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慈禧是晚晴著名的太后,她一生做過很多令後人爭議不斷的事情,比如垂簾聽政。當然,朝廷中有很多大臣早就看不慣慈禧的作風,認為慈禧過於強勢,將所有權力都攬到自己身上,之後的兩位皇帝更是成為了她的傀儡。
咸豐皇帝駕崩後,獨子載淳便登上了皇位,但那時的載淳也不過六歲。由於同治皇帝的年齡尚小,所以咸豐皇帝特意讓“顧命八大臣”輔佐皇帝。在這八大臣中,真正掌握大權的是肅順。在同治皇帝統治期間,肅順等人就一直左右朝政,作風跋扈。
然而,這八大臣的結局也很慘烈,尤其是肅順,最後只落得了個斬首的結局。為了解決這八位大臣,慈禧更是聯合眾人發動了辛酉政變。那麼,作為顧命八大臣之首,為何只有肅順被斬首於菜市口,下場最慘呢?
一、過分輕視慈禧
慈禧原來只是一個宮女,只是由於後來為咸豐生下了一子,故而才受到咸豐的寵愛,被封為貴妃。等到載淳即位之後,母以子貴的慈禧才當上了太后。
但對於肅順來說,他是打心眼裡瞧不起這個女人的。比如在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之後,咸豐便匆忙帶著一行人逃往熱河,由於出來得比較匆忙,因此所乘坐的馬車也都十分簡陋,懿貴妃(慈禧)這一路上被馬車顛得十分難受,於是便讓人給肅順說一下,讓他給自己換一輛結實舒適的車子,肅順隨口說道:“等到了前面的鎮子再換。”
然而等到咸豐的“逃亡大軍”途徑到一個鎮子時,肅順卻只顧著取悅咸豐皇帝,而對之前慈禧的要求置若罔聞。等到慈禧又叫人來給肅順說時,肅順很不耐煩地說:“現在哪有馬車換,就算有,也得先給皇后換,你難道沒看見皇后乘坐的馬車也破舊不堪嗎?”
此時的慈禧坐在馬車裡,對飛揚跋扈的肅順是又氣又恨,但無奈此時的她沒有什麼權力,因此也只能乾瞪眼罷了。
當然了,也許你會說肅順瞧不起慈禧,是因為她現在的地位不夠高,但即便慈禧做了皇太后,肅順也沒有改變對她的看法。
比如在慈禧剛當上皇太后時,就有一個御史跑出來奏請兩宮太后垂簾聽政,但卻遭到了肅順等人的駁斥,說本朝根本無此前例。
雖說這其中有“權力博弈”的因素在裡面,但這也表現出了肅順對慈禧的藐視,認為她不過一介女流,怎能主政朝綱。凡此種種,無一不流露出肅順對慈禧的輕視!
二、肅順曾建議咸豐將慈禧處死
咸豐帝本就體弱多病,在逃到熱河之後,他的身體狀況更是一天比一天差,就連很多政事他都沒法處理。
當時,慈禧略懂政事,所以咸豐帝就讓慈禧幫助自己處理奏摺。慈禧本就是一個喜好權力的人,所以她自然對此欣然接受。時間一久,咸豐帝甚至還會按照她的意思來處理政事。
而清朝一直以來都有相關規定,那就是“後宮妃嬪不得干政”,慈禧的行為顯然違反了這種規定。於是,肅順建議咸豐將慈禧賜死,以儆效尤。
但咸豐帝與慈禧的感情頗深,而且他不想讓自己的獨子失去母親,因此,他沒有采納肅順等人的意見。但咸豐帝卻將此事透露給了慈禧,所以慈禧非常恨肅順等人。
三、公然奪權
咸豐去世前,考慮最多的,就是如何讓年幼的載淳坐穩帝位。
思來想去,他選擇了做事雷厲風行、敢做敢為的肅順。但他又怕肅順以後學多爾袞,於是又找了端華、載垣等7人同為輔政。
不過,咸豐還是擔心他們專權亂政,於是又給了慈禧和慈安一人一枚金印,並交待說,凡是軍政事務,必須兩宮同意並蓋上金印才有效。
事情安排好後,咸豐自認為沒有後顧之憂,於是溘然而逝。
誰知咸豐才去世,肅順便帶著端華等人找到慈禧和慈安,假託先帝之言,說咸豐臨死前有交待,軍政要務都由他們八大臣作主,慈禧和慈安只管蓋章就成。
慈禧是個很聰明的人,馬上意識到肅順這是想奪權,於是便以“違背遺詔”為由,狠狠把他們訓斥了一頓。
但當時肅順在朝堂上頗有權勢,根本沒把慈禧放在眼裡,反而處處擠兌慈禧和慈安二人。
種種矛盾,最終達到不可調和的境地。慈禧深知顧命八大臣中除了肅順,其他不過都是些唯唯諾諾、沒有能力的人,而她想要把持朝政,必須扳倒肅順。
所以,慈禧一方面隱忍肅順的咄咄逼人,一方面又拉攏慈安暗中和被排斥在政治核心圈外的恭親王奕訢等人。
由於肅順平時飛揚跋扈,得罪了不少當朝權貴,因此,當慈禧密謀政變時,不少朝廷重臣都積極響應。最終,慈禧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功地把位高權重,卻唯獨沒有兵權的肅順送上了斷頭臺。
參考資料:《女人當國:慈禧太后與晚清五十年》《我的前半生》
#顧命八大臣#、#肅順#、#慈禧#、#斬首#
作者:王博賢
責編:王博賢