家的心願卻是真真切切的……
其實,除了常見的地域歧視,職業歧視以外,還有一種隱藏更深的歧視——審美歧視。
審美到底有無高低之分,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答案,爭辯也只不過是無意義的損耗。
But,總有人將不同的審美型別分割開來,用階級、地位、學識區分審美的高階與低階,把自己的審美凌駕於他人之上。
有太多的所謂的設計師,對屋主的審美觀嗤之以鼻,打著為別人好的旗號,哪裡都想橫插一腳,結果就是託付一房裝修,雙方都不滿意,失望收場……
因此,老杜家的“毛坯房”才會引來這麼多的批判聲。
目前,節目組出面回應,因為受到疫情影響,改造過程多次遭到中斷,所以來年開春會繼續為老杜一家完善新房。
並且,改造花費的132萬元也是節目組與老杜子女各承擔一半。
不管怎麼樣,還是希望此事能夠有一個圓滿的結局,老杜一家能早日住上稱心如意的新房~
熱點看劇,拿手好戲,腦洞大過天。
喜歡請分享哦!麼麼噠!
都市男女的心靈SPA
以學術的嚴謹看貴圈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